硗确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土地坚硬瘠薄。《东观汉记·丁綝传》:“昔 孙叔敖 敕其子,受封必求磽确之地。今 綝 能薄功微,得乡厚矣。”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十:“南逸浩淼际,北贫磽确中。” 明 唐顺之 《答马巡抚书》:“苦寒磽确之地,人甚不乐居。”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五章:“然余所最畏者,厥惟四事,曰内乱、曰疫癘、曰土地之磽确、曰货币之恶劣是也。”
引证解释
⒈ 土地坚硬瘠薄。
引《东观汉记·丁綝传》:“昔孙叔敖敕其子,受封必求磽确之地。今綝能薄功微,得乡厚矣。”
唐孟郊《秋怀》诗之十:“南逸浩淼际,北贫磽确中。”
明唐顺之《答马巡抚书》:“苦寒磽确之地,人甚不乐居。”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五章:“然余所最畏者,厥惟四事,曰内乱、曰疫癘、曰土地之磽确、曰货币之恶劣是也。”
⒉ 指多石而坚硬的路。
引宋范成大《自冬徂春道中多雨遂作苦语》诗:“薄晚得磽确,稍入袁州山。不辞石啮足,聊免泥没韉。”
⒊ 坚石。
引唐欧阳詹《石韫玉赋》:“内抱贞明,蓄珪璋而自异;外封磽确,与砮礪而攸同。”
坚硬瘠薄的土地。 唐欧阳詹《曲江池记》:“既以磽确外为寰宇,敞无垠堮以居亿兆;又选英精内为区域,束以襟带用宅君长。”
硗确的国语词典
多砂石、不宜种植的贫瘠土地。
硗确的网络释义
硗确
硗确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石,尧声。本义:土地坚硬而瘠薄)
(2) 同本义
硗,磐石也。字亦作墝。——《说文》
则地有肥硗。——《孟子》。注:“薄也。”
瘠硗之地。——《国语·楚语》
(3) 又如:硗薄(土地坚硬而不肥沃);硗瘠(土地坚硬而贫瘠);硗秃(贫瘠多石不生草木之地)
(4) 高低不平 。如:硗崔嵬(山峰高耸);硗聱(多石,高低不平);硗硗(隆起突出的样子)
(5) 坚硬
田者争处墝埆。——《淮南子·原道》
物坚硬谓之硗埆。——《通俗文》
(6) 又如:硗确(坚石;多石而坚硬的路)
(7) 恶坏 。如:硗薄(比喻风俗人情不厚道)
(8) 薄的
形细翼硗轻巧,灭灯扑烛投明。——《西游记》
名词
坚硬的石头
硗,乃石之坚者。——承培元《广说文答问疏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作“碻”、“塙”。本义:坚固)
(2) 同本义
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庄子·应帝王》
確乎其不可拔。——《易·乾卦》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易·系辞下》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易·乾》
(3) 坚定;坚决 。如:确士(坚贞之士); 确志(坚定的志向);确固(坚定);确然(刚强;坚定的样子)
(4) 真实;符合事实 。如:正确(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确考(确切考证);确指(确切指出);确音(确切的消息)
动词
(1) 通“搉”。敲击
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尘尾柄确几。——《世说新语·文学》
(2) 通“角”。竞争
李广才气,天下亡双,自负其能,数与虏确。——《汉书·李广传》
副词
(1) 的确 。如:这样的成绩确没见过
(2) 确定无疑地 。如:确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ok7 hok7 [客英字典] kok7 [台湾四县腔] kok7 h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學 | 胡覺 | 匣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ghruk/heok | ɣɔ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