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茇

hé bá [ he ba]
注音 ㄏㄜˊ ㄅㄚˊ

词语释义

指禾稼割取穗子后留下的茎秆。

词语解释

  1. 禾稼割取穗子后留下的茎秆。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於良美地中先种晚禾,熟劁刈取穗,欲令茇长。秋耕之。耕法:弭缚犂耳,起规逆耕。耳弭则禾茇头出而不没矣。”

引证解释

⒈ 禾稼割取穗子后留下的茎秆。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瓜》:“於良美地中先种晚禾,熟劁刈取穗,欲令茇长。秋耕之。耕法:弭缚犂耳,起规逆耕。耳弭则禾茇头出而不没矣。”

禾茇的网络释义

禾茇

  • 《禾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hé bá,是指禾稼割取穗子后留下的茎秆。
  • 汉字详情

    [he]
    部首: 505
    笔画: 5
    五笔: TTT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D
    四角: 20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垂穗的禾本科农作物。汉字部首之一。从“禾”的字多与农作物有关。本义:谷类作物的总称)

    (2) 古代指粟,即今之小米

    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说文》

    粢黍稻其采谓之禾。盖凡谷皆以成实为费,禾象穗成,故为嘉谷之通名,谷未秀曰苗,已秀曰禾。——《广雅·释草》

    (3) 又如:禾粟(谷粟);禾畴(种植禾谷的田野);禾颖(带芒的谷穗);禾绢(谷穗);禾线(谷穗);禾稿(连茎带穗的谷类收获物);禾菽(谷类和豆类)

    (4) 粟的植株;谷类植物的统称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诗·豳风·七月》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

    取禾三百亿。

    取禾三百囷。

    禾生陇亩无东西。——唐· 杜甫《兵车行》

    一丘之禾。——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禾黍(泛指庄稼或粮食);禾卉(谷类作物的植株);禾稼(谷类作物的统称);禾谷(谷类作物)

    (6) 禾秆 。如:禾茇(禾稼割取穗子后留下的茎秆)

    (7) 特指初生没有吐穗的水稻

    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韩非子·难二》

    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书·金滕》

    (8) 又如:禾田(稻田);禾把(连穗带秆的稻捆子);禾更旧时以稻谷代替差役的一种赋税;禾米(稻米);禾稻(稻谷)

    英文翻译

    grain still on stalk; rice plant

    方言集汇

    ◎ 粤语:wo4
    ◎ 客家话:[陆丰腔] wo3 [客英字典] vo2 [海陆丰腔] wo2 [梅县腔] wo2 [台湾四县腔] wo2 [东莞腔] wo2 [客语拼音字汇] vo2 vo4 [宝安腔] wo2
    ◎ 潮州话:多亚5 又 何娃5 ,da5 hua5(tâ huâ)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戈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ghua/huaɣuɑ
    [ba]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DCU
    五行:
    仓颉: TIKE
    四角: 44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草木根)

    (2) 同本义

    茇,草根也。——《说文》

    茇,杜根也。东齐或曰茇。——《方言三》

    大蓟茇如车盖。——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

    (3) 草舍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诗·召南·甘棠》

    召伯所茇。——《左传·定公九年》

    中夏教茇舍。——《周礼·夏宫·大司马》

    动词

    (1) 拔除

    区中草生,茇之。——贾思勰《齐民要术》

    (2) 又如:茇舍(军队芟除草莽,即于野地宿息)

    (3) 用同“跋”。登山 。如:茇涉(爬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

    英文翻译

    grass, thatch

    方言集汇

    ◎ 粤语:ba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at8 [梅县腔] pat8 [台湾四县腔] pat8 [客英字典] pat8
    ◎ 潮州话:波冤8 无娃8 ,buag8(puâk) [潮州]buêg8(puêk) ,bhuah8(buâ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北末入聲合口一等puɑtpuat

    禾茇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