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训

zǔ xùn [ zu xun]
繁体 祖訓
注音 ㄗㄨˇ ㄒㄨㄣˋ

词语释义

祖先的遗训。 祖父的训戒。

词语解释

  1. 祖先的遗训。语本《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孔 传:“皇,君也。君祖 禹 有训戒。”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庙謨可使归权倖,祖训由来重变更。”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六三回:“ 顺治 后颇谨遵祖训,传到 咸丰 时候,已是年深月久,把祖训渐渐忘怀。”

  2. 祖父的训戒。

    清 曾国藩 《日记·问学》:“余之不信僧巫,不信地仙,颇能谨遵祖训父训,而不能不信药。”《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到了孙述祖训,笔之於书,想要垂教万世。”

引证解释

⒈ 祖先的遗训。

语本《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孔传:“皇,君也。君祖禹有训戒。”
明刘基《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庙謨可使归权倖,祖训由来重变更。”
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六三回:“顺治后颇谨遵祖训,传到咸丰时候,已是年深月久,把祖训渐渐忘怀。”

⒉ 祖父的训戒。

清曾国藩《日记·问学》:“余之不信僧巫,不信地仙,颇能谨遵祖训父训,而不能不信药。”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到了孙述祖训,笔之於书,想要垂教万世。”

祖训的国语词典

语本《书经.五子之歌》:「皇祖有训。」祖先的遗训。

如:「『忠孝传家』是我们家的祖训,岂可违之!」

祖训的网络释义

祖训

  • 祖训(祖训)
  • (1).祖先的遗训。语本《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孔 传:“皇,君也。君祖 禹 有训戒。”
  • 祖训造句

    血族十二亲王的意见其实并不统一,有人认为应该准重祖训将血皇奉为血族共主,这样一来也可以避免血族继续分裂的危险。
    华人都有‘知恩图报’的祖训,而感恩报德最好的方法就是遵照皇上提倡的‘自足经济’理念。
    不可以!魔圣堂的祖训上清清楚楚的写着,任何人都不可以容留‘牲’!如果‘牲’不死,则是对魔族的践踏,对魔王的不敬!也是对整个魔域的侮辱!
    稍后,朱元璋还宣布以后嗣君不许议置丞相,大臣如敢奏请者,处以重刑,并立为祖训。
    秦氏子弟历来恪守富贵不骄、和气致祥的祖训,极少与人结下仇怨。
    今春宫车远驭,奄弃臣民,乃有宗藩昆弟之贤,戚畹官僚之旧,谓祖训不可以违,神器不可以旷,体承先皇帝夙昔付托之意,合词推戴,诚切意坚。
    她只想低调地做她的少奶奶,能在这萧府有一容身之地,可无意间得知,萧家有祖训,庶女不得成为萧氏家主的嫡妻。
    阡陌悠长,碧草疯长,祭奠先祖源源流长。纸钱飞扬,淡菊飘香,中元祭祖儿孙不忘。不忘祖训,不忘传统,生活美满生意兴隆!祝中元节快乐!
    却是个修炼废材,被祖训派往边疆历练,善良的他却在这个边疆之地有了奇遇,屡建奇功,人生开始了不一样的转折。
    孔氏家族到目前一直传承着学诗学礼的祖训,坚守重视教育的传统,礼门义路的家风。
    可他毕竟是进士出身,碍于祖训,赵佶除了贬官,还真拿他没办法。
    作为中医世家人,至少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是他秉承祖训,以歧黄之术济世救人;一条是利欲熏心,借世家之名欺世骗人。
    住口!洋人奇技淫巧,有违纲常,变法之论,有违祖训,万不可为,本宫这是为了你好,为了大清江山!
    哪里!哪里能这样说?这只是家传的祖训而已,如果不是您和索菲亚殿下的拳拳盛意,我最终也不会说出来不是?
    抗战胜利后,为了找差使,父亲违背“好男不当兵”的祖训,糊里糊涂地“穿上二尺半”、补了国民军青岛“第四兵站总监部的文职空缺”。
    明朝末年抗清名将袁崇焕被朝廷残杀后,袁军中佘姓义士收埋了他的尸骨,葬于自己家中,日夜守护,并立下祖训,代代为袁崇焕守墓。
    清明时节雨纷纷,约好姐妹去上坟,逝者祖训记在心,烦恼忧愁雨浇尽,工作劳累随烟消,幸福安康更重要。祝姐妹清明节快乐!
    我们祖师爷留下话来,要门下弟子救世济民,我们只是谨遵祖训而已。
    顺治后颇谨遵祖训,传到咸丰时候,已是年深月久,把祖训渐渐忘怀;且因那拉氏的祖宗,并非勋戚出身,入宫时只充一个侍女,后来渐遭宠幸,封为贵人。
    赵述洲说,姓赵的族人至今还沿用辈行起名,这些字既是辈行,连成句子也是祖训,如“克、家、传、世、德”,到现在依然受用。

    汉字详情

    部首: 519
    笔画: 10
    五笔: FIEG
    xùn [xun]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KH
    五行:
    仓颉: IVLLL
    四角: 32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2) 同本义

    训,说教也。——《说文》

    大训。——《书·顾命》

    告之训典。——《左传·文公六年》

    是为明训。——《国语·晋语》。注:“教也。”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左传·闵公二年》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张溥《五人墓碑记》

    训俭示康。——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训蒙(在私塾教授小学生);训蒙教授(教幼童的私塾先生);训人(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训章(训示规范)

    (4) 解说,注释。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三国魏· 曹操《孙子》序

    (5) 又如:训故(同训诂);训义(解释文字的意义);训解(训释解说);训传(训解经义)

    (6) 训练;讲习

    有智略,能训治军旅。——宋· 王安石《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

    (7) 又如:训戎(训练军旅);训治(训练整治)

    (8) 顺从;归顺

    四方其训之。——《诗·大雅·抑》

    于帝其训,又,是训是行。——《书·洪范》

    (9) 取名

    后志存小字,不训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宋· 赞宁《宋高僧传》

    名词

    (1) 典式、法则 。如:训令;训典(古圣王的典籍);训格(教训,规范);训范(足可为法的规范、典范)

    (2) 尤指可作为法则的话或座右铭 。如:训诰(训教导之辞;诰,指诏书或告诫之文)

    (3) 解说的词语 。如《尔雅·释训》

    英文翻译

    teach, instruct; exegesis

    方言集汇

    ◎ 粤语:fan3

    宋本广韵

    祖训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