碕岭
繁体
碕嶺
词语释义
绵延起伏的小山。
词语解释
绵延起伏的小山。
《文选·郭璞<江赋>》:“厓隒为之泐嵃,碕岭为之嵒崿。” 吕延济 注:“碕岭,小山也。” 李善 注引 许慎 《淮南子》注:“碕,长边也。”
引证解释
绵延起伏的小山。
《文选·郭璞<江赋>》:“厓隒为之泐嵃,碕岭为之嵒崿。” 吕延济注:“碕岭,小山也。” 李善注引许慎《淮南子》注:“碕,长边也。”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石,奇声。本义:曲折的堤岸) 同本义
探岩排碕,薄索蛟螭。——汉· 扬雄《羽猎赋》
英文翻译
a cape, spit, promontory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梅县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海陆丰腔] ki2
◎ 潮州话:ki5
◎ 客家话:[梅县腔]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海陆丰腔] ki2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竒 | 渠羈 | 羣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B | kĭe | gie/gy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领声。本义:山道;山坡)
(2) 同本义
岭,山道也。——《说文新附》
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南朝 宋· 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
(3) 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亦泛指山峰
予登岭上。——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岭外望之。——宋· 沈括《溪笔谈》
(4) 又如:翻山越岭;岭隘(山岭上险要的隘口);岭北(山峰北面;五岭之北)
(5) 相连的山,山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 又如:岭阴(岭北。山的北面);岭坫(山岭屏障、边缘)
(7) 高大的山脉;山脉的干系 。如:秦岭;大兴安岭;葱岭;岭梅(大庾岭上的梅花)
(8) 五岭的简称 。大庾、始安、临货、桂阳、揭阳为五岭。也专指大庾岭(别名“梅岭”)。如:岭外(岭表,岭南。岭徼。五岭以南的地区);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岭海(指广东和广西。因两广在五岭之南,临近南海,故称岭海)
英文翻译
mountain ridge, mountain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ling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ang1 liang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ang1 lia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靈 | 郎丁 | 來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lieŋ | l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