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兽

qín shòu [qin shou]
繁体 禽獸
注音 ㄑ一ㄣˊ ㄕㄡ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禽兽 qínshòu

(1) 鸟类和兽类的统称,古代也专指兽类。

birds and beasts

(2) 泛指飞禽走兽

人民少而禽兽众。——《韩非子·五蠹》
禽兽虫蛇。

(3) 偏义复词,指走兽

禽兽之皮。——《韩非子·五蠹》
君子之于禽兽。——《孟子·梁惠王上》
恩足以及禽兽。
禽兽之变。——《聊斋志异·狼三则》
beasts

(4) 比喻行为卑鄙恶劣、卑劣无耻的人

衣冠禽兽
禽兽不如
impudent and wicked people

词语解释

  1. 鸟类和兽类的统称。

    《孟子·滕文公上》:“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穀不登,禽兽偪人。”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2. 称兽类。

    《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 建 欲令人与禽兽交而生子,彊令宫人臝而四据,与羝羊及狗交。”

  3. 比喻不知礼义或行为卑劣的人。

    《孟子·滕文公下》:“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 用作詈词。犹言畜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 红娘 ,书房里唤将那禽兽来!”《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怕你这禽兽告诉!我此时视死如归,那个还要这性命!”

引证解释

⒈ 鸟类和兽类的统称。

《孟子·滕文公上》:“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穀不登,禽兽偪人。”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⒉ 称兽类。

《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建欲令人与禽兽交而生子,彊令宫人臝而四据,与羝羊及狗交。”

⒊ 比喻不知礼义或行为卑劣的人。

《孟子·滕文公下》:“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⒋ 用作詈词。犹言畜生。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书房里唤将那禽兽来!”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怕你这禽兽告诉!我此时视死如归,那个还要这性命!”

禽兽的国语词典

泛指各种飞禽走兽。

禽兽的网络释义

禽兽 (汉语词语)

  • 禽兽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ín shòu,是鸟类和兽类的统称,古代也专指兽类;比喻卑鄙、无人性的人。语出《孟子·滕文公上》:“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 禽兽造句

    你如此麻木不仁地对待老病缠身的母亲,简直禽兽不如。
    他竟对一个女佣人骗财骗色,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简直比禽兽不如。
    那个人真是个衣冠禽兽。
    这个人道貌岸然,却奸辱了许多女性,是个衣冠禽兽。
    他这种衣冠禽兽的作为,让每个人都十分唾弃。
    想必一定是人渣中的极品,禽兽中的禽兽。看看啊,你这小脸瘦得,都没个猪样啦。
    你这个衣冠禽兽就知道欺负女人。
    他满口仁义道德,却虐待他年过八旬的老娘,真是个衣冠禽兽。
    这个人道貌岸然,却污辱了许多女性,是个衣冠禽兽。
    别看他西装革履,温文尔雅,其实是个衣冠禽兽。
    他是个冷酷无情的衣冠禽兽。
    我为人类成员中有亚雷这个人面兽心,衣冠禽兽的家伙感到可耻。
    这人道貌岸然,本质上却是个衣冠禽兽。
    他是我的大恩人,我如果忘恩负义,就连禽兽都不如了!
    我听阿英谈起过,朱老虎这个喝人血的禽兽,简直是无法无天。
    杀戮让我们沦为禽兽;评判让我们成为凡人;宽容让我们变为圣者。
    不赡养父母,还要将父母赶出家门,这种衣冠禽兽的做法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他竟对一个女佣人骗财骗色,干这种传檄而定之事的人,简直是禽兽不如。
    餍饫、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
    凤皇不下,句爪、居牙、戴角、出距之兽于是鸷矣。钩爪锯牙的出处。淮南子 

    汉字详情

    qín [qin]
    部首: 220
    笔画: 12
    五笔: WYBC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YUB
    四角: 8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走兽总名)

    (2) 同本义

    禽,走兽总名。——《说文》

    禽者何?鸟兽之总名——《白虎通》

    命主祠祭禽于四方。——《礼记·月令》。疏:“兽之通名也。”

