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葭
注音
ㄩˇ ㄐ一ㄚ
词语释义
麦门冬的别名。
词语解释
麦门冬的别名。
《尔雅·释草》“虋冬” 宋 邢昺 疏:“麦门冬, 秦 名羊韭, 齐 名爱韭, 楚 名马韭, 越 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餘粮。”
引证解释
⒈ 麦门冬的别名。
引《尔雅·释草》“虋冬” 宋邢昺疏:“麦门冬, 秦名羊韭, 齐名爱韭, 楚名马韭, 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餘粮。”
禹葭的网络释义
禹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本义:虫名。《说文》:“虫也。”一说为龋虫) 远古夏部落领袖。姒姓,名文命,鲧之子
禹、 汤被之矣。(禹、汤(都)遭受过。传说夏禹曾经遭到九年水灾,商汤曾经遭到七年旱灾。被,遭受。)—— 汉· 贾谊《论积贮疏》
尧、 舜、 禹、 汤…皆应运而生者。——《红楼梦》
(2) 又如:禹功(夏禹治水的功绩);禹迹(相传夏禹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中国的疆域为禹迹);禹启(夏禹及其子启);禹鼎(大禹铸的铜鼎。象征国家的命运,代表九州,代表中国)
英文翻译
legendary hsia dynasty founder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3 [陆丰腔] ji3 [梅县腔] j3 [海陆丰腔] ri1 ri3 [东莞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1 ji3 [宝安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3 [陆丰腔] ji3 [梅县腔] j3 [海陆丰腔] ri1 ri3 [东莞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1 ji3 [宝安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羽 | 王矩 | 云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ĭu | yox/hiu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初生的芦苇
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汉书·中山靖王传》
沙洲葭苇。——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葭草(初生的芦苇);葭蓬(芦苇与蓬草);葭灰(苇膜烧得的灰。常用来标志、预测节气);葭莩(原为芦苇里的白色薄膜,后常来指代:友谊;交情;亲戚;亲眷)
(3) 通“笳”。乐器名
发引和,校鸣葭。——《文选·张衡·西京赋》
英文翻译
bulrush, reed; flute, whistl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1 [陆丰腔] ha3 [海陆丰腔] ga1 [客英字典] ga1 [宝安腔] ga1 [梅县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 潮州话:gia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1 [陆丰腔] ha3 [海陆丰腔] ga1 [客英字典] ga1 [宝安腔] ga1 [梅县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 潮州话:gi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嘉 | 古牙 | 見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假 | 麻 | ka | kra/k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