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世遁上

lí shì dùn shàng [ li shi dun shang]
繁体 離世遁上
注音 ㄌ一ˊ ㄕˋ ㄉㄨㄣˋ ㄕㄤ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引证解释

⒈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韩非子·八说》:“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
陈奇猷集释:“《难一篇》:‘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五往乃得见之。’即离世遁上而高傲者。”

离世遁上的网络释义

离世遁上

  • 【出处】《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 汉字详情

    [li]
    部首: 225
    笔画: 10
    五笔: YBM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UK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 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2) 同本义

    离,离黄仓庚也。——《说文》

    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易·说卦》

    离则配禹。——《颜氏家训》

    流離之子。——《诗·邶风·旌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 长离,传说中的凤鸟,比喻有才华的人

    双鸾游兰渚,二离扬清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

    (4) 八卦之一,象征火

    离,为火,为日。——《易·说卦》

    (5) 通“缡”。古代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申佩离以自思。——《汉书·外戚传》

    (6) 通“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如虎如罴,如豺如离。——《史记·周本纪》

    (7) 通“樆”。山棃

    桂椒栏,檗离朱杨。——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

    (8) 通“蓠”。香草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离骚》

    (9) 姓

    动词

    (1) 离假借为“剺”。离开;离别

    正大夫离居。——《诗·小雅·雨无止》

    少小离家老大回。——《回乡偶书》

    今当远离。——诸葛亮《出师表》

    离臣虏之劳。——《韩非子·五蠹》

    离城三里。——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离吾乡七百里。——清· 袁枚《祭妹文》

    离离原上草……萋萋满别情。——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又如:脱离(离开);偏离(离开正道);离了母(离了谱;失去本来面目);离人(与亲人分别的人);离恨(离别的愁恨);离格儿(出格);离了眼(看花了眼);离丧(指亲人死亡)

    (3) 分散,离散。跟 “合”相对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论语·季氏》

    不愿离而离。——清· 林觉民《与妻书》

    约从离衡。——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离合(分合;聚散);离聚(分和合);离鹤(失群的鹤);离会(指两国君主相会,而彼此意见不一致,不能定是非善恶)

    (5) 假借为“罹”。遭受

    雉离于罿。——《诗·王风·兔爰》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6) 又如:离骚(遭遇到忧患);离恨天(遭逢恨事之天);离尤(遭受罪愆);离殃(遭受,罹祸)

    (7) 割取

    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礼记·少仪》

    (8) 又如:离肺(割去肺脏)

    (9) 断绝;判别

    一年离经辨志。——《礼记·学记》

    (10) 又如:离经(离析经书的文句章节);离辞(离析辞句)

    (11) 违背,背离

    失法离令。——《商君书·画策》

    众叛亲离。——《左传》

    (12) 又如:离上(背叛君上);离次(离弃职守);离判(弃去形体,超越形躯);离志(异心,背离的心志)

    (13) 距离;相距

    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水浒传》

    (14) 又

    离这里还有多少路。

    (15) 罗列,陈列

    夜峰何离离,明日落石底。——李贺《长歌续短歌》

    (16) 又如:离离(罗列的样子)

    (17) 经历

    载离寒暑。——《诗·小雅·小明》

    离一二旬,则人畜弃捐旷野而不反(返)。——《汉书·西域传上》

    (18) 缺少 。如:离不得(少不了,不免);发展科技,离不了人才;差不离(差不多)

    (19) 通“丽”。附丽,附着

    六五之言,离王公也。——《易·离》

    月离于毕,俾滂沱也。——《诗·小雅·渐渐之石》

    数量词

    (1) 二,两;双

    离坐离立,无往参焉。——《礼记·曲礼上》

    离,丽也。——《易·离卦》

    (2) 又

    明两作离。

    盖取诸离。——《易·系辞下》

    离不言会。——《公羊传·桓公五年》。注:“二国会曰离。”

    则不敢正坐离立。——《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3) 又如:离立(并立)

