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离异
(1) 某些生物群的固有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将他们区分成两个或更多的明显不同的、相对持久的品系(例如某些细菌分为粗糙的和平滑的),亦指那样的(种、族)系
(2) 离婚
词语解释
见“ 离异 ”。
亦作“ 离异 ”。分歧;歧异。
《楚辞·九章·惜诵》:“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王逸 注:“言己行忠直,身终危殆,与众人异行之故也。”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以此方知 汉 儒可谓善説经者,不过只説训詁,使人以此训詁玩索经文,训詁、经文不相离异,只做一道看了,直是意味深长也。”《花月痕》第四回:“某请为密行晓示,令其自相离异。”
分离;分隔。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谨按《礼》有东宫西宫,辟子之私,不足则资,有餘,亦归之於宗也。此言兄弟无离异之义也。” 唐 孟浩然 《书怀贻京邑同好》诗:“ 秦 楚 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政事》:“ 道州 之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贡,其男号为矮奴。 阳城 为太守,不平其以良为贱,又閔远氓岁有离异之苦,乃抗疏论而免之。”
指因各怀心志而离去。
《南史·宋庐陵孝献王义真传》:“ 脩 ( 王脩 )既死,人情离异。”
离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妇女·南和伯妾》:“御马监左监丞 龙闰 ,娶 方瑛 妾 许氏 为妻。事发,上命离异, 闰 送司礼监治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夫疑之,讼於府。太守 巴公 焚其诗,不以姦科,而许其离异。” 沙汀 《困兽记》十九:“她曾经想到自杀,想到离异,但她不但不能确定,反而愈加悲痛起来。”
犹摈弃。
《楚辞·九章·思美人》:“佩繽纷以繚转兮,遂萎絶而离异。”
引证解释
⒈ 见“离异”。亦作“离异”。
⒉ 分歧;歧异。
引《楚辞·九章·惜诵》:“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王逸注:“言己行忠直,身终危殆,与众人异行之故也。”
宋朱熹《答张敬夫书》:“以此方知汉儒可谓善説经者,不过只説训詁,使人以此训詁玩索经文,训詁、经文不相离异,只做一道看了,直是意味深长也。”
《花月痕》第四回:“某请为密行晓示,令其自相离异。”
⒊ 分离;分隔。
引汉应劭《风俗通·过誉》:“谨按《礼》有东宫西宫,辟子之私,不足则资,有餘,亦归之於宗也。此言兄弟无离异之义也。”
唐孟浩然《书怀贻京邑同好》诗:“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宋孔平仲《续世说·政事》:“道州之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贡,其男号为矮奴。 阳城为太守,不平其以良为贱,又閔远氓岁有离异之苦,乃抗疏论而免之。”
⒋ 指因各怀心志而离去。
引《南史·宋庐陵孝献王义真传》:“脩(王脩 )既死,人情离异。”
⒌ 离婚。
引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妇女·南和伯妾》:“御马监左监丞龙闰,娶方瑛妾许氏为妻。事发,上命离异, 闰送司礼监治之。”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十:“夫疑之,讼於府。太守巴公焚其诗,不以姦科,而许其离异。”
沙汀《困兽记》十九:“她曾经想到自杀,想到离异,但她不但不能确定,反而愈加悲痛起来。”
⒍ 犹摈弃。
引《楚辞·九章·思美人》:“佩繽纷以繚转兮,遂萎絶而离异。”
离异的国语词典
离婚。
如:「父母离异,儿女是无辜的受害者。」
离异的网络释义
离异
反义词
离异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
),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2) 同本义
离,离黄仓庚也。——《说文》
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易·说卦》
离则配禹。——《颜氏家训》
流離之子。——《诗·邶风·旌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 长离,传说中的凤鸟,比喻有才华的人
双鸾游兰渚,二离扬清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
(4) 八卦之一,象征火
离,为火,为日。——《易·说卦》
(5) 通“缡”。古代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申佩离以自思。——《汉书·外戚传》
(6) 通“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如虎如罴,如豺如离。——《史记·周本纪》
(7) 通“樆”。山棃
桂椒栏,檗离朱杨。——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
(8) 通“蓠”。香草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离骚》
(9) 姓
动词
(1) 离假借为“剺”。离开;离别
正大夫离居。——《诗·小雅·雨无止》
少小离家老大回。——《回乡偶书》
今当远离。——诸葛亮《出师表》
离臣虏之劳。——《韩非子·五蠹》
离城三里。——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离吾乡七百里。——清· 袁枚《祭妹文》
离离原上草……萋萋满别情。——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又如:脱离(离开);偏离(离开正道);离了母(离了谱;失去本来面目);离人(与亲人分别的人);离恨(离别的愁恨);离格儿(出格);离了眼(看花了眼);离丧(指亲人死亡)
