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证

què zhèng [ que zheng]
繁体 確證
注音 ㄑㄩㄝˋ ㄓㄥ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确证 quèzhèng

(1) 确凿的证据

在确证面前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
ironclad proof;reliable evidence

词语解释

  1. 确凿的证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辛丑二宗伯》:“﹝ 万一愚 ﹞习见 董氏 诸奴之生事而恶之,以故入臺即首上疏,偶知余家小相失一事,遂引为确证。”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梦溪笔谈>记雁荡山》:“余近观 潘稼堂 《游雁荡山记》,言 石梁寺 南出,过 谢公岭 ,旧有 落屐亭 ,云 康乐 至此而返。此或尚是后人傅会而名,不足为 谢公 曾游确证。”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 殷 周 时代确实是奴隶社会--我说是确实,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得到的确证很多。”

  2. 确切证明。

    鲁迅 《集外集拾遗·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而这先见,现在已经由事实来确证了。”

引证解释

⒈ 确凿的证据。

明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辛丑二宗伯》:“﹝万一愚﹞习见董氏诸奴之生事而恶之,以故入臺即首上疏,偶知余家小相失一事,遂引为确证。”
清叶廷琯《吹网录·<梦溪笔谈>记雁荡山》:“余近观潘稼堂《游雁荡山记》,言石梁寺南出,过谢公岭,旧有落屐亭,云康乐至此而返。此或尚是后人傅会而名,不足为谢公曾游确证。”
郭沫若《历史人物·屈原研究》:“殷周时代确实是奴隶社会--我说是确实,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得到的确证很多。”

⒉ 确切证明。

鲁迅《集外集拾遗·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而这先见,现在已经由事实来确证了。”

确证的国语词典

明显而确切的证据。

如:「这件案子因目前还没有确证,所以仍呈现胶著状态。」

确证的网络释义

确证

  • 确证,读音为què zhèng,是汉语词语,解释为确切地证实、确切证明。
  • 确证造句

    恋爱是青春的确证。一个人不管年龄多大,只要还能恋爱,就证明他并不老。
    能够明确证明自己是为一定的群体谋利益,或者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出点子和想办法的智库或非政府组织,不仅能找到财源,而且能随着影响力的扩大而广开财路。
    一项新的研究确证了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死得早。
    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起初将哲学混同于神学,力图以哲学确证基督教教义和信仰,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哲学问题。
    无论是如何古老的思想与行为,除非有确证,便不可以相信。
    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一个嫉妒的人来说,也会变成天书一样的确证,也许这就可以引起一场是非。重要的是你是否把它当是非。
    清楚地确证,泛神论倾向之所以在基督教内受到抑制,乃是因为创世论教义受到了道成肉身信仰的支持。
    确证此说,有助于了解张载之生平仕历,有助于读解张载、张协之文学创作。
    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以确证氧化亚氮在迷走性晕厥中的作用。
    休闲消费确证和体现人的价值存在和本质。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公民对国家及其关系的认识与确证。
    再详情推算,才确证是在现邵阳市新邵龙山定居过。
    他说他们的发现是未确证的,并呼吁进行进一步研究。
    终有一天,当直喻的方式沿着一系列的尺度,不确定地依次接替;当图形自身也为其所标注的命名所接替,这样的话,事物都将失去确证其存在的证明。
    许多不同的实验方法,有助于确证这种概念。
    过渡态的结构通过其力常数矩阵有唯一负本征值而得到确证。
    对过渡态结构都用分析力常数矩阵计算进行了确证。
    经熔点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产品是苯酚。
    《产经新闻》认为,就落实协议,安倍政府面临三大挑战,即如何确证调查进展状况;如何解决朝总联总部被拍卖问题;如何实现全体被绑架者回到日本。
    新加坡发现一例实验室确证冠状病毒感染病例。

    汉字详情

    què [que]
    部首: 517
    笔画: 12
    五笔: DQE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RNBG
    四角: 176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作“碻”、“塙”。本义:坚固)

    (2) 同本义

    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庄子·应帝王》

    確乎其不可拔。——《易·乾卦》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易·系辞下》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易·乾》

    (3) 坚定;坚决 。如:确士(坚贞之士); 确志(坚定的志向);确固(坚定);确然(刚强;坚定的样子)

    (4) 真实;符合事实 。如:正确(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确考(确切考证);确指(确切指出);确音(确切的消息)

    动词

    (1) 通“搉”。敲击

    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尘尾柄确几。——《世说新语·文学》

    (2) 通“角”。竞争

    李广才气,天下亡双,自负其能,数与虏确。——《汉书·李广传》

    副词

    (1) 的确 。如:这样的成绩确没见过

    (2) 确定无疑地 。如:确知

    英文翻译

    sure, certain; real, true

    方言集汇

    ◎ 粤语:ko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ok7 hok7 [客英字典] kok7 [台湾四县腔] kok7 h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四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覺入聲開口二等ghruk/heokɣɔk
    zhèng [zheng]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GHG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VMYM
    四角: 317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谏正

    证,谏也。从言,正声。——《说文》

    士尉以证靖郭君, 靖郭君不听。——《战国策·齐策》。 高诱注:“证,谏也。”

    (2) 又如:证谏(直言规劝)

    名词

    (1) 通“症”。病症

    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 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2) 假借为“徵”。今亦用为證验字。证据

    索证正不在远。——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形声。从言,正声。繁体为“登”声。本义:告发)

    (2) 同本义

    證,告也。从言,登声。——《说文》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论语·子路》

    (3) 又如:证父(告发父亲)

    (4) 谏诤。 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愎过自用,不可证移。——《吕氏春秋·巫徒》

    (5) 验证;证实

    所以證之而不远。——《楚辞·惜诵》。注:“验也。”

    而胗独证据其事。——《后汉书·缪肜传》

    援古证今。——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 证占(验证);证验(验证);证类(以同类事物作证);证审(验证审察);证察(考证审察)

    (7) 佛教用语。参悟,修行得道

    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 唐· 张鷟《朝野佥载》

    (8) 又如:证果(修得妙道);证圣(证入圣果);证悟(修行得道);证业(证悟业果)

    名词

    (1) 证据,凭据

    慎用六證。——《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罪无申证,狱不讯鞫。——《后汉书》

    (2) 又如:证明师(起到证据作用的人或物);证左(指当时在现场亲知亲见其事,可以证明实际情形的人)

    (3) 证件;证书 。如:工作证;身分证;出生证;健康证

    英文翻译

    prove, confirm, verify; proof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