    形容词

    通“俪”。成双,成对

    父母存不养,出离者几何人?——《管子·问》

    宿离不贷。——《礼记·月令》

    英文翻译

    rare beast; strange; elegant

    方言集汇

    ◎ 粤语:lei4 sit3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呂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lĭelie
    shì [shi]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A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T
    四角: 44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2) 同本义

    世,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论语·子路》

    (3) 父子相继为世。一代(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一代)

    父子相代为一世。——《字汇》

    世室世世不毁也。——《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世相朝也。——《周礼·大行人》

    昔我先王世后稷。——《国语·周语》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孙权据有 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世功(累代的功绩);世世(代代);世治(世世代代地统治);世济(世代继承);世卿(指世代承袭的卿大夫);世职(父子相袭的官职);世爵(世代继承爵位);世谱(世系家谱);世将(世代为将);祖传世医

    (5) 一生;一辈子

    负刍必以魏,殁世事 秦。——《战国策·秦策》。注:“身也。”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今生今世;尘世;来世;出世;入世;永世不忘

    (7) 人世,世间;世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唐· 韩愈《马说》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一世之雄;举世闻名;世故;世尊(佛祖。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世涂(光天化日之下;亦常比喻处世的经历);世界路上(人世交际场中);世外桃源

    (9) 时代;朝代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如:近世;治世;浊世;盛世;乱世;先世;世屯(时世艰难);世务(当世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11) 岁;年

    志国三世。——《礼记·曲礼》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12) 又如:世远事乖(年代久远,事情不顺)

    (13) 地质年代的划分,短于一个纪而长于一个代的地质年代的分期 。如:古新世

    (14) 世俗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易·乾》

    (15) 后嗣;后人

    卫瑞木叔者,子贡之世也。——《列子·杨朱》

    (16) 又如:后世;官人以世(官人不以贤才而以父兄)

    (17) 家世

    陵不引决,忝世灭姓。——《汉书》

    (18) 世族

    以族论罪,以世举贵,虽欲无乱,得乎哉?——《荀子·君子》

    (19) 又如:世家子弟(泛指世代做官人家的子弟);世家军籍(世代都是军人);世胄(贵族后裔;泛指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20) 姓

    形容词

    (1) 有世交关系,表示两家之间世代交往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儒林外史》

    (2) 又如:世先生(对世交的尊称);世侄;世台(对世交晚辈的尊称);世伯(对父辈朋友中年长于己父者的称呼);世叔(对父辈朋友中年小于己父者的称呼);世翁(对世代有交谊的长辈的尊称)

    (3) 指嫡长

    父之兄弟先生为世父。——《尔雅》

    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故世子亦曰大子。——《释名》

    卫世叔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4) 通“太”。大的

    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庄子·大宗师》

    (5) 又如:世利(大大有利于)

    副词

    (1) 既然,已经

    小子世来你家,大姐不要说闲话。——元· 马致远《青衫泪》

    (2) 从来;终归

    我将这角门儿世不曾牢拴。——元· 王实甫《西厢记》

    (3) 永远

    再休想那章台走马郎,度你到西方…,世脱下皮囊。——元· 李寿卿《度翠柳》

    英文翻译

    generation; world; era

    方言集汇

    ◎ 粤语:sai3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she.5 [东莞腔] si5 [客英字典] se5 shi5 [客语拼音字汇] se4 si4 [海陆丰腔] se5 shi5 [宝安腔] si5 | se5 [沙头角腔] si5 se5 [陆丰腔] se5 [台湾四县腔] se5 si5
    ◎ 潮州话:si3 (sì)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舒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sjed/sjeyɕĭɛi
    dùn [dun]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RFHP
    五行:
    仓颉: YHJU
    四角: 323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盾声。本义:逃避)

    (2) 同本义

    遁,迁也。——《说文》

    遁,避也。——《广雅·释诂三》

    遁,犹回避也。——《后汉书·杜林传》注

    阳遁而不能蒸。——《国语·周语》

    平当逡遁有耻。——《汉书·隽疏干薛平传赞》

    (3) 又如:遁隐(避世隐居);遁天(逃遁天理,违背自然);遁命(逃避任命);遁俗(犹言逃避世俗);遁避(犹逃避)

