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节

jīn jié [jin jie]
繁体 筋節
注音 ㄐ一ㄣ ㄐ一ㄝˊ

词语释义

筋节 jīnjié

(1) 肌肉和关节

muscle and joint

(2) 比喻文章,书法或言辞重要而有力的转折连接处

vital links in a speech or essay

(3) 比喻关键的地方

你这话都不在筋节上
links

词语解释

  1. 筋络及骨节。

    唐 元稹 《骠国乐》诗:“从舞跳趫筋节硬,繁辞变乱名字讹。”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只在隐约看见尸横遍野的黑夜中,有一个妇人,用风灯照出她一只劳作到满是筋节的手,在触动一个死尸的下巴。”

  2. 强劲有力。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那缆带在柳树根上,被风浪所激,已自鬆了。 黄生 去拿他时,便脱了结。你説巨舟在江涛汹涌之中,何等力气, 黄生 又是个书生,不是筋节的,一隻手如何带得住。”

  3. 指言语上的分寸或关键。

    《西游记》第四五回:“ 行者 道:‘我与你( 虎力大仙 )都上坛祈雨,知雨是你的,是我的?不见是谁的功绩了。’国王在上听见,心中暗喜道:‘那小和尚説话,倒有些筋节。’ 沙僧 听见,暗笑道:‘不知他一肚子筋节,还不曾拿出来哩!’”《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公子摇着手説道:‘你这话都不在筋节上。’”

  4. 指文章或言辞中重要而有力的转折连接处。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文章圈点》:“一篇之中,其精神筋骨所在,点出以便读者……则筋节处易於省览。”

  5. 筋腱骨节。比喻着力或事物的关键。

    元 邓玉宾 《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毬双关》套曲:“滴溜溜瑶臺上,鶯落架燕归巢,他剷地加觔节乘欢笑。”《水浒传》第一○三回:“﹝ 王庆 ﹞自此一连住了十餘日,把枪棒觔节,尽传与 龚端 、 龚正 。”

  6. 指书法文词的转折承接处遒劲有力。

    明 杨慎 《升庵诗话·韩翃诗》:“ 唐 人评 韩翃 诗,谓比兴深於 刘长卿 ,觔节减於 皇甫冉 。比兴,景也;筋节,情也。”

引证解释

⒈ 筋络及骨节。

唐元稹《骠国乐》诗:“从舞跳趫筋节硬,繁辞变乱名字讹。”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只在隐约看见尸横遍野的黑夜中,有一个妇人,用风灯照出她一只劳作到满是筋节的手,在触动一个死尸的下巴。”

⒉ 强劲有力。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那缆带在柳树根上,被风浪所激,已自鬆了。

黄生去拿他时,便脱了结。你説巨舟在江涛汹涌之中,何等力气, 黄生又是个书生,不是筋节的,一隻手如何带得住。”

⒊ 指言语上的分寸或关键。

《西游记》第四五回:“行者道:‘我与你( 虎力大仙 )都上坛祈雨,知雨是你的,是我的?不见是谁的功绩了。’国王在上听见,心中暗喜道:‘那小和尚説话,倒有些筋节。’ 沙僧听见,暗笑道:‘不知他一肚子筋节,还不曾拿出来哩!’”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公子摇着手説道:‘你这话都不在筋节上。’”

⒋ 指文章或言辞中重要而有力的转折连接处。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下·文章圈点》:“一篇之中,其精神筋骨所在,点出以便读者……则筋节处易於省览。”
1. 筋腱骨节。比喻着力或事物的关键。 元邓玉宾《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毬双关》套曲:“滴溜溜瑶臺上,鶯落架燕归巢,他剷地加觔节乘欢笑。”
《水浒传》第一〇三回:“﹝王庆﹞自此一连住了十餘日,把枪棒觔节,尽传与龚端、龚正。”

⒌ 指书法文词的转折承接处遒劲有力。

明杨慎《升庵诗话·韩翃诗》:“唐人评韩翃诗,谓比兴深於刘长卿,觔节减於皇甫冉。比兴,景也;筋节,情也。”

筋节的国语词典

筋肉骨节。也作「觔节」。

筋节的网络释义

筋节

  • 【名称】:筋节【拼音】:jīn jié
  • (1) 肌肉和关节
  • (2)比喻文章,书法或言辞重要而有力的转折连接处
  • (3) 比喻关键的地方
  • 筋节造句

    通过一个整浇钢筋混凝土节点和三个不同植筋深度的植筋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试验,指出化学植筋用于抗震结构的可行性。
    不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着他,筋节得以相助联络,就因神大得长进。
    这篇文章的筋节处处理得很好。
    他矮短身材,瘦削结实,身上筋筋节节的,给人的印象是个久经风霜、脾气执拗的人。
    不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著他筋节得以相助联络、就因神大得长进。
    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

