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涕为笑

pò tì wéi xiào [ po ti wei xiao]
繁体 破涕為笑
注音 ㄆㄛˋ ㄊ一ˋ ㄨㄟˊ ㄒ一ㄠ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破涕为笑 pòtì-wéixiào

(1) 止住眼泪,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smile through tear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晋 刘琨《答卢湛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

成语辨析

破涕为笑和“转悲为喜”;都表示“转悲哀为喜悦”;但破涕为笑是形象的比喻;“转悲为喜”是直接的陈述。

成语用法

破涕为笑连动式;作谓语;形容人的表情。

引证解释

⒈ 犹言转悲为喜。

晋刘琨《答卢谌书》:“时復相与举觴对膝,破涕为笑,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顾念奔月姮娥,且虚桂府;投梭织女,犹悵银河。我何人斯,而能永好?兴思及此,輒復破涕为笑。”
《儒林外史》第十回:“适纔会见令表叔,才知尊大人已谢宾客,使我不胜伤感。今幸见世兄如此英英玉立,可称嗣续有人,又要破涕为笑。”
巴金《家》二八:“他想,除了逃以外再没有别的路了,便把这个意思告诉她。她很高兴地赞同这个计划,并且破涕为笑地说她有逃的办法。”
亦作“破涕成笑”。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纵李兄言太刻毒,适足破涕成笑,何须芥蒂。”

破涕为笑的国语词典

涕,眼泪。破涕,停止哭泣。破涕为笑指停止哭泣,转为喜笑。比喻转悲为喜。

破涕为笑的网络释义

破涕为笑

  • 破涕为笑,汉语成语。
  • 拼音:pò tì wéi xiào
  • 释义: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一下子从哭变为了笑。
  • 晋·刘琨《答卢堪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
  • 破涕为笑的翻译

    俄语: рассмеяться сквозь слёзы

    破涕为笑造句

    听了我的话,她才弄清了事实经过,转而破涕为笑了。
    到下午,录取通知书到了,她这才破涕为笑。
    小清只说了几句话,就逗得正哭着的小丽破涕为笑了。
    经他这么一说,她便破涕为笑,又高兴起来了。
    一句话说得我破涕为笑,笑得前俯后仰。
    听了刚刚的新闻,她破涕为笑,转悲为喜了。
    哭泣时有了父母的安慰,才会破涕为笑,学会感恩。
    她正哭得伤心时,丈夫突然回家了。她禁不住破涕为笑。
    不大会儿她又破涕为笑了,红扑扑的脸蛋上还挂着两滴泪珠,格外逗人。
    在看到失而复得的洋娃娃后,小妹破涕为笑。
    不大一会儿,她破涕为笑,红扑扑的脸蛋上还挂着两滴泪珠,格外逗人。
    维拉收起泪容,破涕为笑道:“无论发生什么,我们永远在一起!永不分离!”。
    “鬼精灵!”我顾不上满脸的泪花,破涕为笑了。
    考试前夕,张小姐对着几道复习题一筹莫展,李先生对她耐心辅导,使她破涕为笑。
    柳莺莺这才点点头,止住哭泣,她似乎找到了依靠,然后破涕为笑。
    马上就破涕为笑,把之前的一切都忘得烟消云散了。
    听到父亲的保证,陈琳儿顿时破涕为笑,开心的点了点头。
    凌秋云破涕为笑的样子让叶枫微微一愣。
    郭小美听后,破涕为笑,娇羞的瞪了杨凡一眼。
    林萌萌看着飞扬的表情破涕为笑道。

    汉字详情

    [po]
    部首: 517
    笔画: 10
    五笔: DHC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RDHE
    四角: 146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2) 同本义

    破,石碎也。——《说文》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沉船、破甑。——《史记·项羽本纪》

    卵破子死。——《荀子·劝学》

    秦王恐其破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爆破(用炸药炸毁);破瓦(古代一种占卜方法。使瓦碎裂,观其纹理以定吉凶祸福);破卵倾巢(碎裂鸟卵,倾覆鸟巢);破剥(破裂剥落);破坠(破裂坠落);破溃(破裂崩溃);破块(敲碎土块)

