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碡

liù zhou [liu zhou]
注音 ㄌ一ㄡˋ ˙ㄓㄡ

词语释义

[ liù zhou ] :

用石头做成的圆筒形农具。


词语解释

  1. 碾压用的农具。用牲畜或人力牵引来压平田地、碾脱谷粒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小麦》“青稞麦”原注:“治打时稍难,唯伏日用碌碡碾。”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之六:“繫牛莫碍门前路,移繫门西碌碡边。”《金史·赤盏合喜传》:“大兵用砲则不然,破大磑或碌碡为二、三,皆用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吾待君墙外车屋中,枣树下繫一牛,旁有碌碡者是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 生宝 他妈趴在街门外土场上的碌碡上,放声大哭。”

引证解释

⒈ 碾压用的农具。用牲畜或人力牵引来压平田地、碾脱谷粒等。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大小麦》“青稞麦”原注:“治打时稍难,唯伏日用碌碡碾。”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之六:“繫牛莫碍门前路,移繫门西碌碡边。”
《金史·赤盏合喜传》:“大兵用砲则不然,破大磑或碌碡为二、三,皆用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吾待君墙外车屋中,枣树下繫一牛,旁有碌碡者是也。”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生宝他妈趴在街门外土场上的碌碡上,放声大哭。”

碌碡的国语词典

用石头做成的圆筒形农具。以石为圆筒形,中贯以轴,外施以木框,曳行而转压之,用以碾平场地或碾压谷类。

碌碡的网络释义

碌碡

  • 碌碡又称碌轴”,中国农业生产用具,是一种用以碾压的畜力农具。总体类似圆柱体,中间略大,两端略小,宜于绕着一个中心旋转。用来轧谷物、碾平场地等。在中国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安徽、河南、山东等省份的农村大量使用。
  • 碌碡的翻译

    英语: stone roller (for threshing grain, leveling ground etc)​, Taiwan pr. [lu4 du2]

    碌碡造句

    那口井边也埋着一个碌碡,那碌碡上也有个关眼儿。
    剩下的主线要求必须存活的目标为鱼儿、小碌碡还有疯七爷。
    过一会,有娃就会重复咕哝一遍,像他吆碌碡轧场一样,耐得住性子。
    鸡蛋碰不过碌碡吉日。
    安碌碡从年轻野狂彪悍,生性憨直认死理,十头牛拉不回,他发誓非抓住扒了那个刁狐狸劈了不可,蓼花怎么说也拦不住。
    鸡蛋碰不过碌碡乌龟碰不过石头。
    碌碡又名碌轴,于儿时的农村最为普遍,是碾轧场院、麦谷的农具。
    为了防止被别人找出来,有人藏在了碌碡后面,有人藏在了茂密的树上,有人藏在麦秸垛的垛洞里,有的甚至还用麦秸盖在身上,但总能被别人发现。
    碌碡没翻身的年景饿得人们直不起腰来,这节骨眼上增丁添口岂不是白搭命。
    智慧的王,簸散恶人,用碌碡辊轧他们。
    有的农民采取碌碡、镇压器等方式对旺长麦田进行镇压。
    石臼,即舂米的器具,一般用石头制成,样子像盆;碌碡,圆柱形,用石头凿成,用来碾米或碾轧场院。
    虽然在影片最后,他听到俘虏换粮食的真相和日本战败的消息后也对小碌碡下了杀手,但相比其余日军,他仍然是最好脾气的一个。
    当然见过,很可怕的,脑袋有碌碡那么大,獠牙有一尺多长,爪子有像刚磨过的钢刀一样利。

    汉字详情

    部首: 517
    笔画: 13
    五笔: DXIY

    英文翻译

    rough, uneven, rocky; mediocre
    zhóu [zhou]
    部首: 517
    笔画: 14
    五笔: DGXU
    五行:
    仓颉: MRQMY
    四角: 15657

    详细解释

    ——见“碌碡”( liùzhou)

    英文翻译

    stone roller used to level fields

    方言集汇

    ◎ 粤语:d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k8 chuk8 [梅县腔] chuk8 [台湾四县腔] tuk8 cuk8 [客英字典] t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dʰukduk

    碌碡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