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篚

yún fěi [ yun fei]
注音 ㄩㄣˊ ㄈㄟˇ

词语释义

竹筐。

词语解释

  1. 竹筐。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蚕具诗·蚕簿》:“河上纬萧人,女织归又苇,相与为蚕曲,还殊作筠篚。”

引证解释

⒈ 竹筐。

宋梅尧臣《和孙端叟蚕具诗·蚕簿》:“河上纬萧人,女织归又苇,相与为蚕曲,还殊作筠篚。”

筠篚的网络释义

筠篚

  • 筠篚,读音 yún fěi,汉语词语,指竹筐。
  • 汉字详情

    yún,jūn [yun,jun]
    部首: 624
    笔画: 13
    五笔: TFQU
    五行:
    吉凶:
    仓颉: HGPM
    四角: 88127

    详细解释

    jūn

    名词

    (1) 古州名 。

    (2) 唐武德七年置。以地产筠篁得名。辖境约当今江西省高安、上高、新昌等县地

    (3) 唐羁縻州,其地即今四川省南部的筠连县

    (4) 另见 yún

    yún

    名词

    (1) (形声。从竹,均声。本义:竹子的青皮;竹皮)

    (2) 同本义

    筠,竹皮之美质也。——《广韵》

    手握青筠之杖。——王嘉《拾遗记》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郑玄注:“筠,竹之青皮也。”

    绮窗唱和,指花月为题,绣阁论情,对松筠为誓。——《警世通言》

    (3) 又如:筠管(竹管);筠筒(竹筒);筠窗(竹窗);筠梯(竹梯);筠席(竹席); 筠床(竹床); 筠纸扇(竹柄纸扇); 筠帘(竹帘)

    (4) 竹子的别称

    目才到三眠半月强,即时懒意满筠筐。——清· 周煌《吴兴蚕词》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唐· 钱起《赋得池上丁香树》

    (5) 又如:筠溪(竹丛中的流水);筠斑(斑竹);筠廊(竹丛中的回廊);筠筒(竹筒);筠管(竹管,多用以指笔);筠笼(覆罩在香炉上的竹笼)

    (6) 竹制的笛类管乐器

    窃闻平阳击石,山谷为之调; 大禹吹筠,风云为之动。—— 北周· 庾信《赵国公集序》

    (7) 另见 jūn

    英文翻译

    bamboo skin; bamboo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wa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n1 run2 [客英字典] jun2 [台湾四县腔] giun1 jun2 [梅县腔] giun1 jun2 [客语拼音字汇] yun2 [宝安腔] giun1 j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爲贇眞B合平聲合口三等眞Byn/hwynĭwĕn
    fěi [fei]
    部首: 624
    笔画: 16
    五笔: TADD
    五行:
    仓颉: HSLY
    四角: 887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圆形的盛物竹器

    厥贡漆丝,厥篚织文。——《书·禹贡》

    洗有篚。——《仪礼·士冠礼》

    设膳篚。——《仪礼·燕礼》

    受肺脊实于篚。——《仪礼·士虞礼》

    (2) 又如:篚箧(竹编的小箱)

    英文翻译

    round or oval covered-baskets with short legs

    方言集汇

    ◎ 粤语:f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3 [客英字典] fui3 [台湾四县腔] fi3 [梅县腔] f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府尾微合上聲合口三等pyoix/pvojpĭw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