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翦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剪成碎片。
宋 梅尧臣 《次韵和永叔饮余家咏枯菊》:“黄金碎翦千万层,小树婆娑嘉趣足。” 元 钱惟善 《粒团花下夜饮》诗:“万花碎翦玉团团,晴雪飞香夜不寒。”
引证解释
⒈ 剪成碎片。
引宋梅尧臣《次韵和永叔饮余家咏枯菊》:“黄金碎翦千万层,小树婆娑嘉趣足。”
元钱惟善《粒团花下夜饮》诗:“万花碎翦玉团团,晴雪飞香夜不寒。”
碎翦的网络释义
碎翦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石,卒声。“石”是汉字部首之一,从“石”的字与石头有关。本义:破碎)
(2) 同本义
碎,细破也。——《广韵》
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庄子·人间世》
毂已破碎。——《荀子·法行》
不敢以全物予之,为其碎之之怒也。——《列子·黄帝?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碎首(撞碎其头);碎折(破碎断裂);碎扯百裂(撕裂得粉碎);碎身粉骨(身体粉碎。指死亡)
(4) 因极度忧伤而感到心痛难忍 。如:他妻子死时他心都碎了
形容词
(1) 琐细;繁杂
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汉书·黄霸传》
(2) 又如:碎小(琐细;自称家人儿女)
(3) 零星;细小
乱点碎红山杏发。——白居易《南湖早春》
(4) 又如:碎 砒(粉末;特小的碎块);碎玉(喻指牙齿);碎剐(一小块一小块地割取);碎碎(细细;零星;象声词);碎滴(细小的水珠);碎布;碎屑
(5) 说话唠叨;絮烦 。如:碎烦(麻烦,啰唆);碎过(说话唠叨且爱挑剔);碎嘴碎舌(方言。罗嗦;唠叨);闲言碎语
(6) 〈方〉∶年龄幼小 。如:碎女(幼女);碎娃(小孩)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ui5 [客语拼音字汇] sui4 [台湾四县腔] sui5 [宝安腔] sui5 [陆丰腔] sui5 [客英字典] sui5 [海陆丰腔] sui5 [东莞腔] sui5 [梅县腔] su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碎 | 蘇内 | 心 | 灰 | 去聲 | 隊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suaih/suoy | suɒ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初生的羽毛
翦,羽初生也。一曰矢羽。——《说文》。王筠注:“翦者谓新生之羽,整齐之状也。” 段玉裁注:“羽初生如前齐也。前,古之翦字。”
(2) 姓。
动词
(1) 剪整齐
实始翦商。——《诗·鲁颂·閟宫》
翦,齐也。——《释言》
茅茨不翦。——《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翦缀(裁剪缝纫);翦发(修剪头发);翦灯(修剪灯芯。后常指夜谈)
(3) 割截;杀戮
不翦其类也。——《礼记·文王世子》。注:“割截也。”
(4) 又如:翦刈(铲除);翦草除根(比喻彻底清除,不留后患);翦翎(剪除羽翎。常以喻因受羁缚,才能不得伸展);翦棘(斩除荆棘)
(5) 歼灭 。如:剪除(消灭);剪翕(剪灭)
(6) 削减
毋是翦弃。——《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削也。”
卫人翦 夏戊。——《左传·哀公十一年》。注:“削其爵邑也。”
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翦,削也。”
(7) 又如:翦抑(削弱;压制);翦弱(削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en3 [陆丰腔] tsian1 [台湾四县腔] zien3 [宝安腔] zen3 [客英字典] zien3 [梅县腔] zien3 [客语拼音字汇] ji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翦 | 即淺 | 精 | 仙A開 | 上聲 | 銑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cienx/zieen | ts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