窣勃野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吐蕃 的姓。
《旧唐书·吐蕃传上》:“ 樊尼 威惠夙著,为羣 羌 所怀,皆抚以恩信,归之如市。遂改姓为 窣勃野 ,以 秃髮 为国号,语讹谓之 吐蕃 。”
引证解释
吐蕃的姓。
《旧唐书·吐蕃传上》:“ 樊尼威惠夙著,为羣羌所怀,皆抚以恩信,归之如市。遂改姓为窣勃野 ,以秃髮为国号,语讹谓之吐蕃 。”
窣勃野的网络释义
窣勃野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从穴中突然钻出来,引申为纵跃
如闭目窣身入水,顷刻间耳。——宋· 孔平仲《谈苑》
(2) 拂
垂露竹粘蝉落壳,窣云松载鹤栖巢。——唐· 杜荀鹤《赠元上人》
(3) 下垂 。如窣:窣静(幽寂;寂静);窣云(浮云)
形容细小的声音 。如:窣窣;窣飒;窣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cut8 [客语拼音字汇] sud5 [海陆丰腔] cut7 cu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窣 | 蘇骨 | 心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suət | suot |
详细解释
bó
动词
(1) (形声。从力,孛(
)声。本义:排,推动) 同本义勃,排也。——《说文》
勃,展也。——《广雅》。今苏俗语以力旋转物曰勃。
(2) 又如:勃郁(风回旋的样子;郁结);勃屑(即勃窣)
形容词
(1) 兴起;旺盛
气喷勃以布覆兮。——马融《长笛赋》
勃勃,盛也。——《广雅》
勃然平世之俗起焉。——《荀子·非十二子》。注:“兴起貌。”
(2) 又如:蓬勃(繁荣;旺盛);勃腾腾(烟气上升的样子;怒气上升的样子);勃勃(烟气上升的样子)
(3) 通“悖”。乖戾
彻志之勃,解心之谬。——《庄子·庚桑楚》
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勃。——《韩非子·定法》
(4) 又如:勃乱(行止违背常理);勃逆(叛逆);勃谿(相争吵。今婆媳不和叫妇姑勃谿)
(5) 变容、变色的样子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论语·乡党》
(6) 又如:勃如(脸色变成庄重的样子);勃然(发怒变色的样子;突然;兴起的样子)
名词
(1) 粉末;粉状物
有黄黑勃,着之污人手。——《农政全书·种植》
(2) 姓
bèi
(1) 古同“悖”,违背事理,惑乱糊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t8 [沙头角腔] put8 [东莞腔] put8 [梅县腔] put8 [陆丰腔] put8 [客英字典] put8 [台湾四县腔] put8 [客语拼音字汇] pud6 [宝安腔] pu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勃 | 蒲没 | 並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臻 | 魂 | bʰuət | buvt/buo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2) 同本义
野,郊外也。——《说文》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说文》。段注
龙战于野。——《易·坤》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牧誓》
七月在野。——《诗·豳风·七月》
体国经野。——《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
永州之野产异蛇。—— 柳宗元《捕蛇者说》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野外(郊外);野生;野渡(郊野的渡口)
(4) 原野,田野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 又如:野盘(可容身的山野之地);野马(浮游的云气);野井(乡野间的井水);野次(原野);野老(居于田野的老人);野色(原野的景色);野战(军队在旷野作战);野霭(山野中的云气)
(6) 指民间。与朝廷相对
朝野清晏,国富兵强。——《晋书》
(7) 又如:野乘(私家记载的史书);野录(私人撰述的史乘。同“野史、野乘”);野人之芹(乡下人的菲薄礼品);野服(乡居朴素的服装。对官服而言)
(8) 界限,范围 。如:视野;分野
形容词
(1) 非家养的;野生的
(2) 动物未经人畜养的
野蜂巢。——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野鹤步罡(喻步履蹒跚);野鸡翎(雉的尾羽);野鹤(野生的鹤)
(4) 植物未经人工种植培养的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野谷是资(只取野谷为食);野蔌(野菜。如薇笋之类)
(6) 不驯服,不受拘束
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
(7) 又如:野猫(喻举动粗鲁,不守规矩或行为放肆的人)
(8) 粗鲁,粗野,野蛮,不文雅
野哉由也!——《论语》
朔风野大。——清· 袁枚《祭妹文》
(9) 不正常,不合礼制的 。如:野岔儿(出乎意外且不合情理的事);野禅(野狐禅)
(10) 非正式的,不合法的 。如:野老儿(姘夫);野火(麻烦;苦头;野种);是不是她野老公死了?
(11) 鄙俚,俚俗 。如:野唱(随意乱唱或唱粗俗小调);野语(村野俚俗之语);野调(村野鄙俗的曲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1 ra3 [客英字典] ja3 ja1 [沙头角腔] ja3 [台湾四县腔] ja1 ja3 [陆丰腔] ja1 [宝安腔] ja1 ja3 [梅县腔] ja1 ja5 [东莞腔] ja3 [客语拼音字汇] ya1 ya3
◎ 潮州话:ia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野 | 承與 | 常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zjox/zjvv | ʑĭ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