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铢

zū zhū [ zu zhu]
繁体 租銖
注音 ㄗㄨ ㄓㄨ

词语释义

计其所卖物价﹐依其数量而收税。

词语解释

  1. 计其所卖物价,依其数量而收税。

    《汉书·食货志下》:“除其贩卖租銖之律。” 颜师古 注:“租銖,谓计其所卖物价,平其錙銖而收租也。”

引证解释

⒈ 计其所卖物价,依其数量而收税。

《汉书·食货志下》:“除其贩卖租銖之律。”
颜师古注:“租銖,谓计其所卖物价,平其錙銖而收租也。”

租铢的网络释义

租铢

  • 租铢是汉代政府对珠宝金银征收的一种特种交易税。汉时珠宝和贵金属交易时,其重量用铢 (24铢为1两) 来计算。政府对珠宝和贵金属课税也须按铢计征,简称为租铢。故汉人贡禹认为租铢是市税的一种。唐人颜师古则根据《汉书·食货志》“除其贩卖租铢之律,租税禄赐皆以市帛及谷,使百姓壹意农桑”的记载,认为租铢或租铢律为汉代政府规定的以钱代实物交纳的市租。即以物价总额为征税依据,以货币缴纳的市税。历史上对上述两种理解都不乏赞同者。
  • 汉字详情

    [zu]
    部首: 505
    笔画: 10
    五笔: TEGG
    五行:
    仓颉: HDBM
    四角: 27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禾,且( )声。从禾,与谷物有关。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又指按田地征收的捐税)

    (2) 同本义

    租,田赋也。——《说文》

    租,税也。——《广雅》

    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急就篇》

    租籍者,所以强求也。——《管子·国蓄》

    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文帝纪》

    县官急索租。——唐· 杜甫《兵车行》

    当其租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租更(指田赋和践更的钱);租委(输纳的田赋);租刍(田赋);租输(上缴的田赋);租限(旧时地主规定佃户交租的期限)

    (4) 赋税

    关市之租,府库之征,粟什一。——《管子》

    李牧为 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响士。——《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春秋》

    (5) 又如:租入(缴纳的赋税);租民(纳税的人);租车(输纳租赋的车辆);租责(所欠赋税)

    动词

    (1) 租赁;租用

    租户于主有连姻。——《宋史·刘宰传》

    (2) 又如:租头(租金,租钱);租摺(租约);租费(又叫“租金”,“租银”)租种(承租他人的土地来耕种)

    (3) 征收租税

    募民耕滦河旷地,十年始租。——《辽史·食货志》

    (4) 积聚

    予所蓄租,予口卒暗。——《诗·豳风·鸱鴞》

    英文翻译

    rent, lease; rental; tax

    方言集汇

    ◎ 粤语:zo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1 [海陆丰腔] zu1 [东莞腔] zu1 [陆丰腔] zih1 [梅县腔] zii1 zhu1 [沙头角腔] zu1 [宝安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則吾平聲開口一等tsuco/zu
    zhū [zhu]
    部首: 506
    笔画: 11
    五笔: QRIY
    五行:
    吉凶:
    仓颉: OPHJD
    四角: 85790

    详细解释

    量词

    (1) (形声。从金,朱声。从“金”与货币有关。本义: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虽分国如锱铢。——《礼记·儒行》

    (3) 现代泰国基本货币单位

    铢,权十分黍之重也。——《说文》

    (4) ∶姓

    形容词

    (1) 钝,不锋利

    其兵戈铢而无刃。——《淮南子·齐俗》

    (2) 细微

    陛下铢分邪正,升黜分明,天下幸甚。——《辽史》

    英文翻译

    unit of weight, one twenty-fourth of a Chinese ounce (liang)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