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箓

fú lù [ fu lu]
繁体 符籙
注音 ㄈㄨˊ ㄌㄨˋ

词语释义

亦作“符录”。

道教所传秘密文书符和箓的统称。

道士巫师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相传可以役鬼神,辟病邪。

词语解释

  1. 亦作“符录”。

    1.道教所传秘密文书符和箓的统称。《北史·魏纪二·显祖献文帝》:“﹝ 天安 元年春正月﹞辛亥,帝幸道坛,亲受符籙。”《隋书·经籍志四》:“符録十七部,一百三卷……籙皆素书,纪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符箓》:“《龙鱼河图》曰:‘天遣 玄女 下授 黄帝 兵信神符,制伏 蚩尤 。’《黄帝出军决》曰:‘ 蚩尤 无道,帝讨之。梦 西母 遣人以符授之。帝悟,立坛而请,有玄鱼衔符从水中出,置之坛中。’盖自是始传符籙也。”一本作“ 符録 ”。

  2. 道士巫师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相传可以役鬼神,辟病邪。

    《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 法善 少传符籙,尤能厌劾鬼神。”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山活佛》:“ 乾隆 乙巳、丙午间,有 顺义 民妇 张氏 善医术,兼工符籙祈祷之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符录”。 道教所传秘密文书符和箓的统称。一本作“符録”。

《北史·魏纪二·显祖献文帝》:“﹝天安元年春正月﹞辛亥,帝幸道坛,亲受符籙。”
《隋书·经籍志四》:“符録十七部,一百三卷……籙皆素书,纪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
宋高承《事物纪原·道释科教·符箓》:“《龙鱼河图》曰:‘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黄帝出军决》曰:‘ 蚩尤无道,帝讨之。梦西母遣人以符授之。帝悟,立坛而请,有玄鱼衔符从水中出,置之坛中。’盖自是始传符籙也。”

⒉ 道士巫师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相传可以役鬼神,辟病邪。

《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法善少传符籙,尤能厌劾鬼神。”
清昭槤《啸亭杂录·西山活佛》:“乾隆乙巳、丙午间,有顺义民妇张氏善医术,兼工符籙祈祷之事。”

符箓的国语词典

一种道家用来役使鬼神的神秘文字。

符箓的网络释义

符箓

  • 符箓是道教中的一种法术,亦称“符字”、“墨箓”、“丹书”。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符箓术起源于巫觋,始见于东汉。《后汉书·方术传》载:“河南有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
  • 符箓术的思想基础是鬼神信仰,称其有召神劾鬼、镇魔降妖之功效者,自不可信,而用以治病偶尔称有“小验”者,也并非其驱逐了致病之“鬼”,可能别有原因。据推测,某些病本轻微的患者,因相信符箓,饮符水后,造成一种鬼已驱去、病已脱身的心理态势。
  • 汉字详情

    [fu]
    部首: 624
    笔画: 11
    五笔: TWFU
    五行:
    仓颉: HODI
    四角: 8824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2) 符信

    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

    门关用符节。——《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

    若合符节。——《孟子》

    封皇帝玺符节。——《汉书·高帝纪》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符玺(古代帝王的印章);符宝郎(古官名。即“符玺郎”,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符契(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符传(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4) 征兆

    守尔天符。——《答宾戏》。注:“相命也。”

    以风符应合于天地。——《史记·李武纪》

    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汉书·刘辅传》

    (5) 又如:符兆(征兆);符应(天降祥瑞的征兆和人事相应);符表(显露的征兆);符瑞(吉祥的征兆)

    (6) 符箓,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

    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荐僧道的,总不见效。——《红楼梦》

    (7) 又如:符水。也叫神水。道士用以治病;符壳(道家的符录。亦比喻《金刚经》);符书(符箓)

    (8) 盖有官府印信、下行公文的一种 。如:符书(官府文书);符敕(敕命文书)

    (9) 谓向下属发出命令或通知 。如:符文(敕命文书公文);符目(符敕等公文的题签);符帖(简帖)

    (10) 票证;单据 。如:符验(凭据;证件)

    (11) 一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如: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符祥(符兆);符运(犹符命);符历(记录符命的历书)

    (12) 契约 。如:符儿(借契;字据)

    (13) 符号 。如:音符;休止符

    (14) 通“莩”。莩甲。草木种子外皮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史记·律书》

    (15) 姓

    动词

    (1) 符合;相同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符同(符合;相同);符协(符合;相同);符会(符合);符应(符合);符验(证验,符合应验)

    英文翻译

    i.d. tag, tally, symbol, charm

    方言集汇

    ◎ 粤语:f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u2 [客英字典] pu2 [台湾四县腔] fu2 pu2 [梅县腔] fu2 pu2 [陆丰腔] pu3 [宝安腔] pu2 fu2 [海陆丰腔] fu2 pu2 [东莞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p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防無平聲合口三等byo/biubʰĭu
    [lu]
    部首: 624
    笔画: 14
    五笔: TVIU
    仓颉: HNME
    四角: 889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帝王自称其受命于天的神秘文书

    高祖膺箫受图,顺天行诛。—— 张衡《东京赋》

    (2) 又如:箓图(即图箓,图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

    (3) 簿籍

    隋政不纲,天下摇乱,公姓名已著谣箓。——《新唐书·许世绪传》

    (4) 道教的秘文 。如:符箓;箓练(谓修练道法);箓籍(指道教的秘文与仙人的名籍)

    英文翻译

    book

    方言集汇

    ◎ 粤语:lu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盧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lukl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