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状花序

suì zhuàng huā xù [sui zhuang hua xu]

词语释义

花序的一种,主轴很长,没有花梗,花直接生在主轴上面,如车前、小麦的花序。

穗状花序造句

穗状花序顶生,黄色苞片,重叠成串,似龙虾。狐尾,且常年开花,适宜盆栽,也可作花坛布置。
蛇瑜伽是被一个自认为“疯狂的蛇女”的名叫克瓦力'库马拉的女士发明的。她现在都穿着飘逸的白色长袍以及戴着一个穗状花序排列如美杜莎的头一般的头饰坐在学徒的面前授课。
小穗,小穗状花序:禾草或蓑衣草所特有的一种小的或次级的穗,具有数目不等的由一至二片鳞状苞片衬托的渐少的小花。
普通或者紫色的毛地黄会沿着一个被称为穗状花序的高杆多叶茎秆开出漂亮的花朵。
穗状花序,两性花密集着生于粗大的花轴上。
整洁花或不整洁花,两性或单性,排列于各种花序中,通常为总状花序或穗状花序。
马缨丹属各种芳香植物的任一种,主要是热带灌木类马缨丹属,有浓密的穗状花序或头状花序和颜色鲜艳的小花。
有黄色穗状花序的北美植物,生长于湿润地区。
非洲南部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穗状花序持久,开白色星形花,大量运往欧洲和美洲,用作冬季插花。
车前草一种车前草属植物,其淡绿色小花排成紧密的穗状花序,尤指两种欧亚大陆的野草大车前草或矛尖状车前草之一。
一种鼠尾巴属植物,尤指小鼠尾巴,长有尾巴状的穗状花序。
小麦的穗状花序来自圆锥花序的的证明。

汉字详情

suì [sui]
部首: 505
笔画: 17
五笔: TGJN
吉凶:
仓颉: HDJIP
四角: 2593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禾,惠声。稻麦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上顶端部分。亦泛指穗状花实)

(2) 同本义

赪茎素毳,并柯共穗之瑞。——《曲水诗序》。注;“共穗,嘉禾了。”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诗·王风·黍离》

彼有滞穗。——《诗·小雅·甫田》

(3) 又如:穗肥(禾谷作物幼穗分化期施用的追肥,可使幼穗有充足养分,穗大粒多,增加产量);麦穗

(4) 穗状之物 。如:穗带(如穗状的带子);穗缰(带穗的缰绳);穗头(穗状物)

(5) 烛花或灯花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韩偓《懒卸头》

(6) 中国广州市的别称 。古代传说中有五仙人乘五色羊执六穗至此,故称其为“穗”

(7) 通“繐”。细而疏的麻布 。古时多用作丧服 。如:穗帷(灵帐。同繐帐);穗屦(细疏布所制,丧事时穿的鞋子);穗布(细而稀疏的麻布)

英文翻译

ear of grain; tassel; Guangzhou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ui5 fui5 [宝安腔] fui5 sui5 [台湾四县腔] sui5 fi5 [东莞腔] sui5 [梅县腔] fi5 fui5 [客语拼音字汇] sui4 [客英字典] fui5 s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徐醉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zwizsyih/szvih
zhuàng [zhuang]
部首: 428
笔画: 7
五笔: U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IK
四角: 33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爿( 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不韦使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

(1) 陈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form; appearance; shape;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6

宋本广韵

huā [hua]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WX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OP
四角: 442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2) 草木花的总称

百卉含蘤。——《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杜甫《北征》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

(3) 如:花洞(茂密的花丛。或指花丛深处);花石纲(运送花石的船队);花朝日(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花魂(花的精神、魂魄);花相(芍药的别名。古时品花,群芳中,牡丹品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世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花酒(用花酿成的酒);花气(花朵的香气);花经(品论花卉的书);花历(记载群花开落时期的历法);花口(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4) 泛指能开花供观赏的草本与木本植物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

(5) 又如:花丁(种花的园丁);花池(庭园中种植花草的地方。一般有矮栏围绕);花草(泛指可供观赏的花和草)

(6) 特指某一名花

洛人凡花不曰花,独牡丹曰花。——《尘史》

(7) 又如:花王(花中之王。指牡丹);花水(农历二、三月间桃花开放时盛涨的河水。即桃花水);花相(古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8) 形状像花朵的东西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有约》

(9) 又如:花下子(结婚第一夜怀孕而生的孩子);花湖(一种纸牌);花门儿(贴在门上的画);花生彩笔(笔下生花,喻才华横溢)

(10) 喻指美女

娇花巧笑久寂寥。——唐· 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11) 又如:花林粉阵(比喻群集的美女);花枝(比喻美女);花月缘(佳人才子的情缘);花魁娘子(美称妓女)

(12) 喻出卖色相的女子

花娘十二能歌舞。——宋· 梅尧臣《花娘歌》

(13) 又如:花捐(旧时对娼妓所征的税。也叫妓捐、乐户捐);花娘(歌妓。后也指娼妓);花奶奶(旧时对从良妓女的称呼);花曲(指妓院所在处)

(14) 比喻美丽(指人) 。如:花貌(如花之貌。极言其美);花面(美丽如花的脸庞);花嫣柳媚(比喻女子姿容美丽);花容(如花的容貌)

(15) 指女子 。如:花钗(妇人的头饰。同花钿);花黄(古时女子的面饰。用金黄色纸剪成花鸟星月等形贴在额上,或于额上涂点黄色,如今之抹腮红);花多实少(女儿多,儿子少)

