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炬

qín jù [ qin ju]
注音 ㄑ一ㄣˊ ㄐㄨˋ

词语释义

1.犹秦火。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犹 秦 火。 明 刘基 《巫山高》诗:“猛风吹雨洗不尽,假手 秦 炬歊飞灰。” 清 沙张白 《再来诗谶记》:“一世苦心,难付 秦 炬。”

引证解释

⒈ 犹秦火。

明刘基《巫山高》诗:“猛风吹雨洗不尽,假手秦炬歊飞灰。”
清沙张白《再来诗谶记》:“一世苦心,难付秦炬。”

秦炬的网络释义

秦炬

  • 秦炬,读音qín jù,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犹秦火。
  • 汉字详情

    qín [qin]
    部首: 505
    笔画: 10
    五笔: DWT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KHD
    四角: 5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禾,从舂省。本义:禾名。假借为专名用字)

    (2) 秦,部落名 。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

    秦, 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 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 甘肃秦州清水县。”

    (3) 古国名 。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定都咸阳

    (4) 朝代名(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由周朝的秦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统一全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秦灭 韩亡 魏。

    秦王色挠。

    (5) 又如:秦越肥瘠(喻指相去遥远,互不相关);秦庭鹿(指秦朝的政权)

    (6) 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国为秦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 秦。——《乐府诗选》

    (7) 又如:秦人(秦代统一后,北方与西方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秦地(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

    (8) 古地区名 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名。如:秦声(陕、甘一带的戏曲音乐);秦川(古地区名。在今陕,甘秦岭以北地区);秦弓(指古时秦地所产的弓);秦客(秦地来的人)

    (9) 陕西省的简称 。如: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秦中(古地区名。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10) 通“螓”。蝉的一种。螓首

    其尺索刺麤而毛美秦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英文翻译

    feudal state of Qin; the Qin dynasty (from which the name 'China' comes)

    方言集汇

    ◎ 粤语:ceo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n2 [陆丰腔] cin3 [东莞腔] cin2 [海陆丰腔] cin2 [梅县腔] cin2 [台湾四县腔] cin2 [宝安腔] cin2 [客语拼音字汇] q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匠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zin/dzindzʰĭĕn
    [ju]
    部首: 414
    笔画: 8
    五笔: OA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SS
    四角: 918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巨声。本义:火把)

    (2) 同本义

    苣,束苇烧。从艸,巨声。俗字作炬。——《说文》

    束苣乘城。—《后汉书·皇甫嵩传》

    炬可以昭明。——《张衡传》注

    牛尾炬火,光明炫耀。——《史记·田单列传》

    炬焰(火把燃烧的光芒)

    (3) 蜡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 又如:炬烛(指蜡烛)

    动词

    (1) 火烧;放火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炬火;炬炭(炽热的炭火)

    英文翻译

    torch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3 ki3 [梅县腔] gi3 [台湾四县腔] gi3 ki3 [客语拼音字汇] gi1 [陆丰腔] gi5 [客英字典] gi3 ki3 [宝安腔] k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其吕上聲開口三等giox/givvgʰĭ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