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杖

chán zhàng [chan zhang]
繁体 禪杖
注音 ㄔㄢˊ ㄓㄤˋ

词语释义

禅杖 chánzhàng

(1) 佛教指僧人坐禅欲睡时用以敲击使清醒的杖,后泛指僧人所用的手杖

Buddhist monk's staff;Buddhist cane

引证解释

⒈ 僧人督促坐禅用具。截竹作杖,以物包其一端,坐禅有昏睡者则用软头突之。

《十诵律》卷四十:“有比丘坐睡,餘比丘以禪杖筑,便言不睡。”

⒉ 泛指僧人所用之杖。

《水浒传》第三回:“直教禪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水浒传》第五回:“抡起禪杖,着地卷将来。”
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下:“僧素有力,甫脱衣,即疾挥禪杖击倒六人,悉缚之。”

禅杖的国语词典

僧侣用具。截竹成杖,以绵裹其一端。禅坐有昏睡者,则用杖轻触其身,使其警惕。

禅杖的网络释义

禅杖

  • 佛门中的禅杖绝不是如《水浒传》影视作品中所描写的那种方便铲式的兵器,而在禅门之中,是坐禅时用以警睡之具。
  • 在《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中,禅杖并非月牙铲,人们由于受影视作品的误导,认为禅杖是一种兵器,为铲的一种,佛教僧人多持之。
  • 作为兵器的月牙铲的主要使法有推、压、拍、支、滚、铲、截、挑、拨、劈、冲、摇等。
  • 禅杖造句

    鲁智深手执禅杖,威风凛凛,对镇关西怒目而视。
    我就是阿修罗耶树!禅杖闻道而开窍,菩萨神识再创造,获得法身有神通,镇压诸神通大道!
    罗负率领的队伍非常特别,清一色都是僧人,虽然身穿武州军的军服,却始终保持着光头,武器有戒刀、禅杖、熟铜铁棍、三节棍、流星锤等,杂得很。
    当日,怡藏、允观、定本、向学、光泉和月真大和尚分别为戒兴方丈授衣、授珠和授钵、拂尘、禅杖、如意。
    唱罢向海明浑身金光一闪,身边已多出了一个疯疯癫癫,手持禅杖,肩荷布袋的和尚。
    使禅杖的番僧似乎认定胜券在握,有意卖弄,一柄禅杖舞得漫天杖影,水泄不透。
    此时唐玄奘已是站了起来,身穿锦襴袈裟,手握九锡禅杖,遥指长安城!话音刚落,悟空便操纵着筋斗云将师徒五人带到了东城门下护城河边。
    他年近四十,见这少女形容稚弱,不愿以大欺小,故只斥责了几句,把禅杖放在一边,俯身要抱通惠起来。
    穿着一身高僧的衣服,手里拿着九锡禅杖。
    释氏要览》中说禅杖竹苇为之,用物包一头。
    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半夜听到钱塘江潮信,因为他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
    手持九锡禅杖一身白袍俊逸非凡的弱冠男子,看着坐在龙椅上的女王流露出一丝令人面红耳热的迷人笑容。
    说完,他便兀自向大门外走去,正好一转头看到了大和尚放在桌子旁的镔铁禅杖。
    佛禅杖是和尚身份的像征,想不到出门还要拿这个东西,真是累手累脚,暗骂渡无塞给了这个麻烦我,无奈之余,就把佛禅杖递给了法明,叫他帮我拿。
    一串菩提念珠,一朵九品莲台,一根无锡禅杖,一件锦澜袈裟,一个金乌纹身,这些不属于神纹大陆之物,出现在大陆上,会挑起怎样的争端。
    歙州僧人,名号宝光如来,俗姓邓,法名元觉,使一条禅杖,乃是浑铁打就的,重达五十余斤,人皆称为护国的国师,邓元觉有万夫不敌之勇。
    正安走上前去,用禅杖敲了敲棺木说:“妈,儿子回来了。”。
    物不平则鸣,社会不平是造成“以武犯禁”的根本原因,也是织就中国人侠客情结的历史根源,诚如《水浒传》所言“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我捡回禅杖,捧在怀里问陈四海。
    其实是我的禅杖被掌门借去,参加华夏佛门大会挣面子去了,你知道的,我那禅杖是禅宗六祖第三祖用过的禅杖。

    汉字详情

    chán,shàn [chan,shan]
    部首: 431
    笔画: 12
    五笔: PYUF
    五行:
    吉凶:
    仓颉: IFCWJ
    四角: 38256

    详细解释

    chán

    动词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表示与鬼神有关。( shàn)本义:古代帝王辟基祭地) 佛教语。梵语“禅那”之略。原指静坐默念 。如:禅法(佛法);禅坐(指僧侣端坐静修)

    名词

    (1) 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如:禅门(佛教禅宗的教门);禅床(和尚用来打坐和睡觉的床)

