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

qí lián shān [qi lian shan]
繁体 祁連山
注音 ㄑ一ˊ ㄌ一ㄢˊ ㄕㄢ

词语释义

祁连山 Qílián Shān

(1) 中国西北部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的山脉,全长1000公里,最高峰5808米

Qilian mountains

词语解释

  1. 匈奴语意为“天山”。广义的 祁连山 是 甘肃省 西部和 青海省 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绵延一千公里。狭义的 祁连山 系指最北的一支。

    《汉书·霍去病传》:“ 去病 至 祁连山 。” 颜师古 注:“ 祁连山 即 天山 也, 匈奴 呼‘天’为祁连。” 清 赵翼 《张甥圣时俸满告归》诗:“ 疏勒 泉清禾满野, 祁连山 迥雪弥天。”

引证解释

⒈ 匈奴语意为“天山”。广义的祁连山是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边境山地的总称。绵延一千公里。狭义的祁连山系指最北的一支。

《汉书·霍去病传》:“去病至祁连山。”
颜师古注:“祁连山即天山也, 匈奴呼‘天’为祁连。”
清赵翼《张甥圣时俸满告归》诗:“疏勒泉清禾满野, 祁连山迥雪弥天。”

祁连山的国语词典

山名。位于甘肃省张掖县西南,为甘肃、青海二省的界山。

祁连山的网络释义

祁连山 (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的山脉)

  • 祁连山,是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的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有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是庞大山系,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张掖市境内,又名张掖南山。
  • 祁连山系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西端在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长近1000千米。属褶皱断块山,最宽处在张掖市与柴达木盆地之间,达300千米;自北而南,包括大雪山、托来山、托来南山、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土尔根达坂山、柴达木山和宗务隆山,山峰多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5808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山间谷地也在海拔3000~3500米之间。
  • 它是中国西部一条重要的生态屏障,1988年在祁连山北部的中东段设立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跨越张掖、武威、金昌三市。甘青两省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 2018年10月29日,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长期困扰祁连山生态保护的跨地区、跨部门体制性问题至此终结。
  • 祁连山造句

    据该野外站站长秦翔研究员介绍,从我国冰川类型分布图来看,祁连山西段大雪山地区冰川是一条典型的极大陆性冰川,是理想的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场地。
    就象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首歌在臣看来与其说是匈奴人大败后的悲歌,不如说是匈奴人对汉朝的憎恨。
    长期在新疆和甘肃不同冰川高海拔区域进行野外观测,多次组织阿尔泰山友谊峰地区、天山和祁连山不同地区的冰川学考察及冰芯钻取工作。
    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老君山组广泛分布在古祁连山的山前和山间盆地,主要为冲积扇粗碎屑沉积。
    夏日晚霞的映衬下,位于祁连山下、黑河之滨的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美景仿如画中。
    祁连山掀开黑乎乎的被窝,跳下床,披起外衣,推开了门。
    一日,祁连山兰鸟口来了一队影视班子,他们依托古烽燧拍摄一段古战争场面。
    扬州秦淮,风月无边,远在西北祁连山的第一场大雪刚刚下罢,绵延数千里的崇山峻岭白雪皑皑,千里冰封。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
    沙州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
    那玉正产自西域,经祁连山而入中原,所以那关才叫的玉门关,正因其是玉石入中原的通道,这不正是验证了这个昆仑是祁连山?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的独特景象。
    亡我祁连山使我牛羊不蕃息失我胭脂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应用样方调查方法,对祁连山圆柏群落外貌和结构进行研究。
    根据《隋书》记载,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
    一日,他身背搭链前往祁连山脑儿墩一个叫马蛇腰沟的地方寻找失散牦牛。
    肃南县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北麓。
    雪莲、蚕缀、雪山草为祁连山雪线上的“岁寒三友”

    汉字详情

    [qi]
    部首: 431
    笔画: 6
    五笔: PY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FNL
    四角: 3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示声。右耳旁是“邑”的变形。从邑的字往往与区域有关。本义:地名)

    (2) 县名

    太原县。——《说文》。为今山西省祁县

    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左传》

    (3) 安徽省祁门县的简称

    (4) 湖南省祁阳县的简称

    形容词

    (1) 大

    其祁孔有。——《诗·小雅·吉日》

    资冬祁寒。——《礼记·缁衣》

    (2) 又如:祁寒(严寒);祁哀(大哀)

    (3) 众多的样子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诗·豳风·七月》

    (4) 又如:祁祁(众多的样子;舒缓的样子)

    英文翻译

    pray; numerous, ample, abundant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陆丰腔] ki3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宝安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梅县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东莞腔] ki2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渠脂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gʰigjii/gi
    lián [lian]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L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Q
    四角: 343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辵( chuò),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2) 同本义

    連,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 房君、 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3) 姻亲关系

    及 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4)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俗称亲上加亲)

    (5) 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 。如:连长;连指导员

    (6) 连词的简称

    (7) 古州名

    (8) 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9) 在今四川筠连县

    (10) 通“兰”。兰草

    薜荔白芷、蘼芜椒连。——《管子·地员》

    (11) 通“链”。铅

    长沙出边锡。——《史记·货殖列传》

    (12) 通“辇”。用人拉的车

    往蹇来连。——《易·蹇》。注:“连,辇也。”

    (13) 姓

    动词

    (1) (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 连接;相连

    一曰连山。——《周礼·太卜》

    云连徒州。——《国语·楚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连吴会,西接 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藕断丝连;连观(互相连接的楼台);连舻(舟船相连);连属(连接;连续);连枝(树枝相连;连在一起的树枝);连行(鱼类相随而行);连眉(两眉相接连);连云(比喻高与云齐)

    (4) 连续,不停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又如:连仍(连续不断);连住子(陆续地);连延(连续不断的样子);连更晓夜(昼夜不停);连珠儿(接连不断)

    (6) 牵连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连缠(纠缠,牵连);连引(牵连;引及);连手(交情,牵连;勾搭)

    (8) 联合;结合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秋·审为》

    约以连兵大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连横(也作“联衡”。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古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10) 同时获得

    一钓而连六鳌。——《列子》

    (11) 包括;全部在内 。如:连他一共五口人;连皮 200 斤

    介词

    (1) 自;从

    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2) 并;合并。并为一起。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连职(一起供职);连步(并走;同行)

    形容词

    (1) 艰难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雄《解嘲》

    (2) 又如:连嵝(委曲,困顿);连蹇(艰难,困厄)

    (3) 满 。如:连宵(连天;满天);连冬(整个冬天);连江(满江)

    副词

    连续;多次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 乌孙。——《汉书》

    连破其众。——脱脱《宋史》

    含有甚而至于之意 。如: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

    英文翻译

    join, connect; continuous; even

    方言集汇

    ◎ 粤语:lin4

    宋本广韵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