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国

lì guó [ li guo]
繁体 立國
注音 ㄌ一ˋ ㄍㄨㄛ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立国 lìguó

(1) 建立国家或使国家存在

立国之本
found a state;creat a nation; gain nationhood

词语解释

  1. 分封诸侯国。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鬭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復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寧息,岂不难哉!”

  2. 建国。

    汉 徐干 《中论·谴交》:“古之立国也,有四民焉。” 陈毅 《潜艇上留题》诗:“人口六万万,立国 太平洋 。”

  3. 即位。六,通“ 莅 ”。

    《史记·苏秦列传》:“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

  4. 对立抗衡之国。

    《六韬·军势》:“故知神明之道者,野无衡敌,对无立国。”

引证解释

⒈ 分封诸侯国。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共苦战鬭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復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寧息,岂不难哉!”

⒉ 建国。

汉徐干《中论·谴交》:“古之立国也,有四民焉。”
陈毅《潜艇上留题》诗:“人口六万万,立国太平洋。”

⒊ 即位。六,通“莅”。

《史记·苏秦列传》:“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也。”

⒋ 对立抗衡之国。

《六韬·军势》:“故知神明之道者,野无衡敌,对无立国。”

立国的国语词典

建立国家。

如:「立国的要件,需有人民、土地、主权。」

立国的网络释义

立国

  • 立国,周代偃姓诸侯国(?-----公元前622),世系不明。立国为楚国所灭。
  • 立国:建立国家。
  • 立国造句

    要形成大学生助学贷款良性运行机制,必须建立国家、银行、高校、学生与社会“五位一体”的联合保障机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大家都要正视现实,澄清对全球化的认识误区,加快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培养国家栋梁,是民族的希望,更是治病救人、是惩前毖后、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贵国信奉天主,到处建教堂,讲人道,何不在英伦三岛划块土地,叫阿古柏立国活命呢?
    设想成立国家土地银行,盘活和整合原有的土地使用权,为规模化经营的实施创造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主题包括了殖民时代的牵连,单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阿拉伯之间的关系,明祖华,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伊斯兰的复兴等等。
    在不到四十八小时之内,一支大部分由包括亚洲和非洲国家在内的中立国家提供的联合国部队就开始抵达刚果。
    帝国的开国始祖马赫迪大帝在三百多年前,立国之初就已定下决不能更改的铁律,皇位只能由皇室男性子弟继承,由大帝开始自称第一世,继为二世三世直至无穷世代。
    立国前,皇上与一班老兄弟同生共死,热血豪情,意气相投,大家慷慨赴义,气冲牛斗,力挫群雄,逆转乾坤。
    深入了解这个三语小国,以及她如何在超强大国环伺的情况之下成为独立国家。
    提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创新是强国之路。
    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快大陆上创建了一个新的国家。其秉承以自由为立国之本的理念、奉行人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可见宗教是他们的立国之本,也是他们的财富之本。
    他以英法两国人民受科学精神影响,国家蒸蒸日上,其国力足以左右全球说明,以科学之精神为立国之根基,陶铸人民,蔚成民气,国家才能无内忧外患,人民才能享自由之幸福,毫不受人欺凌。
    当年之所以成立国家体改委,就是因为当时如果让工业部门自己去改自己,不可能做到。
    俄罗斯联邦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规划,建立国家地籍、国家土地监测和国家土地监督。
    小立国给的方案很简单,铺设一层石棉瓦,这东西八十厘米宽两米长的石棉瓦一张只要六元,黄泥塘本身不大,一千块就足够将黄泥塘围成个铁桶阵了。
    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
    设立国家级新区,有利于发挥江北的后发优势,推动江北地区跨越式发展。
    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汉字详情

    [li]
    部首: 507
    笔画: 5
    五笔: UUU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T
    四角: 00108

