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思变

qióng zé sī biàn [ qiong ze si bian]
繁体 窮則思變
注音 ㄑㄩㄥˊ ㄗㄜˊ ㄙ ㄅ一ㄢ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穷则思变 qióngzésībiàn

(1) 谓事物发展到极点时就要发生变化。《易·系辞下》:“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后谓人处于穷困艰难的境地之中,就会想办法找出路,力图改变现状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
poverty gives rise to a desire for change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周易 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成语辨析

思;不能写作“丝”。

成语用法

穷则思变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谓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后因以“穷则思变”表示人处于艰难环境,就会设法改变现状。

《易·繫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唐陆贽《论左降官准赦合量移事状》之三:“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除了别的特点之外, 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

穷则思变的国语词典

当事物发展到极点的时候,就想到要加以变化,以求通达。语本《易经.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后用以比喻人在困境时,会想到改变现状以求发展。唐.陆贽〈三奏量移官状〉:「凡人之情,穷则思变。」也作「穷极则变」。

穷则思变的网络释义

穷则思变 (成语)

  • 穷则思变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qióng zé sī biàn,意思是指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出自《周易·系辞下》。
  • 穷则思变的翻译

    日语: せっぱつまると現状(げんじょう)を変えようと思う
    俄语: Ъедность заставляет думать о переменах.

    穷则思变造句

    我们贫穷落后,困难很多,但是穷则思变,改革、开放便是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好路子。
    人家说穷则思变,他却是穷而不变。
    我们已到了穷则思变的时候了。
    不要怕失败,穷则思变,坏事会变成好事的。
    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
    穷并不可怕,穷则思变嘛,怕的是没有改变贫穷的那种精神。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
    虽然他家很穷,但穷则思变,不久,家里就盖了两间红砖房。
    我们一般的传统思维会认为,穷则思变,穷人是图变的主力,而富人是不会对现状不满的。
    社会已经好乱了,乱皆因穷,所谓穷则思变!
    穷乡僻壤、穷山恶水、穷凶极恶、穷兵黩武、穷奢极欲、穷愁潦倒、穷途末路,等等,除了“穷则思变”。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这条名言说的很对,小编很喜欢!
    元阳梯田案例研究发现,乡村社区里的旅游业早期从业者可能有两种类型:乡村精英型和穷则思变型。
    穷,可以使人奋发图强,此所谓穷则思变;穷,也可以使人陷于盲目和疯狂,就好比"病笃乱投医"一样。
    凡物穷则思变,困则谋通。
    我俩苦点就苦点吧,这样想着,穷则思变,还是到镇上去吧,一是打工能见着现钱,二是再照顾着这几个孩子,省点开支。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人生不能再重来,好好珍惜好好爱。困难面前莫悲哀,逆境棒打出人才。穷则思变变勤快,小康生活就到来。富裕之后多行善,勤俭持家乐开怀。

    汉字详情

    qióng [qiong]
    部首: 523
    笔画: 7
    五笔: PWL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JCKS
    四角: 304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2) 同本义

    穷,极也。——《说文》

    穷,竟也。——《小尔雅·广诂》

    横四海兮焉穷?——《楚辞·九歌·云中君》

    赤水穷焉。——《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

    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吕氏春秋·下贤》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儒有博学而不穷。——《礼记·儒行》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欲穷其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

    乐亦无穷。——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穷形尽致(比喻说话不留余地,毫无保留);穷师远讨(穷竭兵力进行远征);穷兵屯戍(尽全部兵力驻守边疆);无穷(没有穷尽;没有限度);穷了(穷尽,终止);穷生(尽其生年,终生)

    (4) 贫穷,缺乏衣食钱财

    穷,贫也。——《广雅》

    分贫,振穷。——《左传·昭公十四年》

    至无有者穷。——《荀子·大略》

    穷饿无聊。——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穷酸饿醋(穷酸);穷腮乞脸(穷酸相);穷拉拉(形容很穷);穷滴滴(很穷);穷薄(贫穷;穷困);穷暴(贫穷之极);贫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缺乏);穷通显晦(困窘、亨通、显赫、背晦);穷迫(穷困窘迫);穷厮(对贫穷男子的贱称);穷丁(穷汉。贫穷男子);穷鬼;穷日子;穷达(困穷与显达)

    (6) 边远的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陆游《夜读兵书》

    (7) 又如:穷城(历尽边城);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穷泽(僻远的水乡)

    (8) 特指不得志

    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可谓穷矣。

    (9) 又如:穷人

    (10) 小;浅 。如:穷径(小路);穷流(干涸的河流);穷枝(小枝;末枝);穷波(浅水);穷井(枯井)

    (11) 大 。如:穷怒(盛怒);穷溟(传说中的大海);穷观(大观)

    (12) 高 。如:穷龄(高龄);穷岫(高山);穷高(到达高处);穷陸(高地);穷崖绝谷(高山深谷)

    (13) 破旧;破烂 。如:穷破(陈旧残破)

