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斑

yún bān [ yun ban]

词语释义

斑竹。

词语解释

  1. 斑竹。

    王闿运 《张安化妻钱氏墓志铭》:“刻文苍玖,记思筠斑。”

引证解释

斑竹。

王闿运《张安化妻钱氏墓志铭》:“刻文苍玖,记思筠斑。”

汉字详情

yún,jūn [yun,jun]
部首: 624
笔画: 13
五笔: TFQU
五行:
吉凶:
仓颉: HGPM
四角: 88127

详细解释

jūn

名词

(1) 古州名 。

(2) 唐武德七年置。以地产筠篁得名。辖境约当今江西省高安、上高、新昌等县地

(3) 唐羁縻州,其地即今四川省南部的筠连县

(4) 另见 yún

yún

名词

(1) (形声。从竹,均声。本义:竹子的青皮;竹皮)

(2) 同本义

筠,竹皮之美质也。——《广韵》

手握青筠之杖。——王嘉《拾遗记》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郑玄注:“筠,竹之青皮也。”

绮窗唱和,指花月为题,绣阁论情,对松筠为誓。——《警世通言》

(3) 又如:筠管(竹管);筠筒(竹筒);筠窗(竹窗);筠梯(竹梯);筠席(竹席); 筠床(竹床); 筠纸扇(竹柄纸扇); 筠帘(竹帘)

(4) 竹子的别称

目才到三眠半月强,即时懒意满筠筐。——清· 周煌《吴兴蚕词》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唐· 钱起《赋得池上丁香树》

(5) 又如:筠溪(竹丛中的流水);筠斑(斑竹);筠廊(竹丛中的回廊);筠筒(竹筒);筠管(竹管,多用以指笔);筠笼(覆罩在香炉上的竹笼)

(6) 竹制的笛类管乐器

窃闻平阳击石,山谷为之调; 大禹吹筠,风云为之动。—— 北周· 庾信《赵国公集序》

(7) 另见 jūn

英文翻译

bamboo skin; bamboo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wa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n1 run2 [客英字典] jun2 [台湾四县腔] giun1 jun2 [梅县腔] giun1 jun2 [客语拼音字汇] yun2 [宝安腔] giun1 j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爲贇眞B合平聲合口三等眞Byn/hwynĭwĕn
bān [ban]
部首: 438
笔画: 12
五笔: GY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MGYKG
四角: 111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作“班”,从文,辡( biàn)声。本义:杂色的花纹或斑点)

(2) 同本义

辬,驳文也。——《说文》。徐锴曰:“今作斑也。”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宋之问《晚泊湘江》

(3) 又如:汗斑;斑马;斑污(斑点污渍);雀斑;豹子的斑;油斑

(4) 通“班”。行列;位次

登斑叙优。——汉《竹邑侯相张寿碑》

于是揖五瑞,斑宗彝。——魏《孔羡碑》

形容词

(1) 色彩驳杂的;灿烂多彩的

斑,驳也,文也。——《广韵》

上辬华以交纷。——张衡《西京赋》

斑白者不提挈。——《礼记·王制》

拉虎摧斑。——曹植《七启》

中有小斑纹。——洪适《歙砚说》

(2) 又如:斑彪(色彩斑杂的小老虎);斑尾(彩色斑烂的羽尾);斑剥(斑驳);斑阑(斑兰,斑斓。色彩错杂灿烂)

(3) 毛色花白的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 陆游《书愤》

(4) 又如:斑苍(花白色);斑驺(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

英文翻译

mottled, striped, freckl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ban1 [宝安腔] ban1 [东莞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客英字典] ban1 [陆丰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海陆丰腔] b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七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布還刪開平聲開口二等panpran/p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