竽籁

yú lài [ yu lai]
繁体 竽籟
注音 ㄩˊ ㄌㄞˋ

词语释义

1.竽和箫。 2.从空穴中发出的吹竽般的声音。

词语解释

  1. 竽和箫。

    《文选·宋玉<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籟。清浊相如,五变四会。感心动耳,迴肠伤气。” 吕向 注:“竽,笙属;籟,簫也。” 唐 杜甫 《柟树为风雨所拔叹》诗:“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籟。” 宋 王安石 《白紵山》诗:“峰峦帐锦绣,草木吹竽籟。”

  2. 从空穴中发出的吹竽般的声音。

    清 吴光 《游虞山韶音洞》诗:“探奇寻古嶠,巘竇临清瀨。空谷响易奔,万窍咸竽籟。”

引证解释

⒈ 竽和箫。

《文选·宋玉<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籟。清浊相如,五变四会。感心动耳,迴肠伤气。”
吕向注:“竽,笙属;籟,簫也。”
唐杜甫《柟树为风雨所拔叹》诗:“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籟。”
宋王安石《白紵山》诗:“峰峦帐锦绣,草木吹竽籟。”

⒉ 从空穴中发出的吹竽般的声音。

清吴光《游虞山韶音洞》诗:“探奇寻古嶠,巘竇临清瀨。空谷响易奔,万窍咸竽籟。”

竽籁的网络释义

竽籁

  • 竽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ú lài,是指竽和箫。
  • 汉字详情

    [yu]
    部首: 624
    笔画: 9
    五笔: TGFJ
    五行:
    仓颉: HMD
    四角: 884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于声。从竹的字有时与乐器有关。本义: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略大) 同本义 。战国时盛行于民间

    竽,竹三十六簧也。——《说文》。按,管乐也。

    调竽奇声以耳异。——《荀子·正名》

    (2) 又如:竽瑟(竽与瑟);竽籁(指笙和箫)

    英文翻译

    ancient woodwind instru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1 [宝安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2 [客语拼音字汇] y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羽俱平聲合口三等ĭuyo/hiu
    lài [lai]
    部首: 624
    笔画: 19
    五笔: TGK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LO
    四角: 889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赖声。本义:古代一种管乐器,三孔)

    (2) 同本义

    吹鸣籁。——《史记·司马相如传》。集解:“籁,箫也。”

    爽籁发而清风生。——王勃《滕王阁序》

    (3) 又如:籁竽(箫与竽,用竹制的管乐器);籁龠(古管乐器。籁,三孔;龠,六孔)。又指箫

    (4) 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亦泛指一般的声响 。如:人籁(人口吹奏出的声音);地籁(风吹孔穴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响)

    英文翻译

    bamboo flute; pipe; various s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laai6
    ◎ 潮州话:na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