    (4) 逃跑,逃走

    一曰逃也。——《说文》

    晋将遁矣。——《国语·楚语》

    敌弃炮仓皇遁。——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虎大骇,远遁。——唐· 柳宗元《三戒》

    (5) 又如:遁世离群(逃离人世,过隐居生活);遁亡(逃亡);遁退(逃跑退却);遁奔(逃奔)

    (6) 迁移 。如:遁思(迁移;离去)

    (7) 隐匿 。如:遁疚(隐藏的疾病);遁隐(隐藏);遁影(隐藏形影);遁疾(隐藏的疾病)

    (8) 隐避;隐居 。如:遁夫(隐居之人);遁身(隐居);遁居(隐居)

    (9) 放纵;淫逸 。如:遁乐(淫纵逸乐);遁逸(放纵;不可约束)

    (10) 失 。如:遁逸(散失);遁舍(犹舍弃)

    (11) 欺 。如:遁饰(欺蒙掩饰)

    英文翻译

    hide, conceal oneself; escape

    方言集汇

    ◎ 粤语:deo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3 tun6 [宝安腔] tun3 [梅县腔] tun3 [陆丰腔] dun3 [客英字典] tun3 [东莞腔] tun3 [台湾四县腔] tun3 tun5 [客语拼音字汇] tun3 tun4
    ◎ 潮州话:多温6(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一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損上聲合口一等dʰuənduonx/duoon
    shàng,shǎng [shang,shang]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HH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M
    四角: 21100

    详细解释

    shǎng

    —— 指上声,“上 2 ”( shàng)的又音

    shàng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2)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頡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下肩(上边和下边,也指左右两边)

    (4) 上天;天帝

    文王在上。——《诗·大雅·文王》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上方(天上仙界;皇帝);上干天怒(惹起上天震怒);上仙(天上的神仙);上穹(上天;天帝);上皇(天帝);上神(神灵;天神);上都(指天宫)

    (6) 上级;尊长;社会的最高层

    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上流(上辈);上蒸下报(晚辈男人和长辈女子通奸叫“蒸”或“烝”;反之,叫“报”);上户(富家巨室);上厅(官署);上宪(上司;上级官员);上上乘(等级最高的);上位(高位,显达的职位;特指君位,帝位);上冢(指首辅,朝廷大臣);上坐,上席(受尊敬的席位)

    (8) 君主;皇帝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

    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上用(皇帝用的规格);上裁(皇帝裁定);上国(汉代诸侯称帝室为上国,后多指国都京城);上苑(供帝王打猎、玩耍的园林);上林(泛指帝王的园囿)

    (10) 工尺谱里的“do”称为上

    (11) 时间,时候

    三岁上读得书,五岁上属得对。——宋·佚名《张协状元》

    (12) 方位词,边,畔

    送我乎淇之上矣。——《诗·鄘风·桑中》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苏武》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形容词

    (1) 上等,等级高或品质良好

    上客从赵来。——《战国策·秦策》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2) 又如:上色(上等;高级);上行首(色艺俱佳的妓女);上风官司(占优势能打赢的官司);上庠(古代的大学;太学);上色徒弟(高徒;出色的徒弟);上样(上等);上分(上等的福分);上厅行首(色艺最佳的官妓);上才(上等的才能;上等的材料);上卿(指大臣的最高官阶)

    (3) 时间或次序在前

    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肤,食不满肠。——《商君书·算地》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乐府诗《陌上桑》

    (4) 又如:上件因依(上述因由);上项(前头);上方(前面);上宙(上古);上叶(前代;先世);上次(前次,上回);上首徒弟(入室弟子,大徒弟);上风头(风吹来的一方);上番(初番;头回。多指植物初生)

    (5) 远;久远

    上称帝喾,下道 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上世(远古时代);上皇(太古的帝皇)

    (7) 犹正,主要意义。如:上事(正业;指君事,国事);上国(京都;又指春秋时齐、晋等中原诸国)