    (2) 指禅房 。如:禅室(禅房);禅阁(禅房)

    (3) 另见 shàn

    shàn

    动词

    (1)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的字多与鬼神祭祀有关。本义:古代帝王祭地礼)

    (2) 同本义

    禅,祭天也。——《说文》

    正失禅谓壇墠。——《风俗通》

    (3) 注:“除地于梁甫之阴,为墠之祭地也。变墠为禅神之也。”

    禅于始衍。——《史记·卫将军传》

    禅,祭地于梁阴。——《续汉书·祭祀志》

    封禅刻石纪号也,是墠为祭地,坛为祭天。

    是以封泰山而禅 梁父。——《大戴礼记》

    (4) 让位

    (5) 帝王让位给他姓

    遂禅之。——《书·尧典》

    禅五世。——《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

    帝光禅位于 虞舜。——《三国志·文帝纪》

    (6) 又如:禅位(将帝位传让给别人);受禅

    (7) 也指传位于继承人

    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绝。——《史记》

    (8) 又如:禅文(禅让皇位的文书);禅诰(禅让皇位的诰书)

    (9) 传授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式相禅。——《庄子·寓言》

    而不知其禅之者。——《庄子·山水》。司马注:“授予也。”

    (10) 又如:禅代(替代);禅变(变化);禅化(变迁转化)

    (11) 引申为继承

    四先生殁后,广仲尚能禅其家学。—— 全祖望《书宋史胡文定公传后》

    (12) 〈形〉 通“殚”。尽

    尧能禅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无所不施。——《周礼·春官下·大司乐》 郑注

    (13) 通“擅”。独断专行

    善禅其主,以集精微。——《韩非子·说疑》

    (14) 另见 chán

    英文翻译

    meditation, contemplation (DKW: 24787')

    方言集汇

    ◎ 粤语:sim3 sin4 sin6
    ◎ 潮州话:siang5(siâng) siang6(siăng) [潮州]siêng5(siêng) siêng6(siĕng)

    宋本广韵

    zhàng [zhang]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DY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JK
    四角: 459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木,丈声。本义:执;持)

    (2) 同本义

    杖,持也。——《说文》

    王左杖黄钺。——《书·牧誓》

    杖剑从之。——《汉书·韩信传》

    杖斧。——《汉书·武帝纪》

    (3) 又如:杖斧(持斧以为威权);杖楫(持杖);杖斧之臣(掌握兵权的武臣);杖策(执马鞭);杖节(执持旌节)

    (4) 通“仗”。凭倚;依靠

    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左传·襄公八年》

    近臣已下足杖矣。——《汉书·李寻传》

    仗父兄之烈。——《资治通鉴》

    仗舟楫。

    仗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杖力(依靠武力);杖仁(依仗仁德);杖任(依靠,信任);杖威(凭恃权威);杖信(凭靠信义)

    (6) 用棍子打;拷打 。自隋开皇新律始定为五刑(笞、杖、徒、流、死)之一。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臀或腿部

    尝受守杖。——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杖汝。

    杖之百。——《明史》

    予之杖。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聊斋志异·促织》

    杖其背。——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杖杀其父

    (7) 又如:杖楚(以棍棒拷打);自杖三十;杖牛(打春牛);杖徒(五刑之。用大竹板、棍棒、荆条抽打犯人背部);杖钱(给施杖刑衙役的贿赂钱);杖刑(古代刑罚之一。用荆条拷打犯人);杖治(以杖刑治罪)

    (8) 拄着

    必操几杖以从之。——《礼记·曲礼上》

    杖名齐其心。——《仪礼·丧服》

    杖汉节牧羊。——《汉书·苏武传》

    遥望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礼记·王制》

    名词

    (1) 手杖(走路时手里拄着的棍子,俗称“拐杖”)

    必操几杖以从之。——《礼记·曲礼》

    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

    扶杖望朱砂庵。——《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落吾杖底

    (2) 又如:锡杖(佛教的杖形法器,头部装有锡环);魔杖(魔术师所用的棍儿);杖者(指老年人);杖几(拐杖与几案);杖父(拄杖老人)

    (3) 泛指棍棒或棒状物

    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4) 又如:杖棒(棍棒)

    (5) 指居丧时所执的丧棒 。如:杖期(旧时一种服丧礼制。杖,是居丧时拿的棒);杖周(居丧持杖周年)

    (6) 刑具。施杖刑所用的棍棒 。如:杖式(古代刑杖的规格、样式);杖制(对刑杖的大小、长短的规定);杖限(刑法规定的杖击数目);杖架(度量刑杖和长短的器具)

    英文翻译

    cane, walking stick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chong3 [沙头角腔] cong3 [客语拼音字汇] cong4 [台湾四县腔] cong5 cong3 [东莞腔] cong3 [海陆丰腔] chong6 chong3 [客英字典] chong3 [陆丰腔] chong6 [宝安腔] c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driangx/diankɖʰ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