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秀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挺拔秀丽。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孤岸竦秀,长洲芊绵,既瞻既眺,旷矣悠然。”
庄重文雅。
《北史·王肃传》:“ 诵 宣读詔书,言制抑扬,风神竦秀;百僚倾属,莫不叹美。”
引证解释
⒈ 挺拔秀丽。
引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孤岸竦秀,长洲芊绵,既瞻既眺,旷矣悠然。”
⒉ 庄重文雅。
引《北史·王肃传》:“诵宣读詔书,言制抑扬,风神竦秀;百僚倾属,莫不叹美。”
竦秀的网络释义
竦秀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立,从束。立,站着。束,约束。本义:肃敬;恭敬)
(2) 同本义
竦,敬也。——《说文》。段注:“敬者,肃也。”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竦然(肃然起敬的样子);竦听(肃然敬听);竦立(恭敬的站着);竦敬(肃然起敬);竦惧(肃立惶恐)
(4) (企立,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
寡人将竦意而览焉。——《汉书·东方朔传》
竦余身而顺止兮。——《后汉书·张衡传》
士卒皆山东人,竦而望归。——《汉书·韩王信传》
夫临搏而企竦,闻乐而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文选·曹植·求自试表》
(5) 又如:竦首(抬头);竦企(引领举踵以待);竦耳(竖起耳朵)
(6) 耸立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7) 又如:竦杰(高高地耸立);竦立(竖立);竦峙(耸立,高耸峙立);竦拔(高耸挺拔);竦峭(高峻;陡峭);竦竦(高耸貌);竦垒(耸立叠起);竦石(耸立的石头);竦秀(挺拔秀丽;庄重文雅)
(8) 通“耸”。往上跳
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淮南子·道应》
举戈林竦,挥锋电灭。——《文选·木华·海赋》
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为了忘却的纪念》
(9) 又如:竦身(耸身。纵身向上跳);竦辔(纵辔。谓骑马)
(10) 振动;振作
夫周 秦之末,三五之隆,已尝专意散财,厚爵禄,竦精神,举天下以求之矣。——《汉书》
(11) 又如:竦神(振作精神);竦健(振奋强健);竦动(抖动;震动)
(12) 执;握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
(13) 又如:竦剑(仗剑;持剑)
(14) 通“悚”。恐惧
竦,惧也。——《尔雅·释诂》
不戁(
恐惧)不竦,百禄是总。——《诗·商颂·长发》弃甲负弩,战竦而却。——《韩非子·初见秦》
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汉书·李广传》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鲁迅《药》
即拜(班)伯 为定襄太守, 定襄闻 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汉书·叙传》
(15) 又如:竦息(恐惧不安的样子);竦动(惊动);竦然(惊惧的样子)
(16) 通“怂”。劝戒 。如:竦耸(怂恿);竦戎(劝戒戎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ung3 [客英字典] sung3 [台湾四县腔] sung3 [梅县腔] sung3 [宝安腔] sung3 [客语拼音字汇] su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悚 | 息拱 | 心 | 鍾 | 上聲 | 腫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syungx/sivnk | sĭwo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石鼓文,上为“禾”,下象禾穗摇曳。本义:谷物抽穗扬花)
(2) 同本义
荣而实者谓之秀。——《尔雅》
秀,出也。——《广雅》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诗·大雅·生民》
(3) 又如:秀发(指植物生长繁茂,花朵盛开);秀穗(植物从叶鞘长出穗);秀而不实(禾谷叶穗开花而不结实)
(4) 草类结实
(5) 又如:秀孚(开花结实)
(6) 成长
振振子孙,或秀或苗。——《后汉书·孝章皇帝八王传赞》
(7) 又如:秀茂(生长茂盛);秀甲(娇嫩的新芽)
形容词
(1) 美好,秀丽(指人的容貌姿态或景物,重于内在的气韵)
容则秀雅,稚朱颜只。——《楚辞·大招》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佳木秀
天下奇秀。——宋· 沈括《梦溪笔谈》
秀出半天。——《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秀溜(秀气;俊巧);秀而不媚(秀丽而不妖媚);秀上(秀美高雅);秀木(秀美的树木)
(3) 茂盛。亦指茂盛的草木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秀草(茂盛之草);秀蔚(谓山陵秀美草木繁茂)
(5) 特异;优秀。多指人品德美好
五行之秀气也。——《礼记·礼运》
容则秀雅,稚朱颜只。——《楚辞·屈原·大招》
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
马弟吾乡秀,青云正壮年。—— 元· 张宇《送马德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三国魏· 李康《运命论》
(6) 又如:秀士(德行才艺出众的人);秀世(特出于世);秀立(秀升特出);秀艾(优异俊美之士);秀茂(优异突出的人才)
名词
(1) 草木之花
采三秀兮于山间。——《楚辞·山鬼》。按,三秀即小正之秀幽、秀萑苇、秀莽也。灵芝之说起于汉,古芝即菌,王逸注:“三秀,芝草,失之。”
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汉武帝《秋风辞》
(2) 宋、明间对官僚贵族子弟和有财势者的称呼
秀者,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u5 [梅县腔] siu5 ciu5 [沙头角腔] sieu5 [宝安腔] siu5 [陆丰腔] siu5 [客英字典] siu5 [台湾四县腔] siu5 [东莞腔] siu5 [客语拼音字汇] xiu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秀 | 息救 | 心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siuh/siow | s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