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避

cuàn bì [ cuan bi]
繁体 竄避
注音 ㄘㄨㄢˋ ㄅ一ˋ

词语释义

1.逃亡;逃匿。

词语解释

  1. 逃亡;逃匿。

    《周书·姚僧垣传》:“俄而 景 兵大至,攻战累日,郡城遂陷。 僧垣 窜避久之,乃被拘执。” 唐 司空图 《休休亭记》:“ 濯缨 为 陕 军所焚,愚窜避踰纪……既归,葺於坏垣之中。”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该匪又窜避 临江塔寺 后,砲击我军。”

引证解释

⒈ 逃亡;逃匿。 《周书·姚僧垣传》:“俄而景兵大至,攻战累日,郡城遂陷。

僧垣窜避久之,乃被拘执。”
唐司空图《休休亭记》:“濯缨为陕军所焚,愚窜避踰纪……既归,葺於坏垣之中。”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该匪又窜避临江塔寺后,砲击我军。”

窜避的网络释义

窜避

  • cuàn bì ㄘㄨㄢˋ ㄅㄧˋ
  • 逃亡;逃匿。
  • 《周书·姚僧垣传》:“俄而 景 兵大至,攻战累日,郡城遂陷。 僧垣 窜避久之,乃被拘执。” 唐 司空图 《休休亭记》:“ 濯缨 为 陕 军所焚,愚窜避逾纪……既归,葺于坏垣之中。”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该匪又窜避 临江塔寺 后,炮击我军。”
  • 汉字详情

    cuàn [cuan]
    部首: 523
    笔画: 12
    五笔: PWKH
    五行:
    仓颉: JCLL
    四角: 305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鼠,从穴。老鼠在洞穴里,表示“隐匿”、“逃窜”。简化为“窜”,形声,从穴,串声。本义:躲藏)

    (2) 同本义 。如:窜迹(遁迹;隐迹);窜身(藏身)

    (3) 奔逃

    (4) 又如:逃窜(逃跑流窜);窜亡(逃亡;逃跑);窜走(逃跑;潜逃。奔走;乱跑)

    (5) 放逐 。如:窜投(放逐);窜死(贬逐而死);窜官(流放的官员)

    (6) 删改 。如:窜句(改易文字);窜削(犹删改);窜易(改动);窜附(改动和增益);窜益(改动和增益);窜寄(更改并混入)

    (7) 羼杂;混入 。如:窜言(参与议论);窜杂(搀杂;混杂)

    (8) 骚扰 。如:窜挠(犹“骚扰”)

    (9) 跳;往上冲 。如:窜动(激烈地跳动)

    (10) 怂恿 。如:窜掇(劝诱;怂恿);窜谋(暗中谋划)

    英文翻译

    run away; revise, edit; expel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3

    宋本广韵

    [bi]
    部首: 306
    笔画: 16
    五笔: NKUP
    五行:
    仓颉: YSRJ
    四角: 303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2) 同本义

    避,回也。——《说文》

    避,去也。——《苍颉篇》

    无乃实有所避。——《国语·周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书生避雨檐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避风雨;避秦(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避言(言语谨慎,避免说错话);避宅(到处躲藏,不住在家里)

    (4) 离去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注:“疏远也。”

    桓公避席再拜。——《吕氏春秋·直谏》。注:“下席也。”

    (5) 又如:避地(离去,迁居他处以避祸。或指隐遁);避趋(离开与接近);避境(避离某地,不入其境)

    (6) 逊让 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7) 隐藏

    避吾亲。——《史记·袁盎晁错传》。索隐:“隐也。”

    潜避两炮台中。——《广州军务记》

    (8) 又如:避迹(隐匿);避风头(见形势不利就躲起来)

    英文翻译

    avoid; turn aside; escape; hide

    方言集汇

    ◎ 粤语:be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海陆丰腔] pit7 [客语拼音字汇] pid5 [东莞腔] pi5 [宝安腔] pit7 [陆丰腔] pit7 [台湾四县腔] pit7 [梅县腔] pit7
    ◎ 潮州话:b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毗義支A開去聲開口三等支Abʰĭebjeh/bieh

    窜避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