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

dì èr kè táng [ di er ke tang]
繁体 第二課堂
注音 ㄉ一ˋ ㄦˋ ㄎㄜˋ ㄊㄤ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第二课堂 dì-èr kètáng

(1) 也叫第二教育渠道。指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的各种活动

second classroom

词语解释

词语简介

[second classroom] 也叫第二教育渠道。指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的各种活动

第二课堂的国语词典

大陆地区指课外教学活动。

第二课堂的网络释义

第二课堂 (辅导机构)

  • 第二课堂是郑州市最专业的一家个性化辅导机构。第二课堂主要针对河南省等使用新课标卷的初、高中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文化课辅导;师资方面,第二课堂主要采用河南省本地名校,以及参加高考命题工作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
  • 第二课堂造句

    就我个人来说,第二课堂让我改变了许多。
    建立第二课堂,鼓励拔尖学生脱颖而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最近我们学校为了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提出开展第二课堂。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第二课堂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
    但是,如何展开英语第二课堂,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从第二课堂入手,提高学生英语言运用能力,是外国语言学院的得意之作。
    笔者通过对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内涵的各种研究观点的总结分析,初步论述了大学生第二课堂目标的核心和实质。
    虽然许多同学对其作用表示怀疑,但是我认为我们会获益于第二课堂,这一点毋庸置疑。
    本文按照创业教育目标构建了第二课堂体系,探讨了创业教育进入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途径。
    让我们积极投身于第二课堂,成为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一代。
    省博启动“第二课堂”进校园活动。
    校园物质文化景观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而受到景观设计者的普遍关注。
    小学少先队教育活动是实施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和第二课堂。
    此外,教师还应加强课外指导,组织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陶冶了我们的性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应用型营销人才应“一精多能”,培养这类人才模式应在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方面策划。
    今天上第二课堂时,我、陈思佳、韩怡苗、黄颜菲都没带跆拳道的道服,因为星期四的时候,刘老师没通知。
    信息时代,媒介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成为了与学校并驾齐驱的“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青年志愿者活动坚持常年不懈。
    第二课堂之我见最近我们学校为了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提出开展第二课堂。

    汉字详情

    [di]
    部首: 624
    笔画: 11
    五笔: TXH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NLH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弟声。本写作“弟”。本义:次第,次序)

    (2) 同本义。有时也用于数字前表示次序

    第,次也。——《小尔雅·广诂》

    书称题亦言第,因其第次也。——《释名·释书契》。按,用于书册次弟字,故又加竹。”

    楚国第。——《左传·哀公十六年》。释文:“次第也。”

    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 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如:等第(名次等级);第次(等级;次第);第老的(排行最小的);第三本《诗经》(指宋朱熹编注的《诗经传》);第六感觉(指眼、耳、鼻、舌、身五官所属的视、听、嗅、味、触觉五种感觉以外的敏锐感觉)

    (4) 大官的住宅。本指古代按一定品级为王侯功臣建造的大宅院,后也通称上等房屋为第

    北阙甲第。——张衡《西京赋》。 薛注:“馆也。”

    公大怒…出…旬乃还第。——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5) 又如:第宇(官邸);第舍(宅第,住宅);第室,第屋(第宅);第馆(第宅);府第;宅第;私第;门第;进士第

    (6) 科第。科举时代考试合格列入的等第。也指取得的功名

    十余年,书生用(因)甲第为相国。——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及第;落第;不第

    动词

    品第;评定 。如:第名(评定名次);第目(犹品第);第功(评定功劳等次);第品(评定品级;评定高低)

    代词

    〈方〉∶这 。如:第位(这位);第塔(方言。这里);第歇(方言。现在;此刻)

    副词

    (1) ∶这

    (2) 仅;只;只是;尽管;只管

    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明史·海瑞传》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英文翻译

    sequence, number; grade, degre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6
    ◎ 客家话:[陆丰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梅县腔] ti5 [海陆丰腔]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 潮州话:doiⁿ6 [饶平、揭阳、潮阳]do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特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deh/deydʰiei
    èr [er]
    部首: 210
    笔画: 2
    五笔: FG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M
    四角: 10100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 一加一的和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

