硗瘠

qiāo jí [ qiao ji]
繁体 磽瘠
注音 ㄑ一ㄠ ㄐ一ˊ

词语释义

1.亦作"硗塉"。 2.(土地)瘠薄。

词语解释

  1. 磽瘠:土地坚硬瘠薄。亦指瘠薄之地。

    宋 陆游 《蔬圃》诗:“磽瘠才三亩,勤劬赖两奴。”《金史·食货志二》:“两路田多峻阪,磽瘠者往往再岁一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且 蚕丛 漏天,磽瘠艰餉,我兵势难深入。” 郭沫若 《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论所谓“封建”制》:“ 周 人生于比较硗瘠的西北,不敢把农产品多事浪费,故养成了禁酒的习惯。”

  2. 墝瘠:亦作“ 墝塉 ”。

    (土地)瘠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而 譙 土地墝瘠,百姓穷困, 毓 愍之,上表徙民於 梁国 就沃衍,失帝意。”《周书·李彦传》:“今可敛以时服,葬于墝塉之地,勿用明器、芻涂及仪卫等。”《新唐书·卢坦传》:“ 天德 故城地壤墝瘠,北倚山,去 河 远,烽候无所统接。”《天讨·豕常之裔<普告汉人>》:“即此数事观之,则圈地之初,室庐邱基,尽为旗民所有,以膏腴之壤入於旗,以墝瘠之地归之民,而墝瘠之地,仍依膏腴之壤起征,可谓虐政之尤者矣。况当此之时,旗奴逃亡,由旗员句摄,勿关有司。”

引证解释

⒈ 磽瘠:土地坚硬瘠薄。亦指瘠薄之地。

宋陆游《蔬圃》诗:“磽瘠才三亩,勤劬赖两奴。”
《金史·食货志二》:“两路田多峻阪,磽瘠者往往再岁一易。”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且蚕丛漏天,磽瘠艰餉,我兵势难深入。”
郭沫若《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论所谓“封建”制》:“周人生于比较硗瘠的西北,不敢把农产品多事浪费,故养成了禁酒的习惯。”

⒉ 墝瘠:亦作“墝塉”。 (土地)瘠薄。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而譙土地墝瘠,百姓穷困, 毓愍之,上表徙民於梁国就沃衍,失帝意。”
《周书·李彦传》:“今可敛以时服,葬于墝塉之地,勿用明器、芻涂及仪卫等。”
《新唐书·卢坦传》:“天德故城地壤墝瘠,北倚山,去河远,烽候无所统接。”
《天讨·豕常之裔<普告汉人>》:“即此数事观之,则圈地之初,室庐邱基,尽为旗民所有,以膏腴之壤入於旗,以墝瘠之地归之民,而墝瘠之地,仍依膏腴之壤起征,可谓虐政之尤者矣。况当此之时,旗奴逃亡,由旗员句摄,勿关有司。”

硗瘠的国语词典

土地不肥沃。

硗瘠的网络释义

硗瘠

  • qiāo jí ㄑㄧㄠ ㄐㄧˊ
  • 硗瘠(硗瘠|墝瘠)
  • 硗瘠:土地坚硬瘠薄。亦指瘠薄之地。 宋 陆游 《蔬圃》诗:“硗瘠才三亩,勤劬赖两奴。”《金史·食货志二》:“两路田多峻阪,硗瘠者往往再岁一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且 蚕丛 漏天,硗瘠艰饷,我兵势难深入。” 郭沫若 《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论所谓“封建”制》:“ 周 人生于比较硗瘠的西北,不敢把农产品多事浪费,故养成了禁酒的习惯。”
  • 汉字详情

    qiāo [qiao]
    部首: 517
    笔画: 11
    五笔: DATQ
    五行:
    仓颉: MRJPU
    四角: 156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石,尧声。本义:土地坚硬而瘠薄)

    (2) 同本义

    硗,磐石也。字亦作墝。——《说文》

    则地有肥硗。——《孟子》。注:“薄也。”

    瘠硗之地。——《国语·楚语》

    (3) 又如:硗薄(土地坚硬而不肥沃);硗瘠(土地坚硬而贫瘠);硗秃(贫瘠多石不生草木之地)

    (4) 高低不平 。如:硗崔嵬(山峰高耸);硗聱(多石,高低不平);硗硗(隆起突出的样子)

    (5) 坚硬

    田者争处墝埆。——《淮南子·原道》

    物坚硬谓之硗埆。——《通俗文》

    (6) 又如:硗确(坚石;多石而坚硬的路)

    (7) 恶坏 。如:硗薄(比喻风俗人情不厚道)

    (8) 薄的

    形细翼硗轻巧,灭灯扑烛投明。——《西游记》

    名词

    坚硬的石头

    硗,乃石之坚者。——承培元《广说文答问疏证》

    英文翻译

    barren land; sandy soil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1

    宋本广韵

    [ji]
    部首: 513
    笔画: 15
    五笔: UIWE
    五行:
    仓颉: KFCB
    四角: 00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脊声。本义:身体瘦弱)

    (2) 同本义。或作“膌”

    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左传·昭公十三年》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韩非子·内储说上》

    长短丰瘠。——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老年如脊牛。——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3) 又如:瘠弱(瘦弱;衰弱);瘠疲(瘦弱疲惫);瘠色(容貌忧戚憔悴);瘠牛偾豚(瘦瘠的牛仆倒在小猪身上,小猪必死。比喻无德的大国权势虽衰,欺凌羸弱的小国,小国也会灭亡)

    (4) 贫困

    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三国志·陆逊传》

    (5) 又如:瘠馁(贫困饥饿);瘠贫(贫困);瘠亡(贫穷衰亡)

    (6) 瘠薄,不肥沃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张衡《西京赋》

    (7) 又如:瘠土(瘠地。贫瘠不肥沃的土地);瘠田(瘠薄而不肥沃的田地);瘠卤(盐碱地。贫瘠的土地);瘠硗(多石不肥沃的土地);瘠壤(瘠土)

    (8) 菲薄;简约

    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荀子·礼论》

    (9) 又如:瘠墨(俭约,刻薄。因墨家尚俭、薄葬,故有此称)

    名词

    (1) 疾疫 。如:瘠瘵(因患病而瘦弱)

    (2) 腐肉;腐烂的尸体

    稼亡三分之一,而非有故盖积也,则道有损瘠矣。——《管子》。王念孙杂志:“损当为捐。”

    动词

    损削;使之贫弱 。如:瘠气(损削元气);瘠色(损其容貌)

    英文翻译

    thin, emaciated; barren

    方言集汇

    ◎ 粤语:zi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t7 [客语拼音字汇] jid5 [台湾四县腔] zit7 [客英字典] zit7 [梅县腔] zit7 [宝安腔] z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秦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ziek/dziekdzʰĭɛ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