    (4) 破坏;损坏

    破,坏也。——《广雅》

    淫破义疏。——《左传·隐公三年》。疏:“谓破败。”

    语小天下莫能破焉。——《礼记·中庸》

    (5) 又如:破折(破坏折断);破禁(破坏或违反禁令戒条);破盘(祭祀后吃祭奠的菜肴);破质(破坏质体;改变本质);破亲(破坏别人的婚姻);破击(破坏和袭击);破斗(破坏和战斗);破没(破损覆没)

    (6) 破亡;衰败;毁灭

    国破山河在。——杜甫《春望》

    (7) 又如:破亡(破败灭亡);破凶(破其国,杀其身);破走(击破败走);破殄(破灭;消灭);破家(毁灭家庭;使国家破灭);破巢(破毁了的鸟巢);破残(毁坏;破损;破败残缺)

    (8) 击溃;攻破

    今沛公先破 秦入 咸阳。——《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破城(攻破城邑);破沮(因战败而丧失士气);破阵(击破敌阵);破屋(击穿房屋);破军(击破敌军);破却(击退);破逐(击破并驱逐);破陷(攻破;攻克);破坚摧刚(谓攻破摧毁强敌);破胜(击破战胜);破敌(击败敌军);破关(攻克险阻难关)

    (10) 破除;解除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清· 刘开《问说》

    (11) 又如:破邪(破除邪恶);破妄(破除妄念);破执(佛教语。谓破除有实我、有实法的执见);破恶(破除邪恶);破惑(解惑;破除疑惑);破弃(破除;抛弃);破结(破除结念);破滞(破除凝塞;解除烦闷)

    (12) 违背;废弃 。如:破律(徇私枉法;打破戒律);破禁(违反禁令戒条)

    (13) 花费;消耗 。如:破悭(花钱);破用(花用;耗费);破使(花用);破券(破钞,花钱);破酒(化钱摆喜酒);破家荡产(耗尽家产);破铅儿(耗费银两);破钱(破费钱财);破家(耗尽家产)

    (14) 透;穿;揭穿

    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儿女英雄传》

    (15) 又如:破云(穿透云层);破空(划破长空);破奸发伏(揭露隐藏的坏人)

    (16) 剖析;分析解释 。如:破二作三(分二为三,指分析事理);破解(分析;解释);破示(剖析昭示);破调(判析调侃);破合(剖析综合);破析(剖析)

    (17) 剖开;冲开;分开。如:破竹(剖开竹子。比喻顺利无阻);破眼(睁开眼睛);破理(剖开纹理。喻剖析事理);破浪(船冲开波浪前进)

    (18) 绽开;开放 。如:破萼(破蕾);破蕾(花蕾绽开;开花);破玉(开出洁白的花);破朵(谓花蕾初放)

    (19) 放开;放大 。如:破口(相骂);破言(破口骂人);破笑(放声大笑)

    (20) 射中

    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宋· 苏轼《教战守策》

    (21) 如:破帖(射穿箭靶)

    (22) 突破; 超出 。如:破分(破例;破格)

    (23) 拼;豁出 。如:破着(豁出);破死拉活(拼命);破死忘生(不顾生命危险;不顾一切)

    (24) 改变;翻转 。如:破暖(天气转暖);破愁为笑(犹言转忧为喜)

    (25) 化整为零,不再保持整数 。如:破钱(整钱折零钱);破桐之叶(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

    (26) 揭穿,使真相露出 。如:一语道破;说破

    (27) 敲;打

    刽子手左右服侍,军校在前,招旗在后,一起破锣,一起破鼓,出了钱塘门。——《岳飞传》

    (28) 过,过去 。如:破腊(残腊;岁末);破五(指农历正月初五);破午(中午);破老(年满六十岁,进入老年)

    (29) 开始;进入 。如:破暝(傍晚);破题儿(开始;开头);破蒙(启蒙,教小孩子开始认字);破天亮(破晓);破白(谓候选或依资格可以升职的官员第一次得到上级的荐举状);破春(入春);破夏(入夏);破秋(入秋);破冬(入冬)

