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人广众

chóu rén guǎng zhòng [ chou ren guang zhong]
繁体 稠人廣眾
注音 ㄔㄡˊ ㄖㄣˊ ㄍㄨㄤˇ ㄓㄨㄥ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稠人广众 chóurén-guǎngzhòng

(1) 会集的人极广,非常之多

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教,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large crowd;big gathering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灌夫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成语用法

稠人广众联合式;作定语、宾语;指人群众多。

引证解释

⒈ 指人群众多。

《汉书·灌夫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四凶》:“﹝刘子振﹞尤好陵轢同道……以至就试明庭,稠人广众,罕有与之谈者。”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二篇五:“父亲的意思不消说是要大大地使我在稠人广众中受辱一番。”

稠人广众的国语词典

人数众多。《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每每花朝月夕,士女喧阗,稠人广众,挨肩擦背,目挑心招,恬然不以为意。」也作「稠人广坐」。

稠人广众的网络释义

稠人广众

  • 稠人广众,汉语成语。
  • 拼音:chóu rén guǎng zhòng,
  • 释义:意思是指人群众多的场合。
  • 稠人广众造句

    每缝县上有一些重大的社会活动,他胸前挂个带闪光灯的照相机,就潇洒地出没于稠人广众面前,显得特别惹眼。
    所以现在还不能将雷狼幼崽带到稠人广众的地方去。
    每于稠人广众中,或挝一奸吏,或纵一孤贫,大言自眩,浅识皆称其美。
    在稠人广众面前说话,她还是第一回呢。
    及余以史事得罪迁黔州,虽平生亲旧于稠人广众中忽有人言黄鲁直,皆瞠若也,而余过荆州,元叔问水陆所从出,经理其生资,至无不足,然后已。
    时,当真是项背相望、稠人广众,不时有人叫嚷“烟小姐,加油!龙谷必胜!打败令月宫!”。
    伙计点头哈腰,笑盈盈的接待柳怀松,回身看上了眼稠人广众的内厅接着说道楼上客满,劳请下坐,还望柳公子勿要见怪。
    雷衷舒失去了文化人的那点风骨,蓦生稠人广众下被调戏了样的悲惨感,在醒悟出自身的价值与姓别之后愤愤骂了一句“可怕也,实乃肆无忌惮国祸民殃之滥觞!”。
    小计才待挺身出手,可他对付这稠人广众中的围杀全无经验。

    汉字详情

    chóu [chou]
    部首: 505
    笔画: 13
    五笔: TMFK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DBGR
    四角: 2792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禾,周声。本义:禾多而密)

    (2) 多

    稠,多也。——《说文》。按,禾多也。

    歌者稠。——《礼记·文王世子》注

    书策稠浊。——《战国策·秦策》。注:“多也。”

    稠人广众。——《汉书·灌夫传》

    忆往者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 又如:稠人(众人);稠人广坐(很多人聚会的场所);稠伙(犹稠众);稠众(众多)

    (4) 繁密

    稠,密也。——《玉篇》

    (5) 亦作“绸”

    绸直如发。——《诗·小雅·都人》。传:“密直如发也。”

    (6) 又如:稠云(密集的云);稠掩掩(密集而隐约无光);稠林(密林)

    (7) 浓厚,与“稀”相对 。如:粥很稠;稠紧紧(浓厚貌);稠粘(浓厚而粘糊);稠浊(混浊)

    英文翻译

    dense, crowded, packed; soupy

    方言集汇

    ◎ 粤语:c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2 zu1 [客英字典] chiu2 [海陆丰腔] chiu2 zhiu1 [宝安腔] cu2 ciu2 [梅县腔] chu2 chiu2 [客语拼音字汇] cu2 [东莞腔] c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由平聲開口三等driu/diouɖʰĭəu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guǎng,ān [guang,an]
    部首: 314
    笔画: 3
    五笔: YYG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
    四角: 00200

    详细解释

    ān

    名词

    (1) 同“庵”。草屋

    (2) 另见 guǎng

    guǎng

    名词

    (1) (形声。从广( yǎn),黄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按:“广”和“廣”本不同义:是两个字。“广”,本读 yǎn,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象屋墙屋顶,其含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现在“广”是“廣”的简化字。本义:宽大的房屋)

    (2) 四周无壁的大屋

    广,殿之大屋也。——《说文》。段玉裁注:殿谓堂无四壁…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 朱骏声曰:“堂无四壁者。秦谓之殿,所谓堂皇也,覆以大屋曰广。”

    天子之堂广九雉。——《尚书大传》。注:“荣间相去也。”

    居天下之广居。——《孟子》

    是求马于唐肆也。——《庄子·田子方》。司马注:“广庭也,以唐为之。”

    朱涂广,夷石为堂。(涂:粉饰。夷石:平整的石头做堂基)——《汉郊祀歌》

    (3) 宽度,横向尺寸

    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今蛭广有分数,长有寸度。——《论衡·福虚》

    沈机长二丈,广八尺。——《墨子·备城门》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前有平地,轮广十丈。——唐·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轮:南北距离

