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处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居住山洞。
《楚辞·天问》:“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 晋 潘岳 《离合》诗:“佃渔始化,人民穴处。”
指某些穴居的兽和虫。
《汉书·翼奉传》:“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亦不足多,适所习耳。” 颜师古 注:“巢居,乌鹊之属也。穴处,狐貍之类也。”《文选·张华<情诗>之二》:“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吕向 注:“巢居鸟也,穴处虫也。”
比喻知识短浅。
《后汉书·隗嚣传》:“而王之将吏,羣居穴处之徒,人人扺掌,欲为不善之计。” 李贤 注:“穴处言所识不远也。”
引证解释
⒈ 居住山洞。
引《楚辞·天问》:“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
晋潘岳《离合》诗:“佃渔始化,人民穴处。”
⒉ 指某些穴居的兽和虫。
引《汉书·翼奉传》:“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亦不足多,适所习耳。”
颜师古注:“巢居,乌鹊之属也。穴处,狐貍之类也。”
《文选·张华<情诗>之二》:“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吕向注:“巢居鸟也,穴处虫也。”
⒊ 比喻知识短浅。
引《后汉书·隗嚣传》:“而王之将吏,羣居穴处之徒,人人扺掌,欲为不善之计。”
李贤注:“穴处言所识不远也。”
穴处的网络释义
穴处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是“宀”,表覆盖物;下面两边表示洞孔。本义:土窟窿,地洞)
(2) 同本义
穴,土室也。——《说文》。按,象嵌空之形,非八字。
出自穴。——《易·需》。注:“阴之路也。”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墨子·辞过》
(3) 又如:洞穴(地洞或山洞);穴人(在洞穴中采钟乳石的人);穴流(洞穴中的水流)
(4) 墓穴;埋棺材的坑
临其穴。——《诗·秦风·黄鸟》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王风·大车》
(5) 又如:寿穴(生前造的墓穴)
(6) 动物的窝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汉· 王粲《七哀诗》
(7) 又如:穴巢(鸟兽藏身的窝巢);虎穴;蚁穴
(8) 指敌人或奸人盘据、藏匿的地方
上官欲察州里之豪,不能不假耳目,而奸人常为之穴。——清·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9) 又如:穴群(谓聚众盘据);穴巢(喻敌人或匪徒盘据、活动的场所)
(10) 地道
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墨子》
(11) 又如:穴土(挖地道);穴师(挖地道的士兵);穴地(挖地道)
(12) 水道
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文选》
(13) 中医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稍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 。如:穴道;穴位
动词
(1) 穴居;穴藏
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左传》
(2) 又如:穴居野处(形容人类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状态);穴处(居住山洞);穴保(穴居裸体)
(3) 挖凿;洞穿
穴土而入。——《墨子·备穴》
(4) 又如:穴矛(开凿地道的工具);穴垣(在墙上挖洞);穴胃(穿通胃壁);穴室枢户(穿室破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iet8 [海陆丰腔] hiet8 [陆丰腔] hiat8 [台湾四县腔] hiet8 [东莞腔] het8 [沙头角腔] het8 [客英字典] hiet8 [宝安腔] het8 [客语拼音字汇] hed6 hiad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穴 | 胡決 | 匣 | 屑合 | 入聲 | 屑 | 合口四等 | 先 | 山 | ghuet/huet | ɣiwet |
详细解释
chǔ
形容词
(1) 定,常
喜怒无处。——《吕氏春秋·诬徒》。注:“处,常也。”
犹思故处。——《吕氏春秋·音初》
(2) 另见
chù
名词
(1)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处,所也。——《广韵》
五刑三次,是无隐也。——《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
迁徙往来无常处。——《史记·五帝纪》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住处;别处;停车处
(3) 部分;方面 。如:好处;益处
(4) 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里的一级单位、一个部门 。如:业务处;办事处;政策处
(5)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