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夺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 从米,以米为穴,意为虫在穴中偷米吃,是会意字。本义:偷)
(2) 同本义
窃,盗自穴中出曰窃。——《说文》
敝舆而欲窃之。——《墨子·公输》
凡窃木者有刑罚。——《周礼·山虞》
小臣窃。——《礼记·礼运》
相窃妻妾。——《诗·桑中序》
乃攘窃神祗之牺牲牲用。——《书·微子》
奸臣窃命。——陆机《辩亡论上》
(3) 又如:窃窥(偷看);失窃(财物被人偷走);偷窃(盗窃。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取得);窃宝;窃铁(偷取斧钺);窃药(偷药);窃食(偷吃)
(4) 篡夺。指非其有而取之;不当受而受之
虽赏之不窃,其窃位者与。——《论语·卫灵公》
窃比于我老彭。
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
(5) 又如:窃誉(窃取声名);窃政(窃取政权);窃食(窃取俸禄);窃柄(窃夺权柄);剽窃(抄袭窃取)
(6) 侵害;危害 。如:窃肆(侵犯骚扰,横行无忌);窃犯(侵犯);窃攘(侵犯)
代词
(1) 用作表示自己的谦词
窃爱怜之。——《触詟说赵太后》
(2) 又如:窃以为
副词
(1) 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词
窃自恕。——《战国策·赵策》
窃爱怜之。
窃以为媪。
窃以为与君实游。——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又如:窃念(私下想念。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窃惟(私下思惟);窃比(谦词。私自比拟);窃言(私下谈论);窃庇(私下包庇);窃窃(暗中;偷偷地);窃议(私下议论;私自评论)
(3) 偷偷地
窃骂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窥父不在,窃发盆。——《聊斋志异·促织》
名词
(1) 盗贼
岂不闻背主作窃,不可定期?——《三国演义》
边竟有人焉,其名为窃。——《庄子》。成玄英疏:“窃,贼也。”
(2) 又如:窃乞(盗贼和乞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夺,手持隹失之也。——《说文》
给夺慈仁。——《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
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勿夺农时。——《荀子·富国》
(3) 又如:夺宗(始封的国君被尊为诸侯以后,除去原来宗子的名分);夺气(丧失了胆量和勇气);夺魄(精神丧失而无生气);夺胆(丧胆);夺彩(失出光彩)
(4) 强取
夺,取也。——《玉篇》
人夺女妻而不怒。——《左传·文公十八年》
夺其印符。——《史记·淮阴侯列传》
夺攘矫虔。——《书·吕刑》
秦王度之,终不可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5) 又如:夺转(夺得);夺劝(一边劝一边夺拿);夺情(皇帝特许某些有亲丧的官僚不守孝,或者未满守孝期者复取。意思是夺去了他的哀思之情);夺席(夺取他人的席位)
(6) 用力冲开,冲出 。如: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眼泪夺眶而出
(7) 竞先取得
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高启《谢赐衣》
(8) 又如:夺高产;夺魁(夺取第一);夺却(夺去;占去);夺衣(夺袍。喻在诗文竞赛中获胜);夺锦(夺取锦标)
(9) 剥夺;削除
胁服夺(罢免)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0) 又如:夺褫(剥夺);夺爵;夺休(旧指女方提出离婚);夺俸(官吏犯罪,被罚扣薪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o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