(3) 分散,离散。跟 “合”相对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论语·季氏》
不愿离而离。——清· 林觉民《与妻书》
约从离衡。——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离合(分合;聚散);离聚(分和合);离鹤(失群的鹤);离会(指两国君主相会,而彼此意见不一致,不能定是非善恶)
(5) 假借为“罹”。遭受
雉离于罿。——《诗·王风·兔爰》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6) 又如:离骚(遭遇到忧患);离恨天(遭逢恨事之天);离尤(遭受罪愆);离殃(遭受,罹祸)
(7) 割取
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礼记·少仪》
(8) 又如:离肺(割去肺脏)
(9) 断绝;判别
一年离经辨志。——《礼记·学记》
(10) 又如:离经(离析经书的文句章节);离辞(离析辞句)
(11) 违背,背离
失法离令。——《商君书·画策》
众叛亲离。——《左传》
(12) 又如:离上(背叛君上);离次(离弃职守);离判(弃去形体,超越形躯);离志(异心,背离的心志)
(13) 距离;相距
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水浒传》
(14) 又
离这里还有多少路。
(15) 罗列,陈列
夜峰何离离,明日落石底。——李贺《长歌续短歌》
(16) 又如:离离(罗列的样子)
(17) 经历
载离寒暑。——《诗·小雅·小明》
离一二旬,则人畜弃捐旷野而不反(返)。——《汉书·西域传上》
(18) 缺少 。如:离不得(少不了,不免);发展科技,离不了人才;差不离(差不多)
(19) 通“丽”。附丽,附着
六五之言,离王公也。——《易·离》
月离于毕,俾滂沱也。——《诗·小雅·渐渐之石》
数量词
(1) 二,两;双
离坐离立,无往参焉。——《礼记·曲礼上》
离,丽也。——《易·离卦》
(2) 又
明两作离。
盖取诸离。——《易·系辞下》
离不言会。——《公羊传·桓公五年》。注:“二国会曰离。”
则不敢正坐离立。——《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3) 又如:离立(并立)
形容词
通“俪”。成双,成对
父母存不养,出离者几何人?——《管子·问》
宿离不贷。——《礼记·月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離 | 呂支 | 來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lĭe | lie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
)从畀( )。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2) 同本义
异,怪也。——《玉篇》
异,奇也。——《广韵》
何以异哉。——《列子·杨朱》
异乎交益之士。——左思《魏都赋》
妇人异甚。——《战国策·赵策》
产异蛇。——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觉无异能。——唐· 柳宗元《三戒》
父异焉。——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异疾(奇怪的病症);异形(怪异或奇特的形状)
(4) 不同
礼者为异。——《礼记·乐记》。注:“谓别贵贱也。”
事为异别。——《礼记·王制》
执心各异。——汉· 刘向《列女传》
得无异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异二者。
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异俗(风俗异于汉族的少数民族);异姓陌路(既不同姓也不认识);异手(指不同之人);异世(不同时代);异目(另眼)
代词
(1) 其他,别的
贾不敢为异事。——《吕氏春秋·上农》
无它异也。(意思是,没有别的意外的事)。——《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异域茅草(蛮荒之地的乡野村夫);异土(他乡;别处)
动词
(1) 护翼
古天异临子。——《盂鼎》
(2) 区别;分开
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新语》
(3) 又如:异分(区别);异居(分居)
(4) 觉得奇怪;诧异
渔人甚异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5) 特别优待;特别重视 。如:异擢(破格提拔);异待(特别礼遇);异恩(特殊恩遇);异遇(特别优待);异谋(特别的计谋)
(6) 通“翼”。恭敬
极明与与,有畏劝汝,何异非汝,何畏非世。——《逸周书》
(7) 通“翼”。辅助
令行禁止王始也…出三日无适异;出四日无适与。——《逸周书》
名词
(1) 指以往,以前 。如:异时(往时;从前);异代(前代;前世)
(2) 指以后,将来 。如:异日(来日;以后);异时(以后;他时);异世(后代;后世);异代(后代;后世)
(3) 怪异不祥之事;灾异
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公羊传》
(4) 指特殊本领、才能
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举天下所贡蝴蝶…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2 ri5 [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2 ji5
◎ 潮州话: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飴 | 與之 | 以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ji/jio | bʰ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