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较

duān jiào [ duan jiao]
繁体 端較
注音 ㄉㄨㄢ ㄐ一ㄠˋ

词语释义

匡正;评定。

词语解释

  1. 匡正;评定。

    唐 刘禹锡 《献权舍人书》:“今谨録近所论撰凡十数篇,蘄端较是非。”

引证解释

⒈ 匡正;评定。

唐刘禹锡《献权舍人书》:“今谨録近所论撰凡十数篇,蘄端较是非。”

端较的网络释义

端较

  • 端较(duān jiào)
  • 匡正;评定。
  • 汉字详情

    duān [duan]
    部首: 507
    笔画: 14
    五笔: UMD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TUMB
    四角: 02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立,耑( duān)声。本义:站得直)

    (2) 同本义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3)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端正;不倾斜);端身(摆正身体)

    (4) 端正。引申为正直

    水至平,端不倾。——《荀子·成相》

    选天下之端士。——汉· 贾谊《治安策》

    (5)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儿的);端一(端庄娴静);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写得工整);端悫(端正笃实。悫:诚笃)

    名词

    (1)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两端,末端;笔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极端;顶端;扁担的两端

    (3) 首;顶端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宋· 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

    (4) 开头 。如:发端;开端

    (5) 征兆 。如:端兆(端倪;迹象)

    (6) 头绪

    多端寡要(要领),好谋无决。——《三国志·郭嘉传》

    (7) 又如:端序(头绪;条理)

    (8) 边际 。如:端涯(边际)

    (9) 思绪;心绪 。如:端忧(闲愁;深忧)

    (10) 事由;原委

    祸集非无端。——西晋· 陆机《君子行》

    (11) 又如: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犹言正本清源);争端;衅端

    (12) 借口 。为了掩盖真正意图或情况而声称的目的、动机或装出来的外表。如:借端;无端闹事

    (13) 项目;种类 。如:举其一端;变化多端

    (14) 周代礼服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周礼》

    (15) 又如:端衣(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端衰(古丧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服)

    (16) 办法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动词

    (1) 详审 。如: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准目标)

    (2) 手平举拿物 。如:端饭上菜;端茶送出(官员会客时,不愿地位低于自己的来客久坐,谈话告一段落,端茶略饮,仆人就高喊“送客”,来客就立刻告辞);端简(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端盒(托盘,多木制);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3) 流露 。如:有什么想法都端出来

    副词

    (1) 确实;果真 。如:端端的的(清楚,真实);端切(确实;详细)

    (2) 究竟;到底

    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醉醒石》

    英文翻译

    end, extreme; head; begin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dyu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on1 [客英字典] don1 [沙头角腔] don1 [梅县腔] don1 [台湾四县腔] don1 [客语拼音字汇] don1 [陆丰腔] don1 [东莞腔] don1 [宝安腔] d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多官平聲合口一等tuɑntuan
    jiào [jiao]
    部首: 405
    笔画: 10
    五笔: LUQY
    五行:
    吉凶:
    仓颉: KQYCK
    四角: 4054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交声。本义: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士大夫以上的乘车,较上饰有曲铜钩)

    (2) 同本义

    以其隧之半为之较崇。——《考工记·舆人》

    猗重较兮。——《诗·淇澳》。释文:“车两旁上出轼者。”

    (3) 又如:重较(两重横木)

    (4) 车箱

    金薄缪龙,为舆倚较。——《后汉书》

    (5) 概略;大旨

    此其大较也。——《史记·货殖列传》

    斯其大较也。——嵇康《乐无哀乐论》

    动词

    (1) 较量

    长短相较。——《老子》。释文:“较,较量深浅也。”

    鲁人猎较。——《孟子·万章下》。注:“猎较者,田猎较夺禽兽。”

    大车不较。——《史记·田完世家》。索隐:“较者,校量也。”

    不敢与较。——《聊斋志异·促织》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宋· 苏洵《六国论》

    较死为苦。——清· 林觉民《与妻书》

    较前此之仳离。——《广东军务记》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2) 又如:较射(比较射技);较赛(比赛胜负);较艺(较量技艺);较估(比较估计);较量(比较衡量)

    (3) 计较 。如:较正(计较;争论);较名(计较声名地位);较计(计较)

    (4) 痊愈 。如:较可(疾病减轻;痊愈);较痊(痊愈)

    (5) 用同“校”

    (6) 考核;检验 。如:较阅(校阅);较对(校对核对);较覆(考核审查)

    (7) 校勘,校订 。如:较正(校正;辩驳);较讹(校正错误)

    (8) 辩驳,较证 。如:较议(驳议);较论(论说;谈论;分辩;争论);较正(辩论是非)

    (9) 差,减轻 。如:较好(亦作“较痊”。病情减轻);较可(亦作“效可”。病情减轻,病愈)

    (10) 通“角”。竞逐

    鲁人猎较, 孔子亦猎较。——《孟子·万章下》。 赵岐注云:“猎较者,田猎相较夺禽兽,得之以祭,时俗所尚,以为吉祥

    (11) 又如:较力(角力;比武);较猎(比赛谁打猎收获多);较竞(竞逐);较对(竞争对抗);较逐(角逐,竞争追求)

    形容词

    (1) 通“皎”。明显

    较,明也。——《广雅》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史记·伯夷传》

    白气较然。——《汉书·谷永传》

    (2) 又如:较炳(较著。较明。显著明白);较然(明显的样子);较言(明白说明);较明(明显;明白);较近(明显切近)

    (3) 正直

    鹄之言较,较者直也。射所以直己志。——《仪礼·大射仪》

    较兮。——《书·大传》。注:“谓直道者也。”

    副词

    略,稍为 。如:较别(特殊,特别);较亲(准确);较胜(准确;明白);水平较高;较约(概略);较略(大概;大体);较差

    英文翻译

    compare; comparatively, mor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3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