笞谴
繁体
笞譴
注音
ㄔ ㄑ一ㄢˇ
词语释义
1.拷打斥责。
词语解释
拷打斥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皂隶》:“诸役得差,皆先酬之乃行;不然,必遭笞谴。”
引证解释
⒈ 拷打斥责。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皂隶》:“诸役得差,皆先酬之乃行;不然,必遭笞谴。”
笞谴的网络释义
笞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竹,台声。本义:用竹板、荆条击) 用鞭、杖、竹板抽打
笞,击也。——《说文》
笞者可以教之也。——《汉书·刑法志》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2) 又如:笞楚(笞是竹片,楚是荆条。用竹片荆条等物责打);笞挞(用板子、棍子拷打);笞服(拷打而使屈服)
名词
古代用鞭子或竹板拷打的刑罚 。如:笞杖(笞刑用的木杖);笞决(用刑决狱)
英文翻译
bamboo rod used for beatings
方言集汇
◎ 粤语:c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1 [海陆丰腔] chi1 [梅县腔] chii1 chi1 [台湾四县腔] cih1 [客语拼音字汇] ci1 qi1 [宝安腔] ci1
◎ 潮州话:c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1 [海陆丰腔] chi1 [梅县腔] chii1 chi1 [台湾四县腔] cih1 [客语拼音字汇] ci1 qi1 [宝安腔] ci1
◎ 潮州话:c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癡 | 丑之 | 徹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thri/thio | ţʰĭə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责备,斥责)
(2) 同本义
谴,谪问也。——《说文》
谴,呵也。——《苍颉篇》
畏此谴怒。——《诗·小雅·小明》
闻而谴友。——《孔子家语·五行》
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谴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后帝。——《西游记》
(3) 又如:谴谪(责备);谴斥(受责备);谴告(谴责警告);谴呵(谴责申叱);谴咎(谴责罪过);谴怒(怒责)
(4) 旧时官吏被贬或谪戍
又不得已而谴,则为之择地而居。——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5) 又如:谴谪(官吏因罪降级,调往边远地方);谴客(被贬谪的人);谴域(谪迁之地);谴逐(贬谪放逐)
名词
罪过
臣有大谴。——《北史·李彪传》
欲以改正思谴,除凶致吉。——《后汉书·蔡邕传》
英文翻译
reprimand, scold, abuse
方言集汇
◎ 粤语:hi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