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塞

dá sāi [ da sai]
注音 ㄉㄚˊ ㄙㄞ

词语释义

作出答复以抵塞责任。

词语解释

  1. 作出答复以抵塞责任。

    《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 脩之 曰:‘既已降敕,政应方便答塞。’ 景渊 曰:‘应先检校。’ 子响 大怒,执 寅 等八人於后堂,杀之,具以启闻。” 胡三省 注:“ 脩之 言方便答塞,欲为 子响 道地也。 景渊 言应先检校,欲依敕行之也。”

引证解释

⒈ 作出答复以抵塞责任。

《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脩之曰:‘既已降敕,政应方便答塞。’ 景渊曰:‘应先检校。’ 子响大怒,执寅等八人於后堂,杀之,具以启闻。”
胡三省注:“脩之言方便答塞,欲为子响道地也。 景渊言应先检校,欲依敕行之也。”

答塞的网络释义

答塞

  • 作出答复以抵塞责任。《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八年》:“ 脩之 曰:‘既已降敕,政应方便答塞。’ 景渊 曰:‘应先检校。’ 子响 大怒,执 寅 等八人於后堂,杀之,具以启闻。” 胡三省 注:“ 脩之 言方便答塞,欲为 子响 道地也。 景渊 言应先检校,欲依敕行之也。”
  • 汉字详情

    dá,dā [da]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W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OMR
    四角: 88601

    详细解释

    (1) ——义同“答”( ),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2) 回话;应对

    听言则答。——《诗·小雅·雨无止》

    既发则答君而俟。——《仪礼·乡射礼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具答之。——陶潜《桃花源记》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皆缄口不答。——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应答如流;答教(预先写好的准备答问的书面文字);答言(用言语回答);答语(回答的话;应对的话)

    (4) 报礼;报答。引申为酬答

    适不答兹谓不次。——《仪礼·五行志》。注:“报也。”

    因厚赂单于,答(报答)其善意。——《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答施(报答恩惠);答效(报效;为报答恩德而为对方尽力)

    形容词

    (1) 粗厚 。如:答布(粗厚的布)

    (2) 另见

    英文翻译

    answer, reply; return; assen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daap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ap7 [陆丰腔] dap7 [宝安腔] dap7 [台湾四县腔] dap7 [梅县腔] dap7 [沙头角腔] dap7 [客语拼音字汇] dab5 [海陆丰腔] dap7 [东莞腔] da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合入聲開口一等toptɒp
    部首: 334
    笔画: 13
    五笔: PFJF

    英文翻译

    stop up, block. seal, cork

    答塞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