笮桥

zuó qiáo [zuo qiao]
繁体 笮橋
注音 ㄗㄨㄛˊ ㄑ一ㄠˊ

词语释义

用竹索编织而成的架空吊桥。 桥名。又名夷里桥。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因桥用竹索编成﹐故名。相传晋永和四年桓温伐蜀﹐战败蜀主李势于此。

词语解释

  1. 用竹索编织而成的架空吊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县,即 汶山郡 治, 刘备 所置也。渡江有笮桥。” 杜甫 《桔柏渡》诗“连笮动嫋娜” 清 仇兆鳌 注:“《梁益记》:‘笮桥,连竹索为之,亦名绳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万山丛矗,中遶汹溪,皮船笮桥,曲折一綫。”

  2. 桥名。又名 夷里桥 。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南。因桥用竹索编成,故名。相传 晋 永和 四年 桓温 伐 蜀 ,战败 蜀 主 李势 于此。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西南两江有七桥﹞城南曰 江桥 ;南渡流曰 万里桥 ;西上曰 夷里桥 ,亦曰 笮桥 。桥又从冲治,桥西北折曰 长昇桥 ; 郫江 上西有 永平桥 。”

引证解释

⒈ 用竹索编织而成的架空吊桥。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县,即汶山郡治, 刘备所置也。渡江有笮桥。”
杜甫《桔柏渡》诗“连笮动嫋娜” 清仇兆鳌注:“《梁益记》:‘笮桥,连竹索为之,亦名绳桥。’”
清魏源《圣武记》卷七:“万山丛矗,中遶汹溪,皮船笮桥,曲折一綫。”

⒉ 桥名。又名夷里桥。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因桥用竹索编成,故名。相传晋永和四年桓温伐蜀,战败蜀主李势于此。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西南两江有七桥﹞城南曰江桥 ;南渡流曰万里桥 ;西上曰夷里桥,亦曰笮桥。桥又从冲治,桥西北折曰长昇桥 ; 郫江上西有永平桥。”

笮桥的网络释义

笮桥

  • 拼音zuó qiáo
  • 又名 :夷里桥
  • 释义:(1).用竹索编织而成的架空吊桥。
  • (2).桥名。
  • 汉字详情

    zuó,zé [zuo,ze]
    部首: 624
    笔画: 11
    五笔: TTHF
    五行:
    仓颉: HOS
    四角: 882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屋上的箔席。用竹或苇编成,铺在瓦下椽上

    笮,迫也。在瓦之下,棼上。——《说文》

    (2) 姓

    (3) 另见 zuó

    zuó

    名词

    (1) 竹索。拉船的ň

    筰,筊也。从竹,作声。竹索也。——《说文》

    负笮引文舟,饥渴常不饱。——南朝宋· 谢灵运《折杨柳行》

    (2) 又如:笮桥(用竹索编织而成的架空吊桥)

    (3) 竹竿

    人未学曰矇,矇者,竹木之类也…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以郁朴之实,不晓礼义,立之朝廷,植笮树表之类也,其何益哉?——汉· 王充《论衡》

    (4) 另见

    英文翻译

    boards which support tiles on roof

    方言集汇

    ◎ 粤语:zaak3 zaak6 zo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ak7 [宝安腔] zak7 | cok7 [海陆丰腔] zak7 [客英字典] zak7 zet7 [梅县腔] za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側駕麻二開去聲開口二等crah/trahʧɐk
    qiáo [qiao]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TD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HKL
    四角: 4292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乔声。本义:桥梁)

    (2) 同本义

    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骈木为之者。独木者曰杠。——《说文》

    宁新中更名 安阳,初作 河桥。——《史记·秦本纪》

    洛水桥边春日斜。—— 刘禹锡《浪淘沙》

    长桥卧波。——唐· 杜牧《阿房宫赋》

    桥边红药。——宋· 姜夔《扬州慢》

    桥边一带。——《广东军务记》

    (3) 又如:桥阁(傍山架木为路。即栈道,阁道);桥津(桥头。津,水边渡口)

    (4) 器物上的横杆

    奉席如桥衡。——《礼记·曲礼》。注:“井上桔槔。”

    (5) 又如:鞍桥

    (6) 木名 。如:桥梓(桥木和梓木)

    动词

    (1) 架桥,修桥

    桥孙水,以通 邛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2) 通“矫”。纠正

    以桥饰其情性。——《荀子·儒效》

    掉指桥以偃蹇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形容词

    通“乔”。高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诗·郑风·山有扶苏》

    于是桥起。——《庄子·则阳》

    英文翻译

    bridge; beam, crosspiece

    方言集汇

    ◎ 粤语:kiu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