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坟冒青烟

zǔ fén mào qīng yān [zu fen mao qing yan]

词语释义

指的是有了大好事,或当了大官。但也是讽刺、骂人的话。

汉字详情

部首: 519
笔画: 10
五笔: FIEG
fén [fen]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FYY
五行:
仓颉: GYK
四角: 401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贲( bēn)声。本义:大防)

(2) 同本义

坟,大防。——《尔雅·释丘》

坟莫大于河坟。——《尔雅释地》

遵彼汝坟。——《诗·周南·汝坟》。传:“大防也。”

(3) 注:“或曰 河坟, 汝坟、 淮坟也。”

(4) 土堆

崇坟夷靡。——潘岳《射雉赋》。注:“今呼为塘。”

登大坟以远望兮。——屈原《九章·哀郢》

(5) 又如:坟家(用土堆成的坟包)

(6) 通“濆”。水边;沿河的高地

坟,地大也,青幽之间,凡土而高大者谓之坟。——《方言》

背坟衍之广陆兮。——王粲《登楼赋》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坟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於泉。——《管子·地员》

(7) 特指坟堆,坟墓

墳,墓也。——《说文》。按,此字本训大防也。

坟,冢。秦晋之间谓之坟。——《方言十三》。注:“坟取名于大防也。”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注:“土之高者谓之坟。”

出郭门直视,但见近与坟。——《古诗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上》

不治坟,欲为省。——《史记·文帝本纪》

吾往河阳省坟墓。——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8) 又如:坟兆(坟墓之间的界域);坟陵(帝王的陵墓)

(9) 古代典籍名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

(10) 又如:坟典(坟策、坟籍、坟素,都泛指古书,古籍)

动词

(1) 起土堆;筑坟

渐就壤坟。——《后汉书·明帝纪》。注:“起也。”

(2) 又如:坟土(墓葬)

(3) 划分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楚辞·天问》

形容词

(1) 大

牂羊坟首。——《诗·小雅·苕之华》

共坟烛庭燎。——《周礼·司烜氏》。注:“大也。”

(2) 又如:坟烛(大火炬);坟首(大头);坟仓(大粮仓)

(3) 顺从的

坟然若一父之子,若一家之实,义礼明也。——《管子》

英文翻译

grave, mound; bulge; bulging

方言集汇

◎ 粤语:fan4

宋本广韵

mào,mò [mao,mo]
部首: 458
笔画: 9
五笔: JH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ABU
四角: 60600

详细解释

mào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帽子,下边是眼睛。本义:帽子)

(2) “帽”的古字。帽子

著黄冒。——《汉书·儁不疑传》

白纱冒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新唐书》

(3) 又如:冒絮(头巾)

(4) 古代殓尸的布囊,由上下两截合成

冒:缁质,长与手齐。——《仪礼》

(5) 冒与芼古字通。芼,菜也

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枚乘《七发》

(6) 通“瑁”。天子所执之玉

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周礼·考工记·玉人》

动词

(1) 戴帽

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战国策》

(2) 贪求,不知满足地追求

舟人冒利。——黄宗羲《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左传·文公十八年》

(3) 又如:冒色(贪恋女色);冒没(贪图;贪得);冒荣(贪图荣耀);冒乱(贪恋淫乱);冒货(贪财)

(4) 盖蒙

下土是冒。——《诗·邶风·日月》

善恶相冒。——《汉书·翟方进传》

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冒阴(笼罩着阴影)

(6) 不顾;顶着

冒风驰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惟冒险也。——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冒突(冒进直前);冒夜(不顾黑夜);冒死(不顾生命危险);冒寒(冒着寒冷);冒刀(迎着刀锋)

(8) 向外透;往上升 。如:冒忿(泄恨);冒烟

(9) 假冒

冒其未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0) 又如:冒认(冒名认取);冒功(假冒功绩);冒占(冒名占有)

(11) 侵犯;违犯

习俗薄恶,民人抵冒。——《汉书·礼乐志》

其君贪冒辟邪。——《国语·周语上》

有冒上而无忠下。——《国语·晋语》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冒使君。——明· 高启《博鸡者事》

(12) 又如:冒撞(冒犯,唐突;莽撞);冒突(冲冒;冒犯);冒昧(冒犯,无知而妄为);冒文(违犯法令条文);冒法(违犯法规)

(13) 蒙受;承受 。如:冒恩(承受恩泽);冒拜(承受官爵)

(14) 通“媢”。嫉妬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15) 通“懋”。勉励

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书·君奭》

形容词

(1) 冒失;冒昧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资治通鉴》

(2) 又如:冒势(鲁莽,莽撞);冒失鬼;冒不失(方言。轻率,鲁莽);冒行(冒然行动;冒然实行);冒撞(冒失鲁莽)

(3) 另见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risk, brave, dare

方言集汇

◎ 粤语:mak6 mou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au5 [宝安腔] mau3 | met8 [客英字典] mau5 [海陆丰腔] mo6 mau6 [梅县腔] mau5 [陆丰腔] mo6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mo4 [东莞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o5 mau5
◎ 潮州话:mau6 mo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報去聲開口一等mauh/mawmɑu
qīng [qing]
部首: 801
笔画: 8
五笔: 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MB
四角: 50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蓝色)

(2) 同本义

青,东方色也。——《说文》

正东曰青州。——《周礼·职方氏》

时则有青眚青祥。——《洪范五行传》。注:“木色也。”

其色青。——《素问·风论》。注:“肝色。”

