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峭

sǒng qiào [ song qiao]
注音 ㄙㄨㄥˇ ㄑ一ㄠˋ

词语释义

高峻;陡峭。

词语解释

  1. 高峻;陡峭。

    《文选·左思<魏都赋>》:“竦峭双碣,方驾比轮。” 李周翰 注:“竦峭,犹峻高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自 西来寺 东至此,石壁尤竦峭。”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卷下:“高者竦峭,下者披靡。”

引证解释

⒈ 高峻;陡峭。

《文选·左思<魏都赋>》:“竦峭双碣,方驾比轮。”
李周翰注:“竦峭,犹峻高也。”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自西来寺东至此,石壁尤竦峭。”
清厉鹗《东城杂记》卷下:“高者竦峭,下者披靡。”

竦峭的网络释义

竦峭

  • 竦峭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高峻;陡峭。
  • 汉字详情

    sǒng [song]
    部首: 507
    笔画: 12
    五笔: UGKI
    五行:
    仓颉: YTDL
    四角: 0519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立,从束。立,站着。束,约束。本义:肃敬;恭敬)

    (2) 同本义

    竦,敬也。——《说文》。段注:“敬者,肃也。”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竦然(肃然起敬的样子);竦听(肃然敬听);竦立(恭敬的站着);竦敬(肃然起敬);竦惧(肃立惶恐)

    (4) (企立,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

    寡人将竦意而览焉。——《汉书·东方朔传》

    竦余身而顺止兮。——《后汉书·张衡传》

    士卒皆山东人,竦而望归。——《汉书·韩王信传》

    夫临搏而企竦,闻乐而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文选·曹植·求自试表》

    (5) 又如:竦首(抬头);竦企(引领举踵以待);竦耳(竖起耳朵)

    (6) 耸立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7) 又如:竦杰(高高地耸立);竦立(竖立);竦峙(耸立,高耸峙立);竦拔(高耸挺拔);竦峭(高峻;陡峭);竦竦(高耸貌);竦垒(耸立叠起);竦石(耸立的石头);竦秀(挺拔秀丽;庄重文雅)

    (8) 通“耸”。往上跳

    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淮南子·道应》

    举戈林竦,挥锋电灭。——《文选·木华·海赋》

    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为了忘却的纪念》

    (9) 又如:竦身(耸身。纵身向上跳);竦辔(纵辔。谓骑马)

    (10) 振动;振作

    夫周 秦之末,三五之隆,已尝专意散财,厚爵禄,竦精神,举天下以求之矣。——《汉书》

    (11) 又如:竦神(振作精神);竦健(振奋强健);竦动(抖动;震动)

    (12) 执;握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

    (13) 又如:竦剑(仗剑;持剑)

    (14) 通“悚”。恐惧

    竦,惧也。——《尔雅·释诂》

    不戁(nǎn恐惧)不竦,百禄是总。——《诗·商颂·长发》

    弃甲负弩,战竦而却。——《韩非子·初见秦》

    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汉书·李广传》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鲁迅《药》

    即拜(班)伯 为定襄太守, 定襄闻 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汉书·叙传》

    (15) 又如:竦息(恐惧不安的样子);竦动(惊动);竦然(惊惧的样子)

    (16) 通“怂”。劝戒 。如:竦耸(怂恿);竦戎(劝戒戎人)

    英文翻译

    revere, respect, be in awe of

    方言集汇

    ◎ 粤语:su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ung3 [客英字典] sung3 [台湾四县腔] sung3 [梅县腔] sung3 [宝安腔] sung3 [客语拼音字汇] s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拱上聲開口三等syungx/sivnksĭwoŋ
    qiào [qiao]
    部首: 325
    笔画: 10
    五笔: MIEG
    五行:
    仓颉: UFB
    四角: 297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山,肖声。《说文》:从阜。本义:陡直)

    (2) 同本义

    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说文》

    峭,高也。字亦作峭。——《广雅》

    上峭山。——《淮南子·脩务》

    涧深,峭如墙。——《韩非子·内储说上》

    峭拔险怪。——宋· 沈括《梦溪笔谈》

    高岩峭壁。

    峭拔秀丽。——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峭壁拔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峭壑阴森。——《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峭拔(特立高耸);峭岸(陡岸);峭谷(险峻的山谷);峭坂(高陡的山坡);峭卓(高峻陡直);峭岫(陡峭的峰峦);峭削(陡峭如削);峭峙(耸立);峭峭(高峻,高)

    (4) 挺拔;直立而高耸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李白《横江词》

    披林入峭茜,攀磴陟崔嵬。——张说《过蜀道山》

    (5) 又如:峭帆(耸立的船帆。亦借指驾船);峭危(高耸陡峭);峭崛(刚健挺拔);峭耸(高耸;陡峭);峭秀(挺拔秀丽)

    (6) 严峻

    错为人峭直刻深。——《汉书·晁错传》

    宰相刻削(峭)。——《四子讲德论》

    (7) 又如:峭直(严峻刚直);峭鲠(严峻刚直);峭冷(严峻冷漠);峭刑(严刑);峭法(严峻的法令);峭洁(严峻高洁)

    (8) 苛刻,严酷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孟郊《秋怀》

    (9) 又如:冷峭(冷气逼人;比喻为人刻薄,话语尖刻);峭险(严酷阴险);峭薄(刻薄)

    (10) 高超不凡

    西岳高僧名贯休,孤情峭拔凌清秋。——欧阳炯《贯休应梦罗汉画歌》

    (11) 又如:峭异(特出不凡);峭特(峭拔独特);峭汉(特殊人物)

    (12) 比喻文笔不凡、言词脱俗的。形容字体或笔墨雄健挺秀 。如:峭刻(形容文笔锐利);峭削(形容文笔奇险);峭幽(遒劲沉郁);峭健(形容文笔刚健)

    名词

    陡岩,坡度极大的山崖

    独临青峭倚长松。——王安石《观王氏雪图》

    英文翻译

    steep, precipitous, rugged

    方言集汇

    ◎ 粤语:ci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au5 [台湾四县腔] ciau5 [梅县腔] ciau5 [客语拼音字汇] ceu4 seu1 xiau4 [宝安腔] ciau5 [海陆丰腔] ciau5
    ◎ 潮州话:ciou2/ciao2 siah4(chhiáu sia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五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肖宵A去聲開口三等宵Atsʰĭɛuchieuh/c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