祔葬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合葬。亦谓葬于先茔之旁。《礼记·丧礼小记》:“祔葬者不筮宅。” 孙希旦 集解:“祔葬,谓葬於祖之旁也。”《宋书·少帝纪》:“ 孝懿皇后 祔葬於 兴寧陵 。”《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懿萧皇后》:“帝遗旨:‘太后百岁后不须祔葬。’” 唐 王维 《故任城县尉裴府君墓志铭》:“祔葬于 凤栖原 先府君之塋。”《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八年》:“ 文焕 斩四卒,以 贵 祔葬 顺 冢。”
引证解释
⒈ 合葬。亦谓葬于先茔之旁。
引《礼记·丧礼小记》:“祔葬者不筮宅。”
孙希旦集解:“祔葬,谓葬於祖之旁也。”
《宋书·少帝纪》:“孝懿皇后祔葬於兴寧陵。”
《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懿萧皇后》:“帝遗旨:‘太后百岁后不须祔葬。’”
唐王维《故任城县尉裴府君墓志铭》:“祔葬于凤栖原先府君之塋。”
《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八年》:“文焕斩四卒,以贵祔葬顺冢。”
祔葬的网络释义
祔葬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祭名。原指古代帝王在宗庙内将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
卒哭明日以其班祔。——《仪礼·既夕礼》
(2) 又如:祔主(以死者神位附祭于先祖);祔祀(在祖庙内后死者附于先灵下合祭);祔庙(祔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
动词
合葬 。如:祔穴(合葬的墓穴);祔葬(合葬);祔窆(合葬);祔次(合葬的序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海陆丰腔] fu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
)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2) 同本义
葬,臧也。——《说文》
葬也者,藏也。——《礼记·檀弓》
故葬埋敬藏其形也。——《荀子·礼论》
赐钱二百万以葬。——《汉书·李广苏建传》
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而卒葬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衣冠葬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葬堂(为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处置死者遗骨的一种方式);葬式(葬礼);葬虞(葬礼和虞祭。虞祭行于葬日,故用“葬虞”借指下葬的日期)
(4) 泛指处理尸体的方式 。如:火葬;海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ng5 [东莞腔] zong5 [沙头角腔] zong5 [陆丰腔] zong5 [台湾四县腔] zong5 [客英字典] zong5 [宝安腔] zong5 [客语拼音字汇] zong4 [梅县腔] zo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葬 | 則浪 | 精 | 唐開 | 去聲 | 漾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cangh/zanq | tsɑ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