    (4) 又如:广运(宽广。东西距离为广,南北距离为运)

    (5) 广州的省称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广交会;广疮(性病。此病似从国外经广州传入的,故称);广里(指广州)

    (7) 广东、广西两省的略称 。如:两广;广花(颜料。广东产的花青);广云胶(胶名。产于广东,无臭味)

    形容词

    (1) 广阔,宽阔;分布广;辽阔

    广,阔也。——《广韵》

    狄之广漠。——《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地广而益重。——《战国策·西周策》

    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墨子·节用中》

    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汉· 晁错《言兵当疏》

    汉亡广矣,不可泳思。——《诗·周南·汉广》

    乃为赋以自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广通(广泛传播);广交声气(多方交接意气相投的朋友);广平(宽阔平坦);广庄(宽阔的大道);广狭(宽广与狭窄)

    (3) 引申为大

    四牡修广。——《诗·小雅·六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广厦细旃(高大的房屋);广车(大车);广舶(大型远洋船);广肆(大店铺);广衢(大道);广眉(大眉,厚眉);广渊(弘大深远)

    (5) 盛大,以非常富丽、堂皇、丰盛或庄重为标志的 。如:广宴(盛宴);广筵(盛宴)

    (6) 远大,将来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如:君子贫穷而志广;才疏意广

    (7) 多,众多,数目很多

    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中,光天化日之下,横行不法,岂不怪哉

    (8) 又如:广众;广交(交友极多);广坐(众人聚会列坐的地方)

    (9) 普通;广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 通“旷”( kuàng)。荒废,耽搁

    不譲事,不广闲。——《管子·大匡》

    (11) 又如:广广(荒废的状况);广土(荒废的土地)

    动词

    (1) 引申为扩大

    克广德心。——《诗·鲁颂·泮水》

    广长榆。——《史记·淮南衡山传》。集解:“谓拓大之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战国策·魏策》

    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广额(放宽录取名额)

    (3) 将某门学科、某种艺术主动介绍给一般群众 。如:广宣(广为宣播)推广

    (4) 另见 ān

    英文翻译

    wide, extensive, broad; rad. 53

    方言集汇

    ◎ 粤语:ji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十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檢鹽B上聲開口三等鹽Bŋĭɛmngiemx/ngyeem
    zhòng [zhong]
    部首: 220
    笔画: 6
    五笔: WWW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OO
    四角: 808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 同本义

    人三为众。——《国语·周语》

    坤为众。——《易·说卦》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周礼·大宗伯》

    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后汉书·杨终传》

    庸众而野。——《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

    众恶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众怒难犯。——《左传·襄公十年》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教我先威众耳。——《史记·陈涉世家》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吾村之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众皆感奋。

    (4) 又

    率众袭之。

    (5) 又如:众喙(众人的闲言碎语);众口嚣嚣(众人吵吵嚷嚷);众怨之的(大家怨恨的目标);众力(众人之力);众口(众人的言论);众夫(众人;一般人);众兆(众人);众目(众人的眼睛);众心(众人之心);听众;观众;群众;会众(到会的人);当众(当着大家);民众(人民大众);公众(社会上大多数的人);万众(大众)

    (6) 指诸事,万事

    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礼记·仲尼燕居》

    (7) 又如:众名(万物之名);众有(万物);众念(万念);众物(万物;诸物);众圣(诸圣人)

    (8) 指百官;群臣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礼记》

    (9) 又如:众士(贵臣以外诸臣。古代泛指诸侯臣僚,各级官吏);众臣(贵臣身份以外之臣。即众士)

    (10) 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率数万之众。(众指军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1) 又如:众力(特指兵力);众卒(一般兵士)

    (12) 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13) 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一行三众,辞别高老及众亲友,投西而去。——《西游记》

    (14) 又如:众性(佛教语。众生);众生(泛指人和一切动物;指人以外的各种动物)

    (15) 姓

    形容词

    (1) 众多,与“寡”、“少”相对

    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荀子·劝学》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

    众贼环而进。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众妙毕备。

    (4) 又如:众峰(许多山峰);众工(许多工匠);众支(众多的支系);众小(众多小国);众卉(百草);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论论纷纷);众毛飞骨(众多的众物能掀起重物);众巧(众多的巧匠);众矢之的(许多箭射的靶子。比喻众人攻击的目标)

    (5) 各种 。如:众艺(各种技艺,艺术);众虑(各种杂念;各方面的考念);众管(各种管乐器);众伪(种种假象);众群(各种邪恶);众善(各种善举)

    (6) 广泛;普遍

    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荀子》。杨倞注:“闻见不广,议论不高。”

    (7) 又如:众妙(一切深奥玄妙的的道理);众医(一般医生;庸医)

    英文翻译

    multitude, crowd; masses, public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3
    ◎ 潮州话:zêng3 [揭阳]zo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