秽衅

huì xìn [ hui xin]
繁体 穢釁
注音 ㄏㄨㄟˋ ㄒ一ㄣˋ

词语释义

1.谓品德污浊而有瑕隙。

词语解释

  1. 谓品德污浊而有瑕隙。

    三国 魏 曹植 《谢妻改封表》:“光扬章灼,非臣负薪之才所宜克当,秽衅所宜蒙获。”

引证解释

⒈ 谓品德污浊而有瑕隙。

三国魏曹植《谢妻改封表》:“光扬章灼,非臣负薪之才所宜克当,秽衅所宜蒙获。”

秽衅的网络释义

秽衅

  • 秽衅是汉语词汇,读音为huì xìn,意思是品德污浊而有瑕隙。
  • 汉字详情

    huì [hui]
    部首: 505
    笔画: 11
    五笔: TM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DUNI
    四角: 229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禾,岁声。本义:荒废;长满野草)

    (2) 同本义

    秽,芜也。从草,岁声。字亦作秽。——《说文》

    涂薉则塞。——《荀子·王霸》

    国之薉孽也。——《荀子·大略》

    粤地涂泥多草薉。——《考工记·总目》注

    并稻潜秽。——《文选·班固·西都》

    民贫,则田瘠以秽。——《荀子·富国》

    (3) 又如:秽草(杂草,恶草);秽荒(荒芜;杂草丛生);秽莽(杂草;恶草)

    (4) 弄脏,弄污

    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汉· 蔡邕《女诫》

    形容词

    (1) 杂乱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柳宗元《永州八记》

    (2) 又如:秽累(文字杂乱累赘);秽谈(秽杂的谈论);秽杂(杂乱;污浊而杂乱;秽亵)

    (3) 肮脏;污浊

    秽,不净也。——《玉篇》

    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文选·班固·东都赋》

    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4) 又如:秽垢(污浊);秽物(肮脏的东西);秽言(肮 脏下流的话);秽慝(污浊,邪恶)

    (5) 邪恶;丑陋 。如:秽德彰闻(丑恶的品德昭彰天下);秽志(志操卑下);秽俗(不良的风气);秽累(俗事牵累)

    (6) 腐败;腐烂 。如:秽货(犹贪污);秽裂(道德败坏)

    名词

    (1) 脏物;污物 。如:秽臭(又脏又臭的事物);秽渍(污浊的浸渍物);秽器(盛粪便的器具);秽囊(佛教语。凡人的肉身)

    (2) 恶人;丑类 。如:秽状(丑恶的行为);秽骂(恶毒咒骂);秽声(秽闻)

    (3) 缺点,缺陷 。如:秽訾(坏习惯;坏毛病)

    (4) 罪过

    若其负秽临深,虚誓愆祈,则有海童邀路,马衔当蹊。——《文选·木华·海赋》

    (5) 引申为淫乱 。如:秽黩(淫乱)

    英文翻译

    dirty, unclean; immoral, obscen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3

    宋本广韵

    xìn [xin]
    部首: 618
    笔画: 11
    五笔: TLUF
    五行:
    仓颉: HTFQ
    四角: 291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爨省,爨( cuàn),灶。从酉( yǒu),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合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

    (2) 同本义

    釁,血祭也。——《说文》

    隋衅。——《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

    大师掌衅祈号祝。——《周礼·小祝》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车甲衅而藏之府库。——《礼记·乐记》

    将以衅钟。——《孟子》

    衅鼓旗甲兵。——《吕氏春秋·慎大》

    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

    缚之,杀以衅鼓。——《韩非子》

    (3) 又如:衅宝镇及宝器;衅钟;衅宝刀;衅社(杀牲取血以祭社神);衅鼓(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4) 涂

    比至,三衅、三浴之。——《国语》。韦昭注:“以香涂身曰衅。”

    (5) 又如:衅尸(古代丧礼以鬯酒涂尸);衅浴(用芳香涂身后沐浴以除秽恶。引申为认真研究,用精取宏);衅鬯(涂尸的香酒)

    名词

    (1) 缝隙;裂痕

    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左传·宣公十二年》。 孔颖达疏:“衅是间隙之名。今人谓瓦裂龟裂皆为衅。”

    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后汉书·律历志上》

    (2) 又如:衅会(有衅可乘的时机)

    (3) 祸患;祸乱

    夫功全则誉显,业谢则衅生。——《后汉书》

    (4) 又如:衅首(祸乱之首);衅逆(叛乱);衅辱(蒙祸受辱);衅累(祸患与事端的牵连);衅祸(祸乱)

    (5) 罪过

    衅门子弟不得居宿卫近侍之官。——《通志》

    (6) 又如:衅情(罪情,罪恶的用心);衅恶(罪恶);衅稔恶盈(罪大恶极);衅故(罪情,罪行)

    (7) 过失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左传·庄公十四年》

    (8) 又如:衅咎(过失,罪过);衅眚(过失);衅过(过失,罪);衅弊(缺失,弊端)

    (9) 争端。引起争执的事端

    想此事大半衅由姚婆,毒谋出于 方贼,今已父子并诛,斩草除根,大仇已报,余人无罪,不可妄及。——《石点头》

    (10) 又如:边衅;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寻衅

    (11) 征兆

    近览刘氏倾覆之衅。——《三国志》

    (12) 又如:衅兆(征兆)

    英文翻译

    consecrate sacrificial vessels by smearing blood; rift

    方言集汇

    ◎ 粤语:j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覲眞B開去聲開口三等眞Bxĭĕnhinh/x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