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凿

chuān záo [chuan zao]
繁体 穿鑿
注音 ㄔㄨㄢ ㄗㄠˊ

词语释义

穿凿 chuānzáo

(1) 凿通;凿穿

bore a hole

(2) 非常牵强地解释,硬说成具有某种意思

give a farfetched interpretation

引证解释

⒈ 开凿;挖掘。

汉焦赣《易林·井之归妹》:“穿凿道路,为君除舍。”
《汉书·沟洫志》:“奏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傍高卬之田。”
唐方干《路支使小池》诗:“儿童戏穿凿,咫尺见津涯。”
秦牧《长河浪花集·中国红场的旗帜》:“旧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近八十年,但始终像一条力量不足的流水绕着巉岩绝壁,却无力穿凿而过似的。”

⒉ 犹牵强附会。

《汉书·礼乐志》:“以意穿凿,各取一切。”
宋刘克庄《答杨羿》诗:“枣李流传容有伪,笺家穿凿苦求奇。”
《红楼梦》第一回:“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朱自清《陶渊明的深度》:“《拟古》诗第九,怕只是泛说,本书以为‘追痛司马休之之败’,却未免穿凿。”

穿凿的国语词典

挖开、打通。

穿凿的网络释义

穿凿

  • 穿凿是汉语词汇,
  • 拼音:chuān záo,
  • 释义:1、凿通;凿穿。
  • 2.非常牵强地解释,硬说成具有某种意思。
  • 出处《易林·井之归妹》。
  • 穿凿造句

    为了支撑自己的论点,他只好穿凿附会,胡乱引据。
    我以为它穿凿附会正在你邦市场上滞销。
    你的解释多有穿凿附会之处,很难让大家心服口服。
    读书须老老实实,不可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分析课文,不可穿凿附会。
    解释词语,千万不可穿凿附会。
    为古书作注要尊重原意,万万不可借题发挥,郢书燕说,妄事穿凿。
    你这样解释这个词,太穿凿附会了。
    这本小册子,对历史的考证,穿凿附会处多。
    这个传闻的主人翁本是个正常人,只因行事较为隐祕,竟被穿凿附会为吃人的妖怪。
    虽然网上一直有人宣称这是个灵异事件,有五行杀人,邪教祭祀,甚至连上与其毫无关系的几起案件,穿凿附会,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实际上都是猜测而已。
    对于自己不清楚的事,要谨慎求证,不可穿凿附会,随便乱说。
    本书所提到的所有人名、人物、地点和事件,纯粹是作者个人的想像,若再穿凿附会于真实人物,不管是否在世,或者冷冻起来的,都纯属巧合。
    当然啦,潘启亮是刘莒茞与何素素私生子一节乃是笔者穿凿附会之说。
    而老爷子临死前那番话,却像是在说他根本没有得到什么传国玉玺,而只是天下人捕风捉影,穿凿附会而已。
    这些躺在历史深处的碎片,被时间穿凿,连成三晋大地通向幸福的珍贵记忆。
    西方国家也有一些与数字相关的禁忌,但中国人对数字的附会穿凿,更丰富也更接近迷信的程度。
    自古以来解经者虽众,但是穿凿附会者多,精审者少。
    自古以来,坊间故事难免穿凿附会,荒诞不经,但是今天这遭故事,却是有凭有据,你们看!
    放逸者流宕而忘归,穿凿者补缀而不足。

    汉字详情

    chuān [chuan]
    部首: 523
    笔画: 9
    五笔: PWA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JCMVH
    四角: 302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牙,从穴。牙在穴中,表示穿通的意思。本义:穿通,穿破)

    (2) 同本义

    穿,通也。——《说文》

    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何以穿我屋。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三国志·诸葛亮传》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穿墉(在墙上打洞);穿着鼻(受人摆布);穿穴(犹穿凿);穿空(犹穿孔);穿胸(胸前穿孔透背)

    (4) 挖掘;开凿 。如:穿井(掘井);穿掘(挖掘;开凿);穿筑(挖池塘筑假山);穿壁(凿通墙壁);穿墙(墙上凿洞)

    (5) 通过、透过(空隙、空间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苏轼《念奴娇》

    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姚鼐《登泰山记》

    (6) 又如:穿针(阴历七月初七日穿针乞巧);穿心(从中间通过);穿城(穿越城镇)

    (7) 贯通;贯串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线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 又如:穿鼻(用绳索或环贯穿鼻中隔);穿夜(方言。通宵);穿望(切盼。望穿眼睛的意思)

    (9) 把衣、鞋、袜等套在身体相应部位上 。如:穿插(打扮,穿戴);穿执(穿靴执笏的省称);穿秉(谓穿礼服而执朝笏)

    (10) 败露;揭穿 。如:穿破(戳穿;败露);穿崩(方言。露馅)

    名词

    (1) 孔;洞 。如:穿弊(即“穿敝”。洞穿;破烂);穿结(谓衣服洞穿和补缀);穿穴(犹钻研)

    (2) 墓穴 。如:穿中记(古代墓穴中的题志)

    形容词

    (1) 透彻;彻底 。如:看穿;说穿

    (2) 破敝 。如:穿角履(破头的鞋子);穿诀(缺损;破裂)

    英文翻译

    penetrate, pierce, drill; wear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on1 [东莞腔] con1 [海陆丰腔] chon1 [客英字典] chon1 [台湾四县腔] con1 [宝安腔] con1 [陆丰腔] chon5 chon1 [梅县腔] chon1 [客语拼音字汇] c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穿昌緣仙A合平聲合口三等仙Atɕʰĭwɛnchjyen/tcven
    záo [zao]
    部首: 219
    笔画: 12
    五笔: OGUB
    五行:
    仓颉: TCUJ
    四角: 3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鑿( 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2) 同本义

    凿,穿木也。——《说文》

    重木刊凿之。——《仪礼·士丧礼》

    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凿巾(在覆盖死者脸部的巾上,正对口部的位置,剪开一通孔);凿穴(开造洞穴)

    (4) 挖掘;开凿

    凿地为坎。——《汉书·李广苏建传》

    水凿之穴。——宋· 沈括《梦溪笔谈》

    水凿之处。

    千锤万凿出深山。——明· 于谦《石灰吟》

    (5) 又如:凿溉(开渠灌溉);凿龙(开凿龙门。指大禹治水,凿龙门以导流);凿饮(掘井而饮)

    (6) 开通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 博望侯。——《史记·张骞列传》

    (7) 穿凿附会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孟子·离娄下》

    (8) 又如:凿说(穿凿附会之说);凿脱(穿凿附会造成失误);凿言(穿凿附会地说)

    (9) 戳,用手指头猛地一推

    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栗暴。——《水浒全传》

    (10) 舂米使之精白

    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左传·桓公二年》

    (11) 又如:凿八(指捣米一石,可得八斗)

    (12) 引申为冲刷

    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梦溪笔谈》

    (13) 敲击,捶打

    (14) 又如:凿得生疼;凿了三下

    名词

    (1) 凿子

    其次用钻凿。——《汉书·刑法志》

    凿齿持盾。——《山海经·海外南经》

    释椎凿而上。——《庄子·天道》

    (2) 又如:平凿;圆弧凿;菱形凿

    (3) 古代用以施行黥刑的刑具。因指黥刑

    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庄子》

    (4) 孔窍 。如:凿眼(眼线)

    英文翻译

    chisel; bore, pierce

    方言集汇

    ◎ 粤语:zo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