    动词

    (1) 寻根究源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说卦》

    (2) 又如:穷径(深入研究经籍);穷本(追究本源);穷微(穷究万物的精微道理)

    (3) 揭穿

    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沈括《梦溪笔谈》

    名词

    (1) 终端;终极

    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荀子》

    (2) 又如:穷工极巧(极端精巧);穷工极态(极端工巧和富有风致);穷凶(极端凶恶)

    (3) 缺陷

    此其为术,犹有所穷。——陈亮《酌古论·曹公》

    (4) 恶人

    上贤而不穷。——《逸周书》。孔晁注:“穷,谓不肖之人。”

    (5) 又如:穷固(谓穷凶顽恶);穷凶极虐(极端凶恶暴虐)

    (6) 通“躬( gōng)”。身体

    注:鞠穷如也。——《仪礼·聘礼》

    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荀子·正名》

    英文翻译

    poor, destitute, impoverished

    方言集汇

    ◎ 粤语:kung4

    宋本广韵

    [ze]
    部首: 208
    笔画: 6
    五笔: M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OLN
    四角: 72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 同本义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3) 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

    (4) 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 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5)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6) 标准权衡器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

    (7) 榜样 。如:以身作则

    动词

    (1) 划分等级

    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

    (2) 仿效,效法 。如:则先烈之言行

    (3) 做,作

    众人听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

    (1) 正相反

    则无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

    则又望其真。——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人皆好名,我则不然;则不(不但,不止)

    (3) 表示相反或对照

    则耻师焉。——唐· 韩愈《师说》

    (4) 又如:今则不然

    (5) 表示平列关系

    则桃李冬实。——宋· 沈括《梦溪笔谈》

    则桃李夏荣。

    (6) 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纪》

    (7)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元帅此计好则好,则怕瞒不过诸葛孔明。——《隔江斗智》

    副词

    (1) 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则明月斜挂。——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则绿草如茵。

    则人物必有概范。——蔡元培《图画》

    (2) 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则难者亦易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则易者亦难矣。

    则治之如所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那就在殿堂下歃血订盟。歃血,是古代订盟的仪式,取牲血盛于盘中,以口微微吸吞,以示守信。华屋,漂亮的堂宇,指朝会或议事的地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4) 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

    (5) 又如: 则除(唯有, 只有); 则索(只好; 须得); 则情(只好管); 则故(只管,只顾)

    (6) 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客则鼾睡。——明· 魏禧《大铁椎传》

    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7) 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量词

    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相当于“章”、“条”。如:新闻一则;寓言四则

    英文翻译

    rule, law, regulation; grades

    方言集汇

    ◎ 粤语:zak1
    ◎ 潮州话:zêg4 (chek)

    宋本广韵

    sī,sāi [si,sai]
    部首: 440
    笔画: 9
    五笔: L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P
    四角: 60330

    详细解释

    sāi

    形容词

    (1) 多须的样子 。如:于思(形容胡须很多)

    (2) 另见 si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 xìn),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2) 同本义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思量盘算;考虑);思忖(细细考虑,揣度);思惟(思索;考虑);思乎(方言。想,考虑);思省(考虑;省察);思度(考虑,思忖);思酌(考虑斟酌);思裁(忖度);思摸(方言。忖度);思辨(思考辨析);思绎(思索寻求)

    (4) 思慕;想念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思慕宿宾(思念曾住在此地的人);思功悼枉(怀念其功绩,伤悲其冤屈);思忆(思念,想念);思女(思念异性的女子);思服(怀念);思齐(思慕贤者的风范而效法之,使与之等齐);思旧(思念旧友);思治(想念治世);思归(想望回故乡);思怀(怀念);思眷(眷念);思企(旧时书信语,犹想念);思顾(思念);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思负(思念罪过);思存(思念,念念不忘);思土(思念故土);思且(犹思存);思渴(渴念);思心(思恋爱慕之心);思泳(思慕咏叹)

    (6) 悲伤,哀愁

    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乐府诗集·长歌行》

    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絃。——三国 魏· 曹植《幽思赋》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晋· 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思秋(悲秋)

    名词

    (1) 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晻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思功(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想集中);思覃(深思);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思理(构思;思辨能力;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思善感之士);思事(心事);乡思

    (3) 特指创作的构思

    画思入神。——《新唐书》

    (4) 诉讼。通“司”

    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释名》

    (5) 诗体的一种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宋· 严羽《沧浪诗话》

    (1) 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鲁颂·泮水》

    (2) 用于句中,无实义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小雅·桑扈》

    (3) 另见 sāi

    英文翻译

    think, consider, ponder; final particle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si3 s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1 sii5 [梅县腔] se1 se5 [宝安腔] su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xi1 [台湾四县腔] sii1 sii5 [客英字典] sii1 [陆丰腔] sii1 [沙头角腔] su1 [东莞腔] su1
    ◎ 潮州话:se1(sur) se3(sùr) , sai1(sa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兹平聲開口三等sĭəsi/sio
    biàn [bian]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YO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CE
    四角: 0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孌( 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名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英文翻译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方言集汇

    ◎ 粤语:bi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