签筒

qiān tǒng [ qian tong]
繁体 籤筒
注音 ㄑ一ㄢ ㄊㄨㄥˇ

词语释义

签筒 qiāntǒng

(1) 装占卜或赌博用的签子的筒子

lot pot

词语解释

  1. 寺庙中装盛签诗牌的竹筒。

    《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 磕了头,跪持籤筒,默祷一番,将籤筒摇了几摇,落下第十三籤,重又復磕起头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 苟才 ﹞又随意取过籤筒来,摇了几摇,摇出一根籤来。” 沈从文 《新与旧》:“跑到城隍庙,正有一群妇女在那里敬神,庙祝哗哗的摇着签筒。”

引证解释

⒈ 寺庙中装盛签诗牌的竹筒。

《花月痕》第五回:“痴珠磕了头,跪持籤筒,默祷一番,将籤筒摇了几摇,落下第十三籤,重又復磕起头来。”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苟才﹞又随意取过籤筒来,摇了几摇,摇出一根籤来。”
沈从文《新与旧》:“跑到城隍庙,正有一群妇女在那里敬神,庙祝哗哗的摇着签筒。”

签筒的网络释义

签筒

  • 签筒,指装占卜或赌博用的签子的筒子。官署盛放令签的筒子,通常摆放在公案上。同时,它也是量具的标准,一般25签筒为1斗。
  • 签筒造句

    你说说,这签是怎么回事?怎么三个人抽到的全是下下签?难不成这签筒里放的全是下下签?
    有见过打火机这样的自动牙签筒吗?
    当你在摇动签筒时,你应该想这你希望知道的事。
    而在这时,包租婆突然冷笑起来,将签筒轻轻一甩,里面的所有卦签全部洒了出来,齐齐整整地摆放在地上。
    姑娘们把表达爱情的祝辞放在签筒里,小伙子依次抽签,抽到哪位姑娘的祝辞,那位姑娘就成为他的恋人。
    计科专业学生薛斌,有一次买包子时见随意摆放的一次性筷子,觉得很不卫生,于是想到现实中常用的牙签筒,“卫生取筷盒”的专利就此产生。
    同时,另一边,展位前面放着大大的签筒,可摇签,若摇到签上有“大吉”的字样,便会得到一个招财猫零钱包。

    汉字详情

    qiān [qian]
    部首: 624
    笔画: 13
    五笔: TWG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OMM
    四角: 881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竹,佥声。本义:署名押字)

    (2) 同本义 。如:请你签个字;签合同;签押房(官员批阅公文的地方);签任(受签署任用的人;官吏)

    (3) 用简单的文字拟具意见 。如:签揭(贴签写出要点);签贴(签注意见贴在正文上的字条)

    (4) 粗粗地缝合起来 。如:把袖口签上

    (5) 引,导引 。如:签合(导引会合);签河(为分水护堤而开筑的引河)

    (6) 下令征调 。如:签军(战时征调兵员)

    (7) 刺;插 。如:签钉(栽插)

    名词

    (1) 旧时官府交给差役拘捕犯人的片状凭证,多用竹、木做成 。如:朱签;火签;签军(金元时一遇战事,多强迫汉人壮男当兵,因非正军,只服苦役,称为“签军”);签解(持签牌押送);签票(旧时官府交给差役拘捕犯人的凭证)

    (2) 公文体制的一种

    (3) 签子 。一种用竹木或铁丝制成的尖细棍子。亦用作量词,犹串。如:签堤(用竹桩加固的防水堤)

    名词

    (1) 标识,标签

    籤,验也。——《说文》

    记识曰籤。与检略同。——《通俗文》

    (2) 又如:书签;签题(书册的标签);签筹(古代滴水计时器中指示时刻的指针);标签;浮签;签帙(标签和书套);签轴(加有标签便于检取的卷轴);签牌(标签)

    (3) 漏箭 ,古代漏壶上记时的竹签,上有刻度。如:签筹(更筹,古代计时报更的竹签);签声(古代晚间报更时,更签掷地的响声)

    (4) 古代官府拘捕、惩罚犯人的凭证 。以竹片制成,上有文字等标记。如:签疏(签呈和疏奏);签票(捕人的文书);签告(经检复后发给的授职证书)

    (5) 寺庙中求神占卜凶吉所用的竹片,其上写有凶吉祸福的词句(多以诗的形式) 。如:求签;神签(求神占卜吉凶所用的竹片);签诗(寺庙中供卜问吉凶所编的诗句);签诀(犹签诗);签谱(犹签诗)

    (6) 背面涂有胶,用时润湿即压贴于某表面的纸片 。如:航空邮签

    (7) 挖剔用的尖头用具 。如:牙签;签子(即扦子。尖锐细长的杆状物)

    动词

    (1) 签署意见或题写姓名于简札 。如:签记(题署签条);签题(书籍封面的标题);签补(签发补充)

    (2) 刺入;插入 。如:签爪(用竹签刺手指或足趾的残酷刑罚) 注:“唐音癸籖”的“籖”不作“签”

    英文翻译

    sign, endorse; slip of paper

    方言集汇

    ◎ 粤语:cim1

    宋本广韵

    tǒng [tong]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M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BMR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同声。本义:竹筒,粗大的竹管)

    (2) 同本义

    筒,通箫也。——《说文》

    筒,竹管也。——《三苍》

    筩,断竹也。——《说文》

    教吏为缿筩。——《汉书·李广汉传》。注:“竹筩也,如今官受密事筩也。”?

    伶伦制十二筩,以听凤鸣。——《汉书·律历志》

    (3) 又如:筒箭(放在竹筒里发射的箭矢);筒竹(竹筒);筒炙(古时利用竹筒熏烤的一种烹调方法。也叫“黄炙”)

    (4) 捕鱼的器具 。如:筒钓(一种捕鱼的用具)

    (5) 泛指管筒状器物

    以筒水灌之。——《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邮筒;笔筒;筒竹(犹鞭炮);筒车(一种引水灌田的机械设备);筒轮(筒车取水所用的轮盘)

    (7) 衣服鞋袜的筒状部分 。如:袖筒;袜筒;长筒靴

    (8) 竹名 。也称“射筒竹”

    量词

    用于筒状物装的东西 。如:一筒米、一筒可乐等

    动词

    套上或纳入圆筒状物 。如:筒子皮(装订线装书册时,另用双叶有色纸加在书册前后以作保护,称为“筒子皮”)

    英文翻译

    thick piece of bamboo; pipe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2 tung4
    ◎ 客家话:[陆丰腔] tung3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沙头角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梅县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