    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借指淑女与君子相配);二星(银子二钱。星,秤杆上的记数点);二天(再嫁;嫁二夫)

    (4) 百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十时对二十的省称 。如:一百二

    (5) 千位数后接着整数二百时对二百的省称 。如:八千二

    (6) 万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千时对二千的省称 。如:四万二

    (7) 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8) 又如:二手(副手,二把手);二尹(知县副职县丞的别称);二舍(二公子,二少爷。舍:舍人。原为官名,后用以称显贵人家子弟);二甲(殿试的第二等);二门(指大门内的一道总门)

    形容词

    (1) 两样;有区别 。如:二屋里(另住一处。比喻说话岔了道);二价(异议)

    (2) 不专一;不忠诚 。如:有二心;二四(放肆,胡作非为);二三(三心二意)

    英文翻译

    two; twice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6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沙头角腔] gni5 [陆丰腔] gni6 [梅县腔] ngi5 ng5 [台湾四县腔] ngi5 [客英字典] ngi5 [宝安腔] ngi5 [东莞腔] ngi5
    ◎ 潮州话:no6 (nõⁿ ) ri7 今又音r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而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njiih/rihnʑi
    [ke]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J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WD
    四角: 367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名词

    (1) 教学科目 。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

    英文翻译

    lesson; course; class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fo3

    宋本广韵

    táng [tang]
    部首: 334
    笔画: 11
    五笔: IP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RG
    四角: 9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2) 同本义

    堂,殿也。——《说文》。段注:“古曰堂, 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 汉上下皆称殿。至 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

    立于西堂。——《书·顾命》

    吾见封之若堂者矣。——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

    王坐于堂上。——《孟子·梁惠王上》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华堂旅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堂上(殿堂上);堂下(宫殿、厅堂阶下);堂宇(殿堂的顶棚);堂事(于正厅祭祀祖先之事);堂阶(堂下的台阶);堂阁(殿堂楼阁);堂廉(殿堂的侧边)

    (4) 后泛指房屋的正厅

    审堂下之阴。——《吕氏春秋·察今》

    堂前松柱。——晋· 干宝《搜神记》

    崔九堂前几度闻。—— 唐· 杜甫《江南逢季龟年》

    堂有炼珍。——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又如:堂轴(挂在厅堂壁上的字画);高堂(高大的厅堂);堂户(门庭之内);堂筵(堂中坐席);堂坳(堂的低处;泛指低洼之处);堂扁(厅堂上的题额);堂室(厅堂和内室);堂前(正房前面;正厅);堂房(堂和房)

    (6) 旧时官府议论政事、审理案件的地方

    宾客满堂。——《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堂参(于公堂上参谒上司);大堂(衙门中审理案件的厅堂);过堂;堂食(堂馔。堂餐。唐时政事堂的公膳);堂案(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堂厨(政事堂的公膳房)

    (8) 尊称别人的母亲 。如:令堂;萱堂

    (9) 用于商店、厅事、书斋名称 。如:同仁堂;杜甫草堂;春在堂

    (10) 也指署事的官吏 。如:堂官(明清时各部主官的称谓);都御史称都堂;尚书称部堂;府州县正印官称正堂

    (11) 山上宽阔平坦的地方

    外堂即向东之坞。——《徐霞客游记》

    (12) 佛堂 。如:堂头(寺院中对方丈的称呼);堂头和尚(僧寺住持)

    形容词

    (1) 在外表、举止或言语上表现出尊严的 。如:堂堂大丈夫;堂而皇之,堂哉皇哉(形容公然、大模大样或有气派)

    (2) 同一祖父但不同父亲的兄弟姊妹关系 。如:堂族(关系较远的同族);堂姊妹

    (3) 高显的样子

    刊层平堂,设切崖。——《文选·张衡·西京赋》

    量词

    用于分节的课程或一套物件。如:一堂课;一堂家具

    英文翻译

    hall; government office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o2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陆丰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ang2 tong2 [宝安腔] tong2 [沙头角腔] tong2 [东莞腔] tong2 [陆丰腔] tong3
    ◎ 潮州话:dng5/deng5 ,tang5(thâ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angdʰɑ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