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戏

mì xì [ mi xi]
繁体 祕戲
注音 ㄇ一ˋ ㄒ一ˋ

词语释义

原指后宫内秘密之戏剧。后亦泛指男女淫秽嬉戏。

奇妙之戏。犹今杂技。

词语解释

  1. 原指后宫内秘密之戏剧。后亦泛指男女淫秽嬉戏。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周仁 ﹞以是得幸 景帝 ,入卧内,於后宫祕戏, 仁 常在旁。” 司马贞 索隐:“谓后宫中之戏剧,宜可祕也。”《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 攸 有宠於帝,进见无时,与 王黼 得预宫中祕戏。或侍曲宴,则短衫窄袴,涂抹青红,杂倡优侏儒中,多道市井淫媟謔浪语以献笑悦。”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权门輦金帛,掖庭陈祕戏。”

  2. 奇妙之戏。犹今杂技。

    《隶释·魏大飨碑》:“六变既毕,乃陈祕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礼毕,天子躬擐甲,称无上将军,行阵三匝而还,设祕戏以示远人。”

引证解释

⒈ 原指后宫内秘密之戏剧。后亦泛指男女淫秽嬉戏。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周仁﹞以是得幸景帝,入卧内,於后宫祕戏, 仁常在旁。”
司马贞索隐:“谓后宫中之戏剧,宜可祕也。”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攸有宠於帝,进见无时,与王黼得预宫中祕戏。或侍曲宴,则短衫窄袴,涂抹青红,杂倡优侏儒中,多道市井淫媟謔浪语以献笑悦。”
清唐孙华《夏重谈金陵旧事》诗:“权门輦金帛,掖庭陈祕戏。”

⒉ 奇妙之戏。犹今杂技。

《隶释·魏大飨碑》:“六变既毕,乃陈祕戏。”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礼毕,天子躬擐甲,称无上将军,行阵三匝而还,设祕戏以示远人。”

秘戏的网络释义

秘戏

  • 秘戏,汉语词汇,拼音是mì xì,原指后宫内秘密之戏剧。后亦泛指男女淫秽嬉戏。
  • 汉字详情

    mì,bì [mi,bi]
    部首: 505
    笔画: 10
    五笔: TNT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DPH
    四角: 23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秘鲁的简称

    (2) 另见

    形容词

    (1) (形声。从禾,必( )声。 本义:一种香草)

    (2) 不可测知;不公开

    祕,神也。从示,必声。——《说文》

    祕舞更奏。——张衡《西京赋》

    祕器。——《后汉书·袁安传》。注:“棺也。”

    祕宝。——《后汉书·班彪传》。传:“河图之属。”

    祕经。——《后汉书·苏竟传》。注:“图纬书也。”

    其事秘,世莫知也。——《史记·武帝本纪》

    (3) 又如:秘箓(秘文);秘法(秘术,秘密的方法);秘狱(也称掖庭狱,汉代专指幽囚罪人于皇宫掖庭而不作公开审理的监狱)

    (4) 稀奇,世上少有

    博学强记,多奇篇秘籍。——《唐诗纪事·段成式》

    (5) 又如:秘怪(神奇怪异);秘珍(罕见珍品);秘异(奇异);秘籍(珍贵罕见的书籍);秘宝(不常见的珍异宝物)

    (6) 深,深邃 。如:秘宇(深殿);秘典(含义深奥的典籍);秘义(深奥的意义)

    (7) 与皇帝有关的 。如:秘驾(帝王的车驾);秘馆(即秘阁,帝王藏书之所);秘色(古代越州官窑所产瓷器的颜色,因为帝王所专用,故云)

    动词

    (1) 隐藏;保守秘密

    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表。——《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又如:秘惜(隐藏珍惜,不以示人);秘郁(隐秘,隐藏);秘丘(山林之所,隐居之处)

    (3) 闭 。如:秘固(犹密封,封固)

    名词

    (1) 秘密、奥妙的事物

    而此秘未睹。——《宋书·谢灵运传论》

    (2) 秘书的简称 。受雇为上级处理通讯及日常事务和杂务的人。如:一秘

    (3) 姓

    (4) 另见 (秘鲁)

    英文翻译

    secret, mysterious, abstruse

    方言集汇

    ◎ 粤语:bei3 bit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bi4 [台湾四县腔] bi5 [客英字典] bi5 [海陆丰腔] bi5 [梅县腔] bi5 [东莞腔] bi5 [宝安腔] bi5
    ◎ 潮州话:b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兵媚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piih/pyhpi
    xì,hū [xi,hu]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CAT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I
    四角: 734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戈。虚( )声。本义:一种兵器)

    (2) 同本义

    (3) 假借为“麾”。军队中的帅旗

    兵罢戏。——《史记·高帝纪》。正义:“大旗也。”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注:“大将之旗。”

    (4) 侧翼

    戏,三军之偏也。——《说文》。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

    (5) 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宋· 陆游《出游》

    (6) 又如:戏场(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散戏;猴戏;游戏;排戏;配戏(配合主角演戏);扮戏

    (7) 戏剧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老残游记》

    (8) 又如:戏提调(戏曲演出时负责安排戏码、分配演员、场面调度等事务的人);戏面(假面具);戏头(宋代戏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戏;黄梅戏

    (9) 游戏

    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10) 姓

    动词

    (1) 角斗,角力

    少室周为 赵简子之右,闻 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国语·晋语九》。 韦昭注:“戏,角力也。”

    (2) 开玩笑,耍笑捉弄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智襄子戏 韩康子而侮 段规。——《国语·晋语九》

    (3) 又如:戏辱(戏弄侮辱);戏妇(戏弄新娘);戏说(开玩笑)

    (4) 游戏;戏耍

    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水浒传》

    剧孟行大类 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史记·游侠列传》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留连戏蝶。——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门外戏。——《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戏适(游戏消遣);戏娱(游戏娱乐)

    (6) 另见

    (1) ——“於戏”(wū hū):同“呜呼”(wū hū)

    (2) 另见

    英文翻译

    theatrical play, show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潮州话:h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