    汉字详情

    jīn [jin]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ELB
    五行:
    仓颉: HBKS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2) 同本义

    筋,肉之力也。——《说文》

    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藏生成论》

    强者在内而摩其筋。——《考工记·弓人》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先折筋骨。——清· 方苞《狱中杂记》

    筋骨尽脱。——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筋皮(筋骨与皮肉);筋厮锁(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与血汗);筋条(身体结实强健);筋马(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4) 肌肉的旧称 。如:筋丝无力(没有一点力气);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5) 静脉 。如:筋脉

    (6) 类似或可比作肋的东西 。如:叶筋;丝瓜筋;橡皮筋

    (7) 加强物、加固物 。如:钢筋

    (8) 植物的脉络 。如:这菜筋多嚼不烂

    英文翻译

    muscles; tendons

    方言集汇

    ◎ 粤语:g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n1 [东莞腔]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客英字典] gen1 gin1 [海陆丰腔] gin1 [梅县腔] gin1 [陆丰腔]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宝安腔] g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一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欣平聲開口三等kĭənkion
    jié,jiē [jie]
    部首: 301
    笔画: 5
    五笔: AB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SL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jiē

    (2) ——用于“节骨眼”、“节子”等复音词中

    (3) 另见 jié

    jié

    名词

    (1)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2)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節,竹约也。——《说文》

    苞笋抽节。——左思《吴都赋》

    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晋书·杜预传》

    其于木也,为坚多节。——《易·说卦》

    (3) 又如:节根(草木的节与根);节旄(竹节上所缀牦牛尾饰物);节粉(竹节旁附着的白色粉末);节槎(树木上歧出的节);节次(依次,陆续;或程序,规程)

    (4) 骨节,节骨眼,关键

    客胜,则大关节不利。——《素问·至真要大论》

    人有十二节。——《素问·宝命全形论》

    彼节者有间。——《庄子·养生主》

    得失之节。——《吕氏春秋·慎行论》

    (5) 又如:节解(一种酷刑。将犯人的四肢骨节予以支解);节病(弊病。破绽);节拊(按摩骨节);节族(犹关节。节为关节;族为骨肉交错聚结的部位)

    (6) 节日,纪念日,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常恐秋节至。——《长歌行》

    (7) 又如:节下(节日期间);节导(仪仗队或在前开路的随从,警卫);节仪(节日礼物,节日赠送钱财的雅称);节朔(节日和朔日)

    (8) 气节;节操

    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荀子·王霸》

    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

    壮其节。

    成此大节。——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爱听古人节义事。——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节义(节操与义行);节敬(节仪);节孝牌坊(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节介(志节操守);节概(志节气概)

    (10) 节令,节气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又如:节序(时节的次第);节物(应时节的风物景色);节和(节令和顺);节分(季节的分际)

    (12) 节度

    寝食违节。——清· 方苞《狱中杂记》

    (13) 又如:节宣(一种养生的方法。指身体的劳逸要有一定的节度,才能使体内郁气顺畅地宣泄)

    (14) 礼节,有礼貌的行为

    长功之节。——《论语·微子》

    (15) 又如:节文(礼节;仪式);节法(礼节与法度)

    (16) 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左传·文公八年》

    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 苏轼《江城子》

    持节送匈奴使。——《汉书·苏武传》

    乘轺建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幢节玲珑。——唐· 李朝威《柳毅传》

    (17) 又如: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节帅(古代节度使的略称);节楼(节度使驻节办公的楼);节镇(即节度使);节印(符节和印信)

    (18) 节拍,节奏

    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节会(音乐的段落节奏);节调(节拍和音调);节变(指乐曲的节奏变化)

    (20) 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

    冲至第节。——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21) 又如:章节;音节;季节;时节;第二章第一节;节旨(文章的段落大意);节本(节录的本子)

    (22) 乐器名。拍板一类的乐器

    击节碎。——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3) 又如:节鼓(古乐器。形状似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动词

    (1) 减省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无论》

    节器用。——《左传·成公十八年》

    谨身节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裁节邮传冗费。——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节啬(吝啬);节限(节约限制);节养(自奉俭省);节缩(节俭紧缩);节简(节俭简朴)

    (3) 节制;管束

    不以礼节之。——《论论》

    种树节四时之适。——《韩非子·难二》

    好廉自克曰节。——《周书·谥法》

    (4) 又如:节性(节制性情);节矜(节制约束而又刚毅坚强)

    (5) 调节

    节其流,开其源。——《荀子·富国》

    量词

    (1) 用于分段的事物。如:两节车厢;三节课

    (2) 另见 jiē

    形容词

    高峻的样子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山石满满。)——《诗·小雅·节南山》

    英文翻译

    knot, node, joint; s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it3
    ◎ 潮州话:zak4 旧读:zat4 ,zoih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