    (30) 助词。了

    怎生出的这恶气?我则题破这庙宇,便是我生之愿。——元· 马致远《荐福碑》

    形容词

    (1) 尽;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诗

    (2) 碎裂;不完整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破不剌(破烂不堪);破丢不答(破破烂烂);破句(不完整的句子);破陆续(破破烂烂);破烂流丢(破烂不堪的样子);破设设(破杀杀。破破烂烂);破家破伙(破烂家当);破零二落(破烂零散)

    (4) 散乱;分散 。如:破零三乱(零碎散乱貌)

    (5) 糟;劣 。如:破玩意儿(低劣的技艺;低劣的物件);破马(劣等马)

    (6) 不吉利 。如:破日(凶日。旧历书中不吉利的日子);破话(坏话,不吉利的话)

    英文翻译

    break, ruin, destroy; rout

    方言集汇

    ◎ 粤语:po3
    ◎ 客家话:[陆丰腔] po5 [客英字典] po5 [台湾四县腔] po5 [梅县腔] po5 [海陆丰腔] po5 [客语拼音字汇] po4 [沙头角腔] po5 [东莞腔] po5 [宝安腔] po5
    ◎ 潮州话:pu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九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普過戈一合去聲合口一等phuahpʰuɑ
    [t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UXT
    五行:
    仓颉: ECNH
    四角: 38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2) 同本义

    涕,泣也。——《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 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

    悲愁垂涕。——《列子·汤问》

    涕流离而从横。——司马相如《长门赋》

    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汪然出涕。——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德威流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涕泗(眼泪和鼻涕);痛哭流涕

    (4) 鼻涕

    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王褒《僮约》

    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皆枯。——《晋书·王褒传》

    (5) 又如:涕唾(鼻涕和唾液);涕泪(鼻涕和眼泪。亦专指眼泪)

    (6) 痰

    肺中寒,吐浊涕。——《金匮要略》

    动词

    (1) 流泪;哭泣

    涕,涕流貌。——《说文》

    不敢唾涕。——《礼记·内则》

    父母唾涕不见。

    因笑王、 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陈高《念奴娇》

    (2) 又如:涕欷(流泪叹息);涕淫淫(泪流不止的样子);涕洟(涕泪俱下;哭泣);涕血(泣血);涕泗滂沱(沲)(涕泪如雨);涕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英文翻译

    tear; snivel, nasal mucus

    方言集汇

    ◎ 粤语:t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ai1 [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pi5 [客英字典] ti5 [海陆丰腔] ti6 pi6 [宝安腔]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ʰieithex/thej
    wéi,wèi [wei,wei]
    部首: 108
    笔画: 4
    五笔: YL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SI
    四角: 34027

    详细解释

    wéi

    动词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词

    介词

    (1) 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1) 和 ——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词

    (1) 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wèi

    动词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介词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英文翻译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wai6

    宋本广韵

    xiào [xiao]
    部首: 624
    笔画: 10
    五笔: TTD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HK
    四角: 88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2) 同本义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4) 讥笑;嘲笑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笑端(笑柄);笑骂从汝(我行我素,不顾他人饥笑责骂);笑弄(讥笑;嘲弄);笑侮(嘲笑戏弄)

    (6) 玩笑;逗乐

    勿以为笑。——《诗·大雅·板》

    (7) 又如:笑嗷(喜笑;玩闹);笑乐院本(戏曲演出在正戏前加演的小戏);笑耍头回(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作引子)

    (8) 喜爱;羡慕 。如:笑眼传心(相视而笑,以目传情);笑悦(欢笑喜悦);笑叹(可笑可叹)

    (9) 比喻花朵开放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唐太宗《赋得残菊花》

    (10) 又如:笑笑(花盛开的样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称)

    英文翻译

    smile, laugh, giggle; snicker

    方言集汇

    ◎ 粤语:siu3
    ◎ 客家话:[宝安腔] siau5 [陆丰腔] siau5 [客语拼音字汇] seu4 xiau4 [台湾四县腔] siau5 seu5 [客英字典] siau5 [海陆丰腔] siau5 [东莞腔] siau5 [沙头角腔] siau5 [梅县腔] si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五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