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请

qí qǐng [ qi qing]
繁体 祈請
注音 ㄑ一ˊ ㄑ一ㄥˇ

词语释义

向神祷告请求。 泛指请求。

词语解释

  1. 向神祷告请求。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或曰祈请者,诚以接神自然应也。”《后汉书·顺帝纪》:“分祷祈请,靡神不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又西南出五里,至南祠,谓之 北君祠 ,诸欲升山者,至此皆祈请焉。”

  2. 泛指请求。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守从之,饮次,从容祈请。”

引证解释

⒈ 向神祷告请求。

汉荀悦《申鉴·俗嫌》:“或曰祈请者,诚以接神自然应也。”
《后汉书·顺帝纪》:“分祷祈请,靡神不禜。”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又西南出五里,至南祠,谓之北君祠,诸欲升山者,至此皆祈请焉。”

⒉ 泛指请求。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守从之,饮次,从容祈请。”

祈请的国语词典

祈祷请求。

如:「个人一点点心愿,祈请能够成全。」

祈请的网络释义

祈请

  • 祈请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í qǐng ,是指向神祷告请求。
  • 祈请造句

    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弟子传光写了一祈请电邮,要求我手书地藏王菩萨的圣号。
    好妻好妻莫生气,我已知错肠悔青。短信表我三叩首,祈请原谅最真心。你在我心最珍贵,心地善良貌芙蓉。自从一朝拥有你,美玉失色钻石暗。叩求你能展欢颜,今夜让我共枕眠。
    时已遣宇文虚中为祈请使议和。
    实际情况姑且不论,但就形势而言,祈请使乃宋朝之正式使节,而且并未携带武装。
    诸佛菩萨曾发愿要让如本文的无私愿力祈请文能圆成。
    觉悟的灵魂把“给我”式的祈祷转变成托儿所的玩具箱,将祈祷变为对受宠的感恩、对他人悲哀的祈请,总会加上一句,“主的意志会成就。”。
    本文拟就唐宋之际南方城市所取得的这些成就进行分析,不当之处,祈请方家不吝赐教。
    宫门口有一副楹联,写着“物阜民安母仪着千秋赫濯,河清海晏圣德回万顷波澜”,字字入石三分,传递着“物阜”与“民安”的祈请。
    惹你生气是我错,让你流泪是我过。祈请原谅莫伤悲,为我匹夫不值得。在我心中你最重,貌比芙蓉花羞颜。昨日之事昨日了,还望今日展欢颜。老婆老婆你最好,从今以后我随从。
    之后,以跏趺坐的姿势,领着众僧念诵心经、玛哈嘎拉护法祈请文、吉祥天母礼赞文等。
    壬戌,遣巫伋等为金国祈请使,请归渊圣皇帝及皇族、增加帝号等事。
    弟子茫昧愚暗,不知有何大事欲临耶?祈请钜子明示!
    神邸之类,是凡人需要之时,祈请恩赐降幅之属。
    他的中文祈请电邮及我的翰墨两者一并附呈。
    这张图片,仁波切正精力集中,专注于烟供的念诵和祈请。
    修仙法门万千,有专攻打醮祈请的,有修习符箓咒言的,有朝真降圣的,不一而足。
    灌顶续义窍诀皆指授,根本诸师足下诚祈请。

    汉字详情

    [qi]
    部首: 431
    笔画: 8
    五笔: PYR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FHML
    四角: 322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示,斤声。本义:向上天或神明求福)

    (2) 同本义

    祈,求福也。——《说文》

    掌六祈。——《周礼·大祝》

    祭有祈焉。——《礼记·郊特牲》

    (3) 又如:祈场(向神祈祷的场所);祈祝(祈求祝福);祈死(祈求速死);祈克(祈求克敌);祈祉(祈求幸福);祈祓(祈神除灾去秽);祈战(祈求战胜)

    (4) 请求;希望

    不祈土地。——《礼记·儒行》

    以祈尔爵。——《诗·小雅·宾之初筵》

    (5) 又如:祈喜(求福);祈借(求借)

    形容词

    通“祁”。大 。如:祈寒(严寒)

    名词

    假借为 “畿”。古称天子直辖之地

    《祈父》,刺宣王也。——《诗·小雅·祈父序》孔颖达《疏》:“当作畿字,今作圻。”

    英文翻译

    pray; entreat, beseech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东莞腔] ki1 [台湾四县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海陆丰腔] ki2 [宝安腔] ki2 [陆丰腔] ki3 [梅县腔] ki2 [沙头角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渠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gioigʰĭəi
    qǐng [qing]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GEG
    五行:
    吉凶:
    仓颉: IVQMB
    四角: 35727

    详细解释

    名词

    通“情”。情况,实情

    上下请通。——《墨子·尚同中》

    四璧而知请。——《管子·白心》

    动词

    (1) (形声。从言,青声。本义:拜访)

    (2) 同本义

    请,谒也。——《说文》

    使人为秋请。——《史记·吴王濞传》。集解引律云:“秋曰请。”

    不得入朝请。汉律盖改周礼之觐为请也。——《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卿相造请禹。——《史记·酷吏列传》

    (3) 又如:请谒(拜见)

    (4) 请求;要求

    请,求也。——《广雅·释诂三》

    墓地不请。——《礼记·王制》

    夫请者,非可诒托而往也,必亲之者也。——《谷梁传·定公元年》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曹刿请见。——《左传·庄公十年》

    力请客。——清·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请命乞身(请求离职退休);请一个示(请求指示);请了训(请求训示);请蠲(请求免除田赋);请期(婚礼之一,在行聘之后,请求女家同意婚期);请咨(请求给予咨文);请和(求和);请托(走后门;拉关系)

    (6) 询问

    摈者去请事。——《仪礼·士昏礼》。注:“犹问也。”

    (7) 又如:请仙(扶乩求仙,以卜休咎);请日(卜问吉日);请故(诘问其事故);请罪(责问对方己有何罪)

    (8) 召;邀请

    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9) 又如:请唤(请召呼唤);请会(一种邀请他人参加的小型贷款形式);请召(招请);请逆(请人往迎);请卖爵子(即请爵卖子);请香头(请巫婆下神);请不将(请不了;不能请)

    (10) 宴请 。如:请你们来吃晚饭;宴请(设宴招待);请状(请帖。邀请客人的通知);请客

    (11) 问候 。如:请病(看望、问候病人)

    (12) 告诉

    主人答,再拜,乃请。——《仪礼》。郑玄注:“请,告也,告宾以射事。”

    (13) 愿意 。如:请顺(愿意归顺);请服(愿意顺服)

    (14) 在请求时用作表示礼貌

    请说之。——《墨子·公输》

    请从吏夜归。——唐· 杜甫《石壕吏》

    请先言人之老少。——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5) 又如:请进来;请喝茶吧

    (16) 请教,请示

    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英文翻译

    ask, request; invite; pl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