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周礼·职金》。注:“青,空青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 又如:青磷(磷火。俗称鬼火);青靛(深蓝色);青焰焰(青蓝色);青云万里(比喻前程远大);青云干吕(庆云翔集,应乎六吕。是一种吉祥的征兆);青冥(青天);青霄(青空,碧空)

(4) 深绿色

两岸青山相对出。——唐· 李白《望天门山诗》

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青箬笠。——唐· 张志和《渔歌子》词

青树翠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青冉冉(形容松柏叶色青翠、柔和);青靛(浮萍);青铜(铜镜);青琐(宫门上的一种青色连环图案);青冢(坟墓;亦单指王昭君墓);青记(生下来在皮肤上就有的青斑);青条条(形容青而长);青鸦鸦(青青的);青港港(深青色);青枫林(指墓地。旧时墓地多种青枫树)

(6) 黑色 。如:青旋旋(形容人的头皮青青的);青衣人(差役);青牛(黑色的牛);青照(垂青;关照);青蒲(青色的蒲团);青赏(看重;赏识);青盖(帝王车辇。汉代帝王车用青盖);青毡(青色的毛毡;亦指儒者的故家旧物)

(7) 茂盛的样子 。如:青青(茂盛的样子。也作“菁菁”);青芜(茂盛的青草)

(8) 比喻年少 。如:青娥(少女。也指美好的容貌。还指眉的别称。同青蛾);青岁(青春年华)

名词

(1) 青色物 。如:青锋(古剑名。泛指宝剑);青萍(古剑名);青箱(青缃。世传的家学);青钱(比喻有才学的人);丹青;青帘(古时酒店的青布招子。俗称“酒旗”);青绫步障(用青绫做的屏障);青鞋布袜(青布做的鞋袜,为山野中人所服。比喻简朴的生活)

(2) 东方的代称

东方谓之青。——《考工记·画绘之事》

(3) 又如:青宫(太子居东宫,东方色为青,所以称东宫为青宫);青土(指东方之地)

(4) 春的代称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南朝梁· 江淹《别赋》

(5) 又如:青风(春风);青阳(春天);青帝(春神)

(6) 青绿色的草 。如:踏青

(7) 未成熟的农作物 。如:看青

(8) 青海省的简称

(9) 古州名

(10) 《禹贡》九州之一。在今山东省及辽宁省辽河以东

(11) 汉置,辖境在今山东省东北部。如:青岱(青州泰山。借指青山)

(12) 姓

英文翻译

blue, green, black; young

方言集汇

◎ 粤语:ceng1 c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ciang1 [海陆丰腔] ciang1 [东莞腔] ziang1 [台湾四县腔] ciang1 [宝安腔] ciang1 [陆丰腔] ciang1 [客语拼音字汇] qiang1 qia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cheng/cengtsʰieŋ
yān [yan]
部首: 414
笔画: 10
五笔: OLDY
五行:
仓颉: FWK
四角: 96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2) 同本义

火壮则煙微。——陆机《连珠》

煙炎之毁熸。——《后汉书·蔡邕传》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

烟焰迷漫。——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烟扑口鼻。——明· 刘基《卖柑者言》

烟炎张天。——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烟焰雾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烟火邻居(指紧邻);烟扛扛(形容烟雾腾腾的样子);烟爨(炊烟);烟蓬(小火轮客舱顶上的散座);烟祀(香烟与祭祀。引申为后代);烟尘(比喻战乱;借指参与战乱的部队);烟井(住户;人家);烟火(火警,火灾);烟焰(烟和火焰);夕烟(黄昏时的烟雾);风烟(随风吹散的烟);油烟;炊烟

(4) 烟状物;云气;雾气

草树浮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注:“燥气也。”

煙埃朦郁。——《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土气也。”

烟涛微茫。——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之烟霞。

红烟蔽其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荒烟蔓草。——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烟霞成癖(有游山玩水的癖好);烟雾尘天(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烟霞帐(绘有山水图画的帐帘帏幕);烟缠(缠绵无力);烟锁(烟雾笼罩);烟娇(美女);烟塍(雾气弥漫田塍);烟蓑雨笠(蓑衣和斗笠);烟月(云雾笼罩的月亮)

(6) 专指鸦片 。如:烟册(吸食鸦片烟者的名册);烟犯(栽种、贩售和吸食鸦片烟的罪犯);烟民(旧时指吸食鸦片烟成瘾的老百姓;泛指吸烟者);烟匣(装鸦片膏的盒子);烟毒(吸鸦片烟对人的毒害);烟室(供吸食鸦片烟的房间);烟枪(吸鸦片用的工具)

动词

(1) 由于烟的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 。如:烟眼睛

(2) 通“堙( yīn)”。堵塞

凡待烟冲云梯临之法,必应城以御之。——《墨子·杂守》

春秋行礼,以共烟祀。——汉《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

名词

(1) 烟草

菸,草名,别名淡巴菰,一曰菸草。产自吕宋, 明时始入 中国。……采叶干之,切为细丝,可制各种之菸。……字俗借“烟”。——《中华大字典》

(2) 又如:烟窝(烟斗);烟萝(藤萝一类的植物);烟荷包(装烟丝用的小袋子)

英文翻译

smoke, soot; opium; tobacco, cigarettes

方言集汇

◎ 粤语:ji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n1 [台湾四县腔] jen1 [东莞腔] jen1 [沙头角腔] jen1 [梅县腔] jan1 [海陆丰腔] ren1 [宝安腔] jen1 [陆丰腔] jan1
◎ 潮州话:ing1(ing) [揭阳]êng1(eng) ,hung1(hu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眞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ʔĭĕnqji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