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痿

jīn wěi [ jin wei]
注音 ㄐ一ㄣ ㄨㄟˇ

词语释义

中医指劳役阴力﹐费竭精气。

词语解释

  1. 中医指劳役阴力,费竭精气。

引证解释

⒈ 中医指劳役阴力,费竭精气。

筋痿的网络释义

筋痿 科普中国

  • 痿病系指外感或内伤,使精血受损,肌肉筋脉失养以致肢体弛缓、软弱无力,甚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弱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痿病范畴。根据五脏与五体的关系,《内经》提出了“痿蹙”、“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分类方法。筋痿有两个含义:一指肝痿。肝主筋,由于肝热内盛,阴血不足,筋膜干枯所致。《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二指阳痿。《素问•痿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阴痿(即阳痿之异名)。”
  • 汉字详情

    jīn [jin]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ELB
    五行:
    仓颉: HBKS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2) 同本义

    筋,肉之力也。——《说文》

    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藏生成论》

    强者在内而摩其筋。——《考工记·弓人》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先折筋骨。——清· 方苞《狱中杂记》

    筋骨尽脱。——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筋皮(筋骨与皮肉);筋厮锁(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与血汗);筋条(身体结实强健);筋马(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4) 肌肉的旧称 。如:筋丝无力(没有一点力气);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5) 静脉 。如:筋脉

    (6) 类似或可比作肋的东西 。如:叶筋;丝瓜筋;橡皮筋

    (7) 加强物、加固物 。如:钢筋

    (8) 植物的脉络 。如:这菜筋多嚼不烂

    英文翻译

    muscles; tendons

    方言集汇

    ◎ 粤语:g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n1 [东莞腔]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客英字典] gen1 gin1 [海陆丰腔] gin1 [梅县腔] gin1 [陆丰腔]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宝安腔] g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一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欣平聲開口三等kĭənkion
    wěi [wei]
    部首: 513
    笔画: 13
    五笔: UTVD
    五行:
    仓颉: KHDV
    四角: 00144

    详细解释

    名词

    (1) 神经系疾病。筋肉萎缩,不能举动

    痿,痺也。——《说文》

    大经空虚发为肌痺,传为脉痿。——《素问·痿论》

    即位,痿痺。——《汉书·哀帝纪赞》

    (2) 又如:痿弱(肢体萎缩软弱);痿症(阳痿);痿症;痿疾(身体某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的病。特指阳痿);痿病(肢体动作不便的病);痿废(痿缩残废);萎痹(肢体麻木不能动作的病);痿蹶(指双足麻痹,无法行动);痿不忘起(身体麻痹行动不便的人也不忘起行)

    (3) 男性生殖器官不能挺举的病 。如:痿疾;阳痿

    (4) 衰竭 。如:痿易(谓痿弱无力);痿顿(委靡不振);痿倒疲倦(百病缠身,精神不振);痿疲(谓疲弱不振);痿厥(萎弱气逆);痿瘁(痿缩枯槁)

    动词

    (1) 用同“萎”。枯萎 。如:痿损(枯痿损伤)

    (2) 〈方〉∶减弱

    待了好一回,那阵风也萎了,依旧平和水港。——清· 张南庄《何典》

    英文翻译

    paralysis; impot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i1 [梅县腔] wi3 wui3 [海陆丰腔] wui1 [客语拼音字汇] vui3 [客英字典] vui3 [宝安腔] wui1 w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爲支B合平聲合口三等支Bʔĭweqye/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