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券

lǐ quàn [ li quan]
繁体 禮券
注音 ㄌ一ˇ ㄑㄨㄢˋ

词语释义

用以代礼物之券。由售物的商店印发,可凭券取物。

词语解释

  1. 用以代礼物之券。由售物的商店印发,可凭券取物。

引证解释

⒈ 用以代礼物之券。由售物的商店印发,可凭券取物。

礼券的国语词典

公司行号所发行的定额购物优惠券。

如:「图书礼券」、「生日礼券」。

礼券的网络释义

礼券

  • 礼券,lǐ quàn,词语,是用以代物所使用的一种促销手段。
  • 礼券造句

    邮政汇票及邮政礼券应记载事项,由中华邮政公司拟订,报交通部核定。
    邱毅说,礼券流到吴淑珍手上后,有一位宏恩医院主任的太太林女士提议,大家集资向吴认购。
    他们在结业典礼上将会得到一张礼券和一张奖状,以资鼓励。
    礼券一张,是结婚的贺仪,尚乞哂纳。
    另外,宏恩医院医师杨怡祥日前出面否认太太林千鹤曾向吴淑珍购买礼券,并称自己和太太都不认识吴淑珍。
    在百货公司里,凡是已经兑换的礼券都会在上面盖上将其注销的商店的详细信息。
    选择了较大礼券的人,显示出更多前额叶皮层的活动,那是他们用来做数学题和“理性”选择的区域。
    怕就怕恰恰是某些官员和送礼人都有此意,顺水推舟上了中秋礼券送礼行贿的顺风船。
    有一个以上孩子的官员可以获得丰厚的礼券,同时,部门还会组织各种聚会活动,以帮助职员培养感情。
    经过彬彬有礼地讨论各自方案的优点,最后将优胜奖,不无争议地,颁给了哈根达斯礼券的方案。
    广百思抽奖礼券全面派送中。

    汉字详情

    [li]
    部首: 431
    笔画: 5
    五笔: P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FU
    四角: 322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示,从豊( )。“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 同本义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4) 表示敬意;尊敬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6) 礼拜,顶礼膜拜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7)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8) 礼遇;厚待

    礼天下之奇才。——宋· 苏洵《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 顾炎武《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9)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名词

    (1) 礼节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2)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3)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4)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5) 礼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6)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7) 礼物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8)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9) 礼貌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

    无礼则脱。

    秦则无礼。

    (11) 礼文;礼书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2)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3) 通“体”( )。身体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4) 姓

    英文翻译

    social custom; manners; courtesy

    方言集汇

    ◎ 粤语:lai5
    ◎ 潮州话:loi2(lói) [揭阳、潮阳]li2(lí)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啓齊開上聲開口四等lex/lejliei
    quàn,xuàn [quan,xuan]
    部首: 207
    笔画: 8
    五笔: UDVB
    五行:
    仓颉: FQSH
    四角: 90227

    详细解释

    quàn

    名词

    (1) (形声。 券要分成两半,故从“刀”。本义:契据)

    (2) 同本义。古代用于买卖或债务的契据。书于简牍,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以为凭证。后用纸帛书写

    券,契也。……券别之书,以刀判契其旁,故曰契券。——《说文》

    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战国策·齐策》

    因烧其券。

    裁券而行。

    (3) 又如:券契(契据);券要(契约);券约(契据);券书(契约,文书);券剂(契据;凭证);券证(契据)

    (4) 可作凭证的物件;票证 。如:入场券;优待券;券值(券证的实际价值);券食(凭券供给的膳食);券给(宋代发给士卒的一种补助凭证)

    (5) 比喻事情可以成功的保证 。如:稳操胜券

    动词

    (1) 契合 。如:券内(契合于内;务内);券外(契合于外界;务外)

    (2) 状写,描摹

    若夏革谈妙,《齐谐》志怪,券宇宙之无极,状鵾鹏之变态。——宋· 刘昌诗《芦浦笔记》

    (3) 钻

    我把身子长一长,券破罢。——《西游记》

    (4) 通“倦”。懈怠,厌倦

    施舍弗券,求善不厌。——《凉州刺史魏元丕碑》

    xuàn

    名词

    (1) 通称“拱券” 。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呈弧形的部分

    (2) 另见 quàn

    英文翻译

    certificate, ticket; title deeds

    方言集汇

    ◎ 粤语:gyun3 hyun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en5 gen1 [宝安腔] ken5 [海陆丰腔] gien5 kien5 [台湾四县腔] gien5 kien5 [客语拼音字汇] ki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五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去願元合去聲合口三等khyanh/qv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