    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俯走,谓之禽兽。——《列子·黄帝》

    六禽。——《周礼·庖人》。注:“宜为羔豚、犊、麝、雉、鴈。凡鸟兽未孕曰禽。”

    终日而不获一禽。——《孟子·滕文公下》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三国志·华陀传》

    虎亦诸禽之雄也。——汉· 王充《论衡·遭虎》

    (3) 鸟类的总称

    二足而羽谓之禽。——《尔雅》

    六禽。——《周礼·庖人》。司农注:“鴈、鹑、鷃、雉、鸠、鸽也。”

    田有禽虞。——《易·师》

    执禽者左首。——《礼记·曲礼》。疏:“鸟也。”

    越禽不恋 燕。—— 李白《左风五十九首》

    (4) 又如:鸣禽;禽言(鸟语。指鸟类啼鸣);禽语(鸟语;鸟鸣);禽卵(鸟卵);禽戏(禽鸟嬉戏);家禽

    (5) 鸟兽总称 。如:禽门(鸟兽的境界); 禽畜(禽兽牲畜);禽猎(当作鸟兽一样猎取);禽犊(指鸟兽疼爱幼仔,比喻父母溺爱子女)

    动词

    (1) 捕获鸟兽

    之日狩,允禽。——《甲骨文合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战国策·燕策二》

    (2) 又如:禽色(田猎与女色);禽荒(沈迷于田猎)

    (3) 通“擒”。捕捉

    外仆髡屯禽之以献。——《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一时收禽。——《后汉书·张衡传》

    将军禽操。——《资治通鉴》

    (4) 又如:禽囚(被擒获的俘虏);禽夷(擒灭);禽制(捉拿制伏);禽殄(擒获歼灭);禽俘(擒获);禽疾(指需要迅速擒拿的人);禽剪(擒灭);禽虏(擒捉敌人)

    (5) 战胜

    虞、 虢共守之, 晋不能禽也。——《新序》

    英文翻译

    birds, fowl; surname;; cap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kam4
    ◎ 客家话:[宝安腔] kim2 [台湾四县腔] kim2 [梅县腔] kim2 [海陆丰腔] kim2 [客语拼音字汇] kim2 [陆丰腔] kim3 [客英字典] kim2 [沙头角腔] kim2 [东莞腔] ki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巨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gʰĭĕmgim/gym
    shòu [shou]
    部首: 213
    笔画: 11
    五笔: ULGK
    五行:
    仓颉: CWMR
    四角: 8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2)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兽,守备者。——《说文》

    四足而毛谓之兽。——《尔雅·释鸟》

    兽毛虫总号。——《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

    兽,狐狼之属。——《周礼·庭氏》注

    大兽公之。——《周礼·兽人》

    搏兽于敖。——《诗·小雅·车攻》

    猛兽步高岗。——曹操《却东西门行》

    兽同足者而俱行。——《战国策·齐策》

    山有猛兽。——《淮南子·说山训》

    山深而兽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兽目(野兽的眼睛);兽工(殷制天子六工之一。即治皮革的工匠);兽人(居心险恶、有如禽兽之人);兽骇(兽类受惊时狂奔乱窜);兽吻(门环上的装饰物;虎口);兽臣(古官名。掌管山泽、田猎之事);兽头大门(豪门显贵、宫殿寺观之正门上的门环,一般用铜制或鎏金的兽头铺首,故称);兽铤(兽疾走)

    (4) 干肉

    实兽于其上,东首。——《仪礼》

    (5) 唐人因避唐高祖李渊祖李虎讳,往往把虎字改作“兽” 。如:兽口(虎口);兽吻(虎口);兽君(虎的别称)

    形容词

    (1) 比喻野蛮、残忍

    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2) 又如:兽心;兽欲;兽行(比喻极端野蛮残忍、丧失人性的行为)

    (3) 兽形的 。如:兽材(雕绘兽形的柱子);兽面(兽形的面具);兽侯(画有兽形的射靶);兽铠(饰有兽首之形的铠甲);兽舰(船体雕饰兽形的战舰);兽炉(兽形的香炉)

    英文翻译

    beast, animal; bestial

    方言集汇

    ◎ 粤语:sau3

    宋本广韵

    禽兽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