祋殳
注音
ㄉㄨㄟˋ ㄕㄨ
词语释义
古代杖属兵器。祋与殳同类,有棱而无刃。
词语解释
古代杖属兵器。祋与殳同类,有棱而无刃。
《后汉书·马融传》:“祋殳狂击,头陷颅碎。” 李贤 注:“祋,亦殳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杖属兵器。祋与殳同类,有棱而无刃。
引《后汉书·马融传》:“祋殳狂击,头陷颅碎。”
李贤注:“祋,亦殳也。”
祋殳的网络释义
祋殳
汉字详情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祋 | 丁外 | 端 | 泰合 | 去聲 | 泰 | 合口一等 | 蟹 | 泰 | tuɑi | tuad/tuay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本义: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2) 同本义
殳,以杖殊人也。——《说文》。段注:“杖者,殳用积竹而无刃”。 毛传:“殳长丈二而无刃是也。殊,断也。”
殳以积竹、八觚,长丈二尺,建于兵车。——《周礼》
授旅贲殳。——《周礼·司戈盾》
执殳而立于道左。——《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诗·卫风·伯兮》
(3) 又如:殳仗(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仪仗)
(4) 秦书八体之一 。如:殳书(古代刻于兵器或觚形物体上的文字);殳虫(秦书八体的殳书和虫书)
(5) 姓
英文翻译
name of old weapon; kill; rad. 79
方言集汇
◎ 粤语:sy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2 [客英字典] shu2 [宝安腔] su2 [梅县腔] shu2 [海陆丰腔] shu2 [客语拼音字汇] s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2 [客英字典] shu2 [宝安腔] su2 [梅县腔] shu2 [海陆丰腔] shu2 [客语拼音字汇] s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殊 | 市朱 | 常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ʑĭu | zjyo/zj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