(16) 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别种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多种 形状和颜色的火花,供人观赏 。如:放花;礼花;花炮;花爆(花炮)

(17) 古时妇女贴画在面颊上的装饰 。如:花黄(古时妇女的面饰);花靥(妇女颊上用彩色涂点的妆饰)

(18) 水花。指漩儿 。如:花乳(煎茶时水面浮起的泡沫。俗名“水花”)

(19) 棉花的简称 。如:花田(江浙一带称棉为花,棉田为花田);花桃(即棉桃);花纱(棉花和棉纱合称“花纱”)

(20) 天花 。如:出花儿

(21) 某些动物的幼仔 。如:猪花,鱼花

(22) 作战时受的外伤 。如:挂花

(23) 姓

动词

(1) 开花

朱雀桥边野草花。——刘禹锡《乌衣巷》

未花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花过而采。

平地三月花。

深山中则四月花。

不花而结实。——裴渊《广州记》

(2) 在支付或支出上用掉钱

我不入社花几个钱。——《红楼梦》

(3) 又如:花钱;花用(耗费);花朴朴(隆重铺张;消费大量财物)

(4) 利用一段时间间隔,度过 。如:他每天花三小时学习

形容词

(1) 杂色的,有花纹的 。如:花衫(有花纹的衣衫);花面(刺有花纹的脸面);花瓷(绘饰花纹图案的瓷器,称花瓷);花马(斑驳杂色的马);花猪(一种毛色驳杂的猪);花不楞登(形容颜色错杂。含厌恶意)

(2) 模糊不清

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饮中八仙歌》

(3) 又如:花镜;花腊搽(犹言昏花模糊)

(4) 虚伪,可以迷惑人 。如:花马吊嘴(花言巧语。同花马掉嘴);花甜蜜嘴(甜言蜜语);花胡哨(花言巧语;虚情假意的敷衍);花活(方言。指花招。欺骗人的狡猾手法)

(5) 像花一样的。形容美丽 。如:花巧(灵巧好看);花花(好看;漂亮);花花柳柳(形容艳丽轻盈的样子);花面(如花的脸。形容女子貌美)

(6) 风流浪荡 。如:花脚猫(比喻闲游浪荡、爱串门子的女人);花腿闲汉(指市井无赖。旧时彼辈每于腿上刺花,故称)

(7) 华美 。如:花衣(华美的衣服)

(8) 形容色彩缤纷,繁华 。如:花团锦簇(形容繁华艳丽);花攒锦簇(形容景象鲜艳、色彩缤纷。同花团锦簇);花天锦地(形容都市繁华);花哄(浮华热闹)

英文翻译

flower; blossoms

方言集汇

◎ 粤语:faa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a1 [陆丰腔] fa1 [台湾四县腔] fa1 [梅县腔] fa1 [海陆丰腔] fa1 [客英字典] fa1 [东莞腔] fa1 [宝安腔] fa1 [客语拼音字汇] fa1
◎ 潮州话:何锅1 何娃1 , huê1(hue) hua1(hu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瓜麻二合平聲合口二等xwahrua/xoa
[xu]
部首: 314
笔画: 7
五笔: YCB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NIN
四角: 002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予声。从广( yǎn),与房屋有关。本义:东西墙)

(2) 堂屋的东西墙

序,东西墙也。——《说文》

西序东向。——《书·顾命》

奠爵于序端。——《仪礼·乡饮酒礼》

直东序。——《仪礼·士冠礼》

宾升,立于序内,东方。——《仪礼·燕礼》

皆馔于西序下。——《仪礼·士丧礼》

东西墙谓之序。——《尔雅》

若陈衣于序东。——《礼记·丧大记》

(3) 正屋两侧东西厢房

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文选》

(4) 古代学校的别名

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周礼》。郑玄注:“序,州党之学也。”

殷曰序, 周曰庠。——《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序室(古代幼童读书处)

(6) 次第,次序

言有序。——《易·艮》

与四时合其序。——《易·文言》

内官序当其夜。——《左传·宣公十二年》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楚辞·离骚》

长幼有序。——《荀子·君子》

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工序;次序;岁序;词序;语序;序秩(官序);序成(第等,次序)

(8) 特指官吏等级系列中的位次

卿大夫以序守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9) 教育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文心雕龙》

(10) 季节

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红楼梦》

(11) 序言

序以建言,首引情本。——《文心雕龙》

丐序于予。——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2) 又

予为斯序。

(13) 又如:序跋;序引(序和引);代序;自序;序文

(14) 功业

继序思不忘。——《诗·周颂·闵予小子》

(15) 头绪

楚王梦亦有其序。——《汉书》

动词

(1) 依次序排列

序宾以贤。——《诗·大雅·行革》。毛传:“言宾客次第皆贤。”

序八州而朝同列。(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原居雍州,六国分居八州。)——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序齿排班(序齿);序位(安排位次);序立(按品级站立)

(3) 叙述,叙说

彼此序了几句闲话。——《老残游记》

(4) 又如:序齿录(记载有关个人家事生平姻亲及其他情况的册籍)

(5) 引出

病身属恨管,暮景序悉端。——《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时闺怨·秋》

(6) 草拟

县里正在序稿。——《老残游记》

又如:序稿(草拟文稿)

(7) 给……作序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8) 按功升官

崇德序功。——《三国志》

英文翻译

series, serial order, sequ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宝安腔] si5 [梅县腔]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陆丰腔] cih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海陆丰腔] s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徐吕上聲開口三等zĭozsiox/szi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