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勋

cè xūn [ ce xun]
繁体 策勳
注音 ㄘㄜˋ ㄒㄨㄣ

词语释义

参见:策勋 ,策勋

词语解释

  1. 见“ 策勋 ”。

  2. 亦作“ 策勛 ”。记功勋于策书之上。

    《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杜预 注:“既饮置爵,则书勋劳于策,言速纪有功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夏四月,大司马 吴汉 自 蜀 还京师,于是大饗将士,班劳策勋。” 李贤 注:“其有功者,以策书纪其勋也。”《古诗源·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彊。”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一:“策勛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 常山 。” 明 唐顺之 《咏俞虚江参将》诗之一:“此日渠魁当授首,策勋早见上麒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天子深居九重,如见策勛太易,必至好大喜功。”

引证解释

⒈ 见“策勋”。亦作“策勛”。记功勋于策书之上。

《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杜预注:“既饮置爵,则书勋劳于策,言速纪有功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夏四月,大司马吴汉自蜀还京师,于是大饗将士,班劳策勋。”
李贤注:“其有功者,以策书纪其勋也。”
《古诗源·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彊。”
唐刘禹锡《平蔡州》诗之一:“策勛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常山。”
明唐顺之《咏俞虚江参将》诗之一:“此日渠魁当授首,策勋早见上麒麟。”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天子深居九重,如见策勛太易,必至好大喜功。”

策勋的国语词典

把功勋记录在简策上,且定其次第。

策勋的网络释义

策勋

  • 策勋,汉语词汇。
  • 拼音;cè xūn,
  • 意思是记功勋于策书之上。
  • 汉字详情

    [ce]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GM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B
    四角: 889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朿( )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2)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軓前十尺而策半之。——《考工记·舟人》

    则仆执策立于马前。——《礼记·曲礼》

    绕朝赠之以策。——《左传·文公十三年》

    左师为已短策。——《左传·襄公十七年》

    伤吻敝策。——《汉书·王褒传》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战国策·赵策》

    执策而临之。——唐· 韩愈《杂说》

    振长策而御宇内。——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策辔(马鞭与马缰);策彗(以带叶竹帚制作的马鞭)

    (4) 策略;计谋

    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惠文、 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汉· 贾谊《过秦论》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上策;下策;失策(策略上失误);策无遗算(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6) 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

    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左传·序》疏

    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周礼·春官》

    书策稠浊,百姓不足。——《战国策·秦策一》

    (7) 又如:策府(帝王藏书之所);策简(指簿册文书);策牍(简策版牍。后指书写用的纸张)

    (8) 策书。古代君主对臣下封土、授爵、免官或发布其他敕令的文件。引申为策命;策免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9) 又如:策命(用策书任命);策拜(帝王以策书命官);策文(诏书之类的文告)

    (10) 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也指一种议论文体

    《治安策》——汉· 贾谊

    《教战守策》——宋· 苏轼

    (11) 又如:策套(科举时代应试者应付策问考试的材料);策学(科举时代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策题(科举策试的试题);策第(策试和选评)

    (12) 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小竹片)

    善数不用筹策。——《老子》

    (13) 又如:策筹(同“筹策”。古代计算工具)

    (14) 卜筮用的蓍草

    詹尹乃端策拂龟。——《楚辞·卜居》

    错龟数策。——《战国策·秦策》

    (15) 又如:端策(把蓍草摆正)

    动词

    (1) 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

    将入门,策其马。——《论语·雍也》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汉· 晁错《论贵粟疏》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2) 又如:鞭策;策马(鞭马);策马飞舆(驾马车疾行)

    (3) 督促;使进步 。如:策厉(督促勉励);策进(促进)

    (4) 拄着;拄着棍杖。引申为搀扶;架起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策杖(执持拐杖。又称扶杖、拄杖);策踵(扶杖接踵而来);策立(站立)

    (6) 谋划;策划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孙子·虚实》

    (7) 又如:策效(谋划效力);策驭(谋划掌握);策选(谋划选取)

    英文翻译

    scheme, plan; to whip; urg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k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ag5 ced5 [台湾四县腔] cet7 cak7 [客英字典] cet7 cak7 [海陆丰腔] cet7 cak7 [梅县腔] cet7 [沙头角腔] ciet7 [陆丰腔] cet7 [宝安腔] cak7 [东莞腔] cak7
    ◎ 潮州话:c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楚革麥開入聲開口二等chrek/chaekʧʰæk
    xūn [xun]
    部首: 217
    笔画: 9
    五笔: KM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OKS
    四角: 648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小篆字作“勲”,从力,熏声。古文从力,员声。本义:特别大的功劳)

    (2) 同本义

    勲,能成王功也。从力,熏声,古文員声。——《说文》

    勲,功也。——《尔雅》

    王功曰勲。——《周礼·司勲》

    圣有谟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勋功有章。——《尹宙碑》

    追思嘉勋,实不可忘。——《三国志·郭嘉传》

    策勋十二转。——《乐府诗集·木兰诗》

    勋重于当世。——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勲。——《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3) 又如:勋胤(功勋的后代);勋垂竹帛(功勋载入史册,流传后世);勋力(功劳);勋旧(有功勋的故旧大臣)

    (4) 奖章 。如:授勋

    (5) 勋官

    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6) 又如:勋卫(侍卫的官);勋要(达贵显要);勋附(帝王家族及近臣)

    (7) 姓

    英文翻译

    meritorious deed; merits; rank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 潮州话:heng1 (hurng)「揭阳」hêng1「潮阳」hing1

    宋本广韵

    策勋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