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契

fú qì [ fu qi]
注音 ㄈㄨˊ ㄑ一ˋ

词语释义

1.犹符节。 2.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 3.符合。

词语解释

  1. 犹符节。

    《韩非子·主道》:“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君臣相体,若合符契。” 宋 司马光 《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诗:“圣贤会合若符契,坐致四海登熙隆。”参见“ 符节 ”。

  2. 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市朝徵信,则有符契券疏。”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其二肆长相谓曰:‘我欲各閲所佣之器於 天门街 ,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以备酒饌之用,可乎?’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证,然后閲之。”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 汉 世制詔三王,其册书犹真草兼具,岂况符契笺奏之书日不暇给,则何取端书分隶?”

  3. 符合。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生肉劝酒》:“千里影嚮,符契若是,异哉!异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太祖 之封 燕王 ,与 文皇 之定都於 燕 ,其远见皆相符契矣。”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其所言歷歷与正史相符契。”

引证解释

⒈ 犹符节。参见“符节”。

《韩非子·主道》:“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臣相体,若合符契。”
宋司马光《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诗:“圣贤会合若符契,坐致四海登熙隆。”

⒉ 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市朝徵信,则有符契券疏。”
唐白行简《李娃传》:“其二肆长相谓曰:‘我欲各閲所佣之器於天门街,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以备酒饌之用,可乎?’二肆许诺,乃邀立符契,署以保证,然后閲之。”
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汉世制詔三王,其册书犹真草兼具,岂况符契笺奏之书日不暇给,则何取端书分隶?”

⒊ 符合。

宋洪迈《夷坚丙志·生肉劝酒》:“千里影嚮,符契若是,异哉!异哉!”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太祖之封燕王,与文皇之定都於燕,其远见皆相符契矣。”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其所言歷歷与正史相符契。”

符契的国语词典

契约、合同。

汉字详情

[fu]
部首: 624
笔画: 11
五笔: TWFU
五行:
仓颉: HODI
四角: 8824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2) 符信

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

门关用符节。——《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

若合符节。——《孟子》

封皇帝玺符节。——《汉书·高帝纪》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符玺(古代帝王的印章);符宝郎(古官名。即“符玺郎”,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符契(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符传(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4) 征兆

守尔天符。——《答宾戏》。注:“相命也。”

以风符应合于天地。——《史记·李武纪》

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汉书·刘辅传》

(5) 又如:符兆(征兆);符应(天降祥瑞的征兆和人事相应);符表(显露的征兆);符瑞(吉祥的征兆)

(6) 符箓,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

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荐僧道的,总不见效。——《红楼梦》

(7) 又如:符水。也叫神水。道士用以治病;符壳(道家的符录。亦比喻《金刚经》);符书(符箓)

(8) 盖有官府印信、下行公文的一种 。如:符书(官府文书);符敕(敕命文书)

(9) 谓向下属发出命令或通知 。如:符文(敕命文书公文);符目(符敕等公文的题签);符帖(简帖)

(10) 票证;单据 。如:符验(凭据;证件)

(11) 一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如: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符祥(符兆);符运(犹符命);符历(记录符命的历书)

(12) 契约 。如:符儿(借契;字据)

(13) 符号 。如:音符;休止符

(14) 通“莩”。莩甲。草木种子外皮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史记·律书》

(15) 姓

动词

(1) 符合;相同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符同(符合;相同);符协(符合;相同);符会(符合);符应(符合);符验(证验,符合应验)

英文翻译

i.d. tag, tally, symbol, charm

方言集汇

◎ 粤语:f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u2 [客英字典] pu2 [台湾四县腔] fu2 pu2 [梅县腔] fu2 pu2 [陆丰腔] pu3 [宝安腔] pu2 fu2 [海陆丰腔] fu2 pu2 [东莞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p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防無平聲合口三等byo/biubʰĭu
qì,qiè [qi,qie]
部首: 308
笔画: 9
五笔: DHVD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HK
四角: 57804

详细解释

名词

后时圣人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掌稽布之书契。——《周礼·质人》。注:“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

献粟者执右契。——《礼记·曲礼》

翟璜操右契而乘轩。——《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得人遗契者。——《列子·说符》

言已应,则执其契。——《韩非子·主道》

(1) 又如:契卷(互相约束的证据);契印(骑缝印。预备分离后对证用);契箭(作符契用的箭);契面银(回赎或悔约时,按照契约规定须付出的费用);立契为凭

(2) 古代在龟甲、兽骨上灼刻文字和灼刻文字用的刀具,皆称契

(3) 刻龟甲的凿子

菙氏掌共燋契,以待卜事。——《周礼》

(4) 又如:契文

(5) 泛指雕凿用具

如室斯构而去其凿契,如水斯积而决其堤防。——晋· 干宝《晋纪总论》

(6) 感情志趣投合的朋友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陶潜《桃花源诗》

(7) 又如:契交(契士。情投意合的朋友);契旧(老朋友);契好(契交);契弟(结拜兄弟);契己(犹知己)

(8) 友谊,情义 。如:契厚(交情深厚);契密(密切;亲密);契分(交谊,情分);契重(友情深厚);契谊(交情,友谊);契义(友谊,情分)

动词

(1) 通“栔”。用刀刻

栔,刻也。——《说文》

契,绝也。——《尔雅》。注:“今江东呼刻断物为契断。”

爰契我龟。——《诗·大雅·緜》。传:“契,开也。”笺:“契灼其龟。”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遂契其舟。——《吕氏春秋·察今》

(2) 又

从其所契者。

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后汉书·张衡传》

契臂(刻臂沥血);契令(古代管理刻印书籍的官吏);契领(断颈)

(3) 投合 。如:契分(亲密投合的情分);契重(器重;投合尊重);契切(投契,意气相投);契心(心意投合;称心)

(4) 合,符合 。如:契寝绳(比喻行为符合准则);契会(符合;相通)

qiè

(1) 古同“锲”,用刀子刻。

英文翻译

deed, contract, bond; engrave

方言集汇

◎ 粤语:kai3 kit3 sit3
◎ 客家话:[梅县腔] ke.3 giet7 ke.5 [台湾四县腔] kie5 siet7 [客英字典] ke5 giet7 [海陆丰腔] kie5 siet7 [沙头角腔] kie5 [东莞腔] ke5 [客语拼音字汇] ke4 [宝安腔] ke5 [陆丰腔] ke3
◎ 潮州话:koi3 ngeg4 si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kʰieikheh/q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