    (8) 广大

    是以能上之。——《淮南子·说山》。注:“大也。”

    (9) 又如:上路(大路;通衢);上道(通衢;大路)

    (10) 丰足

    从其爵而上下之。——《周礼·司仪》。注:“犹丰杀也。”

    与年之上下。——《礼记·礼器》。注:“丰凶也。”

    (11) 又如:上收(上等年成,丰收);上岁(丰年);上熟(上等收成)

    动词

    (1) 登;上升;向上

    下上其音。——《诗·邶风·燕燕》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从流石蛇行而上。——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2) 又如:上圻(上岸);上升(升天);上高台盘(攀高位;向上爬);上仙(道家谓升天成仙);上征(上升);上假(上升,登天);上潮(涨潮)

    (3) 上报;呈报

    凡死刑狱上,其刑者先俟于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上复(禀报;奉告);上控(上诉);上详(向上级呈报请示);上变(向朝廷密告谋反叛乱事件);上功(呈报功劳);上言(进呈言辞)

    (5) 进献,送上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明史·海瑞传》

    臣乃敢上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 又如:上本(臣下向皇帝呈送奏本);上表(上奏章);上章(向皇帝上书)

    (7) 崇尚,提倡

    上笃厚。——《史记·平津侯主父传》

    治天下者审所上而已。——《汉书·匡衡传》

    上慎旃哉!——《诗·魏风·陟岵》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史记·秦始皇本纪》

    (8) 上缴;交纳。如:上印(上缴官印)

    (9) 增加;添补。如:上草(给牲口添加饲料);上刑;上测(站测,施用测刑)

    (10) 向前;前进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楚辞·屈原·涉江》

    (11) 又如:上水船(逆流而上的船)

    (12) 去;到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13) 又如:上地(下地耕作);上门怪人(到人家里去责怪人家);上桩(上场;赌博);上花台(戏曲俗语。逛妓院,嫖妓);上城(进城);上墓(扫墓);上冢(上坟;扫墓);上馆子(去酒楼、饭店吃喝);上边(到边远的地方去)

    (14) 到任;就职。如:上任;上官(受命上任);上台

    (15) 当值。如:上直(上班;当值);上宿(值夜);上番(上班)

    (16) 放到;放进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17) 又如:上腰(装进腰包。多指赚取非分的钱财)

    (18) 安装;装上

    以枪上刺刀相搏击。——《清稗类钞·战事类》

    (19) 陷入,遭受。如:上了竿儿(上了钩;中了圈套);上鬼当(中圈套);上船(设圈套陷害他人)

    (20) 合符。如:上不上,下不下(犹言正好;恰恰);上时(最合适的时令)

    (21) 教授;学习 。如:上书(私熟先生教课);上馆(塾师到东家授课)

    (22) 燃点 。如:上火(点灯);上纸(焚化冥钱;吊丧);上灶(烧饭煮菜);上香(烧香祭祀);上炎(向上燃烧);上锅(烹煮食物;把食物放入锅内烧热)

    (23) 拧紧 。如:上弦;上绳(捆绑);

    (24) 敬辞,犹进用。如:上谒

    (25)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或结果等。如:爬上顶峰;登上飞机;考上大学;赶上队伍;种上庄稼

    (26) 记住 。如:上心

    (27) 涂;搽;敷 。如:上药;上色

    (28) 另见 shǎng

    英文翻译

    top; superior, highest; go up, send up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5 soe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ong1 shong3 shong6 hong6 [客语拼音字汇] song1 song3 song4 [沙头角腔] song1 song3 song5 [陆丰腔] shong1 shong6 [梅县腔] shong1 shong3 shong5 [宝安腔] song1 | song3 [东莞腔] song3 [客英字典] shong1 shong3 shong5 [台湾四县腔] song1 song3 song5 hong5 [梅县腔] song5
    ◎ 潮州话:siang6 ziên6/zion6 siang5(sĩang chiẽⁿ sî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時掌陽開上聲開口三等zjangx/zjankʑ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