    详细解释

    (1)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 同本义

    立,侸也。——《说文》

    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

    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立有间。——《韩非子·喻老》

    卖油翁释担而立。—— 宋· 欧阳修《归田来》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挺立(直立);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立托(依托);立容(站立时的仪态容表);立戟(卫士持戟侍立守卫);立谈(停立交谈)

    (4) 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大石侧立千尺。——苏轼《石钟山记》

    乃立宗庙于薛。——《战国策》

    且立石于基墓门。——张溥《五人墓碑记》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之不彰雅。——《世说新》

    (5) 又如:立事(建功立业);立方(立德);立言(指著书立说);立业(建树功烽);立勋(建立功勋);立石(树立碑石);立权(树立权威);立眉嗔目(竖眉瞪眼);立德(树立德业);立德立言(儒家认为,为了匡时济世,应树立圣人之德,宣谕圣人之言);立碑垂成(刻文于石碑留作规戒)

    (6) 设置;设立

    故立君。——《吕氏春秋·荡兵》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贾谊《过秦论》

    (7) 又如:立元(建立年号);立仗(设立仪仗);立本(建立根本;确立根基);立表下漏(设置日晷、漏刻以计时);立事(设置治事小臣);立制(建立制度)

    (8) 制定;订立 。如:立文书;立军令状;立券(订立契约);立格(订出标准)

    (9) 确定;决定

    人之立志。——清· 澎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人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复立楚国之社稷。——《史记·陈涉世家》

    足以立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 又如:立限(确定期限);立计(决意;打算);立报(立志报效);立愿(立定意向);立语,立说(立论)

    (11) 存在;生存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

    (12) 又如:立命(修身养性以立天命);立品(培养品德);立行(建德修行);立计(立业;谋生);立身(处世为人)

    (13) 立身;立足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立崖岸(做出高傲不凡、难以亲切的样子);立士(能自立的士人);立身(立足;安身);立行(行为举动);立脚(安身;立身)

    (15) 登位,即位

    湣王立。——《韩非子·内储说上》

    当立者乃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16) 又

    陈胜自立为将军。

    (17) 又

    陈涉乃立为王。

    (18) 又如:立子(古代帝王或诸侯选立太子或世子);立君(确立君王);立政(确立为政之道);立朝(指帝王在位);立极(登帝位;秉国政)

    (19) 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史记》

    (20) 又如:立人(扶持、造就人);立子(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立王(所立的君王;在位的君王);立后(册立皇后);立朝(指在朝为官);立储(立为太子)

    (21) 推荐 。如:立主(竭力主张);立贤无方(推举贤人不以常法)

    (22) 指出仕 。如:立班(上朝时依品秩站立);立幕(管理文案的差役)

    (23) 显现 。如:立挣(发怔;发呆);力睁(目瞪口呆)

    (24) 停止;停留 。如:立车(停车);立定(站住)

    (25) 通“莅”。临,到

    乃为坛场大水之上,而与王立之焉。——《韩非子·内储说上》

    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淮南子·泰族》

    (26) 通“粒”。进食

    五种天不宜,其立后而手实。——《管子·地员》

    名词

    通“位”。爵次、位次

    代立不忘社稷。——《商君书·更法》

    副词

    (1) 立时;立刻

    上大怒,立命斥出。——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指物作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赵立奉璧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立定(马上,立即);立马造桥(立即兑现,不容拖延);立成(立刻完成);立便(立刻;立时)

    英文翻译

    stand; let stand; establish, set

    方言集汇

    ◎ 粤语:laap6 lap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p8 [客英字典] lip8 [沙头角腔] lip8 [宝安腔] lip8 [海陆丰腔] lip8 [梅县腔] lip8 [陆丰腔] lip8 [东莞腔] lip8 [客语拼音字汇] lib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入緝A入聲開口三等侵Alĭĕplip
    guó [guo]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MGI
    四角: 6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11) 部落

    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地方

    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 家乡

    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14) 姓

    英文翻译

    nation, country, nation-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k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