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

qín shì [ qin shi]
注音 ㄑ一ㄣˊ ㄕˋ

词语释义

1.指秦王朝。

词语解释

  1. 指 秦 王朝。

    《隋书·律历志上》:“及 秦氏 灭学,其道浸微。” 唐 韩愈 《祭田横墓文》:“当 秦氏 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尝於謫所著《读史管见》数千万言,极意讥贬 秦氏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周石鼓文》:“谓为 秦氏 之文者, 郑樵 也。”

引证解释

⒈ 指秦王朝。

《隋书·律历志上》:“及秦氏灭学,其道浸微。”
唐韩愈《祭田横墓文》:“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
宋周密《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尝於謫所著《读史管见》数千万言,极意讥贬秦氏。”
清钱泳《履园丛话·碑帖·周石鼓文》:“谓为秦氏之文者, 郑樵也。”

秦氏造句

现在的吕布都不是你我可以对抗的,我秦氏一族世受国恩这宛城就是我秦氏的职责所在。
至天明,吉时已到,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前面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
与秦氏玉行的秦菀是拜把兄妹,本来当年,我父亲那个糊涂蛋,想要与秦氏结秦晋之好,但是我李宝玉喜欢的是伺候我的侍婢阿兰。
陈阜卿先生为两浙转运司考试官,时秦丞相孙以右文殿修撰来就试,直欲首送,阜卿得予文卷,擢置第一,秦氏大怒。
只要西门大阀肯放个口风,南云州那些世家子弟,又能有几个不削尖脑袋想往上窜?“一定要借这个机会,修复与秦氏的关系,加近两家的往来!”。
这日,宁国府中,贾蓉因镇衙门里事务繁忙,不能回家,贾珍与夫人尤氏一起谈论父亲贾敬闭门修练童子功之事,儿媳秦氏在旁伺候。
好小子,你们学得挺快的,深得我秦氏拍马屁的真传啊,真是孺子可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忽又听见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见秦氏死了,也触柱而亡。此事更为可罕,合族都称叹。
秦氏顿时收起了哭啼,抬起头,看着丈夫,一听到清泉说这样奇怪的话很是惑然。
并特别提到,秦钟的姐姐秦氏为“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惑四”而气恼。
心中歉意又浓了三分,先前那宗事儿,明明是女儿受了委屈,秦氏哭天抹泪儿的替侄儿叫屈,他一时气恼,只顾罚儿子,竟未想着去安慰女儿两句。
秦氏子弟历来恪守富贵不骄、和气致祥的祖训,极少与人结下仇怨。
第二天一早,通知书果然出现在他的办公桌上,看着上面鲜红的大戳儿和领导签字,他马上叫了十几个人,开着六七辆车,浩浩荡荡的去往秦氏大厦。
沐豫将在三天后,在桃园举办一次冠名秦氏商业精英交流会,即时将会有各类商业精英贲临,你可要把握好机会哦。
康乾时期秦氏达到鼎盛阶段,寄畅园也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
迎亲队伍转过三街六巷,又转回到秦氏大宅,这时天已昏黑,大红灯笼高高挂,满满一院子的仆妇、丫环和女宾客,每人手里都有一根棍子,齐声叫喊新郎下马。
冰,芳心暗系,伴君四海四海漂泊,秦氏两代痴情,君可惜玉怜香?几番聚散后,众人看破江湖恩怨各自归隐……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老太太秦氏镇压着赵府的气运,开国功臣,三朝元老,虽然不曾在朝堂上议事谋断,但毕竟影响在那里放着呢,恐怕就是当今天子见了赵老太太,也得客客气气。
自迁锡以后的近六百年间,秦氏家族代有闻人,簪缨不绝,文事昌盛。

汉字详情

qín [qin]
部首: 505
笔画: 10
五笔: DWT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KHD
四角: 5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禾,从舂省。本义:禾名。假借为专名用字)

(2) 秦,部落名 。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

秦, 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 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 甘肃秦州清水县。”

(3) 古国名 。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定都咸阳

(4) 朝代名(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由周朝的秦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统一全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秦灭 韩亡 魏。

秦王色挠。

(5) 又如:秦越肥瘠(喻指相去遥远,互不相关);秦庭鹿(指秦朝的政权)

(6) 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国为秦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 秦。——《乐府诗选》

(7) 又如:秦人(秦代统一后,北方与西方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秦地(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

(8) 古地区名 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名。如:秦声(陕、甘一带的戏曲音乐);秦川(古地区名。在今陕,甘秦岭以北地区);秦弓(指古时秦地所产的弓);秦客(秦地来的人)

(9) 陕西省的简称 。如: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秦中(古地区名。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10) 通“螓”。蝉的一种。螓首

其尺索刺麤而毛美秦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英文翻译

feudal state of Qin; the Qin dynasty (from which the name 'China' comes)

方言集汇

◎ 粤语:ceo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n2 [陆丰腔] cin3 [东莞腔] cin2 [海陆丰腔] cin2 [梅县腔] cin2 [台湾四县腔] cin2 [宝安腔] cin2 [客语拼音字汇] q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匠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zin/dzindzʰĭĕn
shì,zhī [shi,zhi]
部首: 430
笔画: 4
五笔: QAV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VP
四角: 72740

详细解释

shì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2) 同本义

氏,姓氏。——《玉篇》。按,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略·氏族》

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3) 也有以邑、官职、祖父的谥号或字为氏的

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 秦始皇则曰“姓 赵氏”,于 汉高祖则曰“姓 刘氏”。—— 顾炎武《日知录》

丁氏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察传》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加在远古传说人物后面、世袭官职后面的称谓。如:伏羲氏;太史氏;夏后氏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5) 一家成员所共同采用的姓,以别于个别的名。如:张氏兄弟;王氏姐妹;氏姓(氏与姓;姓);氏胄(世家大族的后裔)

(6) 对学术、流派、专家、名人或宗教的称呼

妙思六经,消遥百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7) 又指古代世业职官的称号。如:保氏;职方氏;陈氏定理

(8) 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或如通常在父姓前还加上夫姓的称呼

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 陶氏。—— 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夫人李氏;王张氏

(10) 姓

代词

(1) 通“是”。此,这

今知氏大国之君。——《墨子·天志下》。俞樾云:“知”字衍文。氏、是古通用。“今氏”即“今是”也。

唯氏三族之不虞。——《白虎通·宗族》

氏为庄公。——《汉书·地理志》

(2) 另见 zhī

zhī

(1) ——见“月氏”( Yuèzhī):汉代西域国名

(2) 另见 shì

英文翻译

clan, family; m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z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4 [台湾四县腔] sii5 [客英字典] shi5 [陆丰腔] shi6 [东莞腔] si3 [沙头角腔] si5 [梅县腔] she5 [宝安腔] si3 | zi1 [海陆丰腔] shi6 shi5
◎ 潮州话:si6 ,ze1[潮阳]zu1,ziⁿ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tɕĭecje/tj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